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时下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也多局限在文本本身,这样做常常是以牺牲师生的个性为代价的。无个性教学的教师不是奉献自己而是吞噬自己,同时也在吞噬着学生。  相似文献   

2.
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时下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也多局限在文本本身,这样做常常是以牺牲师生的个性为代价的.无个性教学的教师不是奉献自己而是吞噬自己,同时也在吞噬着学生.  相似文献   

3.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尊重生命自由生长,真正关注学生学习主体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为构建起学生完美的人格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上,应顺应时代要求去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文本多元解读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有不少的语文教师却矫枉过正,进行无效地解读,甚至是有害的解读。笔者认为,"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文章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其二,是焦、刘二人走向毁灭的生命悲剧。其原因,前者是婆媳彼此性格的刚强而引起的婆媳矛盾;后者是焦仲卿自始至终的“背叛”孝道,将爱情和生命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朱小军 《现代语文》2007,8(4):34-35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价值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新课改也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最后完成有赖于学生的阅读、欣赏和批评,或者说有赖于学生的接受。由于语文阅读教学所依赖的文本常常是“形象大于思想”,  相似文献   

7.
"素读",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读书法,实施的是一种不刻意追求理解的纯粹的"私塾式"的阅读方法,它以原始式的积累为主要特征,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记住了多少、能够运用到什么程度。剔除糟粕,我们将"素读"的读书思想和理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鼓励多元思维。语文学习中阅读鉴赏是最重要的一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知识构成、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文本会有着不一样的解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以及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新的文本解读理念,论述了课堂提问对文本多元解读的重要作用.通过笔者的多个教学实例,充分展现了有效提问是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的展示平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文本多元解读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本文提出了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其对策有:(1)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2)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作家精神和情感的产物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文学反映了复杂的社会内容和作家的精神感情,因此就有了多元的解读。如何让不同个体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教师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多元的文本解读对于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建平 《学周刊C版》2014,(8):178-178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鼓励多元思维。语文学习中阅读鉴赏是最重要的一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知识构成、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文本会有着不一样的解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以及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文本解读的过程。语文的学习媒介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而这种以文字记载而流传的作品正是文本,或者说是文本的一种。哲学释义学的兴起丰富和发展了文本解读理论,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阅读鉴赏一般是指读者通过与文本的交流获得的一种心灵上的美感,并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同时它也是与一种客体的作品共同作用、共同完成的一种审美认识的学习过程。所谓多元解读,就是同样的阅读文本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或同一学生处在不同的氛围之中,所引发的一种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感应,当然,作者所触动的思维流程不同,所产生的心灵震撼也会不同,所引起的联想、启迪不同,所构建的知识也就更不同了。  相似文献   

15.
“文本多元解读”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问题。随着这一理念的倡导和推行,语文阅读教学吹起了一阵清新之风。与此同时,“文本多元解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教学的混乱现象。一开始学生觉得轻松自由了,甚至可以胡思乱想、胡言乱语了,似乎进入到了“自由王国”。而最后是学无所得.肚子空空。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着随意解读文本的现象。笔者想就多元解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飞 《四川教育》2013,(7):55-56
在传统的教学中,作为教材的文本具有确定性的解读取向:教科书的提示预示着编者的价值判断;教参的教材分析就是文本解读的指南;教学就是教教材……这样。文本丰富的意义被单一的解读所代替。师生的个性化解读被标准的分析所扼杀。因此。基于这一现实问题,多元的文本解读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视野,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渐渐成为“新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如语文新课标所强调,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与处理。要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尊重自我;要基于文本的内在超越:要由踏实的执行走向自主创生。  相似文献   

18.
胡海舟 《小学语文》2007,(11):45-46
语文教学应该钻研文本,积极参与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努力读出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为创意教学奠定基础。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关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陌生感。如何关注陌生感,以实现个性解读、创意教学呢?必须从内容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两方面予以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对话"和"交流",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强调"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以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学生的个性。可如今的课堂又对"多元解读"追捧过热,导致语文课断章取义、曲解全篇,对文本曲解的怪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语文课就由原来的僵化式演变为一盘散沙式。  相似文献   

20.
杭彬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5):190-192
把刘兰芝与安娜·卡列尼娜相提并论。似乎有些牵强。她们一个是我国东汉末年受苦受难的小媳妇.一个是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贵族阶级的少妇:一个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一个是有“俄网革命的一面镜子”之称的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现实主义作品中的艺术典型。但经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抗争者.作为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追求者,作为为爱而自我牺牲的爱情悲剧中的典型形象.她们有着同样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