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苑     
我们或许时常听到有人抱怨:"我度过的每一天,几乎都那么空虚,那么懒散,那么毫无价值,它留给自己的痕迹是那么少。这么一点钟又一点钟消失了的时间,又是那么没有意义。"是的,没有理想的人生是多么黯淡无光;没有追求的人生是多么平淡无味;没有激励的人生又是多么乏味无色。贸易巨子J·C·宾尼大声地说——"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永远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开始思考自我,追问人生的意义.然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不少学生在对人生意义的探究上陷入了"存在的虚无"当中.走出这种状态的唯一办法就是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这需要高校教育中加强目标引导和信念教育,帮他们找到人生的意义,走出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生的毕生追求,教育作为人的终身活动,其目的就是使人们获得幸福。何为幸福?幸福就是主体实现其作为人的意义的过程。以此为基础,幸福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创造性活动引导主体实现其人生的意义,即主体真善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中和位育"作为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存同求异"、"通专并重"等思想,对幸福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引导全体师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太原市解放路小学结合文明办的重要精神开展了"清明节·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这次活动以"传承千古文化享受诗意人生"经典诵读为载体,在诵读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儒家传统经典《大学》中的"止于至善",既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人格理想,也是一种以追求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其价值意蕴相当深远:"止于至善"修养境界的设定不仅是人生努力的目标,还是彰显道德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标杆;"止于至善"的人格境界,凸显了修养过程中主体的自觉意识和实践精神;"止于至善"的修养目标,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切实可行的榜样形象。这些思想历千百年而不失其光辉,引导着人们抛弃消极的自我而走向完善的自我,其当代意义和普世价值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的刘向认为,人性初无善恶之分,善恶是后天教育及环境影响的结果,因此有人生修养的必要。他提出的人生修养方法主要是"学",通过"学"明白人生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修养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人生的境界,达到人生的高级目标。刘向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为保持气节和尊严;人生的最高境界为乐以忘忧的审美境界;人生的高级目标是形成道德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听了一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张洁的<我的四季>. 执教教师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其一,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其二,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庄子美学思想十分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而"自然"与"逍遥"正是审美人生的存在方式。庄子主张把个体生命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豪迈的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合理继承庄子"自然"与"逍遥"审美理想的精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兔子"的气质、心态和精神困境在反映现代美国人的精神面貌方面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他感到自己身上一种属于生命本质的东西被压抑,因此他总是想方设法逃离那令人窒息的环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精神荒原上苦苦挣扎,力图追寻人生的意义,确定自我的价值.可是他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因此数次出逃均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美术教育的需求开始谈起,解读了教学策略的意义与价值、"设计·应用"的创新程度与方法,最后以"设计·应用"教学策略的研究目标终篇。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增加了培养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目标,本文对中学科学规划人生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对"科学规划人生"的具体实施措施进行了较为翔实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柳毅传》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柳毅传》中的"龙"形象,是古代士人的人格化身。而从《易经·乾卦》的角度分析,柳毅的人生与《乾卦》的"六爻"高度吻合,其命运嬗变轨迹,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子人格修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柳毅传》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柳毅传》中的"龙"形象,是古代士人的人格化身。而从《易经·乾卦》的角度分析,柳毅的人生与《乾卦》的"六爻"高度吻合,其命运嬗变轨迹,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子人格修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庄子美学是与其人生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庄子崇尚主体精神的"逍遥",追求一种"道"境的人生.庄子美学可谓一种人生境界美学,它以主体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为旨归.无疑,在庄子的人生境界美学追求中,体现出丰富的人学形而上学意味,比如对自然人性的渴慕,对自由的追求,对审美人生及个体意识的倾注,等等.这些思考在人学阙如的中国语境中是具有启蒙意义的.因为,就实质而言,中国语境中的启蒙正是建基于"立人"这个终极目标上.可以说,只要人类的不成熟状态、偏见和蒙昧不断地出现,启蒙就不可能终结.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将伴随着不断的启蒙过程.尤其是在当下,关注人、人的诗意生存是历史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唯有如此,真正的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家民族的现代性想象才算完成.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厘清启蒙话语的所指和能指后,再来回望庄子的美学精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庄子美学所表现出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诉求,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启蒙的意义:批判和怀疑精神;人生的艺术化;回归自然;享受孤独.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过程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学生学语文,即是构建人的精神世界,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学会生活,追求崇高,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命题,其内涵编码围绕"狄奥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辩证运动展开,其逻辑构造融合了众多西方近现代美学与伦理学资源。对朱光潜这一理论编织过程进行详细辨析,同时探讨其"人生的艺术化"之必行性及可能性,从而完整展现这一命题所提出的意图、构造程序及所欲达到的最终效果,这对完整深入理解朱光潜的美育理论,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的教学应立足人丈性的学科定位,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养成.借助教学内容中的经典篇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历史,追随先人的睿智生命、不凡历程.师生一起在文学的诗意空问中感知与体悟人生、社会、历史和世界,逐步完成"精神成人"的过程,寻求一种"诗意地栖居"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作为理性的人类不能仅仅满足于生存,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思考人生.在思考人生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时,一个辩证的、意义普遍的规律(存在模式)需要我们去把握与认识,即每个自为的人生都要经历一个"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辩证运动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获得人生的意义,提升做人的价值,从而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因为人生是一个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其完善与提升须经过"自我否定"来完成;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追求的幸福必须在自我创造的人生历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具理性主义的专业发展将教师作为一个技术人看待,遮蔽了教师作为情感人,心理人与社会人的完整人性。教师人生成长则关注教师完整生命优化,实现为人与为师的统一,关照教师人生发展的全程。人生成长的过程是主体生命机体与精神世界优化与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理想、理念、素养、自我与外境"的系统优化历程,最终通过教师每日的行为活动来实现。"身心、生活、教学、学习、研究、交流、资源,文化"是最为重要的八大活动,也是重要的路径。这展露为一种系统性、主体性、生态性的成长模式,可谓名为"全景式"教师人生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十二支曲,氤氲着佛教的慈悲气象与悲悯精神.曲辞对十二钗命运的概括,揭示出人生的种种痛苦,表达了超越痛苦的精神企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超越的动力,正是佛教"体怨进道"的精神;其超越的经历,正是由"求不得"达到"无所得"的过程.在小说中,这一过程具有思想与结构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