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一个中等规模的互联网信息查询行为调查得到的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期间的信息查询行为,尤其是他们的互联网信息查询行为和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形式的信息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查询信息的首选;互联网和图书馆是毕业生最常用的两种获取信息的途径;毕业生用于互联网信息查询的时间几乎占到了总的信息查询时间的一半;大部分学生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资料是比较可靠的;毕业生在学位论文中引用互联网上的资料时最关注资料的时效性;学生们对搜索引擎已经有了一定的忠诚度并对搜索引擎的总体评价是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一个中等规模的互联网信息查询行为调查得到的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期间的图书馆信息查询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在利用图书馆时,大部分时间用于查询数字资源;毕业生从图书馆获取并在学位论文中参考引用的信息资料中,大多数为数字形式的资源;当毕业生在图书馆找不到所需资料时,多数学生选择了去互联网继续查询;资源不够丰富是影响毕业生利用图书馆的最主要因素;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可靠性优于互联网信息资源,但搜索查询的易用性不如互联网信息.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利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信息服务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研究用户信息利用行为成为必要.文章在梳理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结构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利用行为模型.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利用方式和利用情况的影响,从信息获取、交流沟通、休闲娱乐、商务交易四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利用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探究互联网情境下用户人格特质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为规制互联网行业发展及引导互联网用户信息采纳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采纳模型、人格特质理论,探究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调节效应。采用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使用ologit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采纳模型在互联网情境下更为重要,互联网信息质量与来源可信度决定互联网用户信息有用性的感知水平,进而影响信息采纳行为;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寻找各种各样的信息带来了便利。在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背景下,搜索健康信息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然而,互联网“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健康类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也充斥着大量的虚假健康信息。本文从用户传播行为的角度,探究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路径及未来的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是在北京居民健康信息调查基础之上展开的关于健康信息行为的基础性研究。问卷工具借鉴了美国HINTS调查的经验并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修改。作为健康传播与信息行为研究的交叉领域,研究目的在于初步构造一个符合当前中国媒介环境、医疗环境、健康信息环境的"健康信息寻求模型"。研究发现支持了媒介依赖理论,并验证了媒介接触、人际交流、人口统计特征对个人主动寻求健康信息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具有独特价值,2008年,美国皮尤“互联网和美国人生活项目”调查显示,“61%的美国成年人通过互联网获取过健康信息,利用互联网搜索健康信息的比例达80%”.①新媒体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十分适合进行劝服传播来改变个体的健康行为和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了解中美两国医学研究者科研信息行为的基本状况,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工具分别调查了531名中国医学研究者和533名美国医学研究者,针对与科研信息行为相关的信息获取、信息资源、信息素养、信息利用习惯和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比中美两国医学研究者在科研信息行为的特征和异同点。以期医学图书馆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研究者提供科研信息服务,促进医学科研发展。  相似文献   

9.
认为Internet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广阔的信息空间,而如何快速而又准确地在广阔的互联网上获取所需信息,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除了信息系统自动过滤信息之外,信息用户必须根据自身的个性兴趣、认知基础或群体特征对无用或无效信息进行规避,建立起自身的信息选择机制,以达到提高信息活动效率、增强自我效能感的目的。在阐述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用户信息规避行为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上学术信息的可信性成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在我国大学生中对网上学术信息可信性认识的调查数据,结合美国有关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与渗透,使人类社会信息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网络正日益成为信息竞争的重要阵地。在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信息环境本身带来了污染,从而使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行为受到负面影响。对此,业界主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反对网络监管的人认为,互联网的网址之多及其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8)
"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互联网的关联更加密切,其新闻信息接收行为与习惯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此次研究从"受众新闻信息需求与接收习惯调查"的项目数据出发,以报纸、广播、电视、电脑、手机五种媒介的使用情况为重点,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力图还原"互联网+"背景下五种媒介的用户群体情况,以及受众在新闻信息接收过程中的行为与习惯,为新时期的新闻传播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勇  徐双  王学勤 《图书馆》2015,(3):82-85
互联网时代,网络用户信息行为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出发点。在阐述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内涵的基础上,对网络用户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浏览行为、信息交互行为、信息选择行为与信息评价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从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信息组织与揭示、构建用户信息行为数据库等方面提出了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小敏 《图书馆学刊》2014,(10):131-134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成为研究热点,对用户信息行为理论模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行为、寻求行为、信息利用行为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以及信息服务的供应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带动了各类移动APP应用的快速发展.据调查,微信是大学生群体最喜爱的移动社交类应用.文章从微信的兴起、功能、特点入手,介绍了大学生群体及其信息分享行为的概念、利用动机,指出微信“朋友圈”、信息可信度、影响力、交互性等对大学生群体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提出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促进大学生群体信息分享行为的对策,以期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起到参考与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户信息环境、信息行为及信息需求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搜集和整理部分国外重要机构就未来信息环境、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所开展的最新调查及其研究结果,在综述的基础上,对未来信息环境、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州大学城6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文章通过调查数据描述当前大学生在互联网使用与满足方面的新动向.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既是传播媒介,也是人际交流手段,还是学习工具.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接受的第一媒介,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呈现分化离散特征.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当前部分大学生已经形成对网络依赖甚至表现出IAD症状,这构成互联网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尹小红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3):100-103
认为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模式。在梳理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网络环境下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数据予以验证。分析广州地区大学生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总体特征以及不同性别、级别和生源地等人口统计变量对日常生活信息行为模式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以网络信息可见性为研究对象,针对信息可见性的意义及其实现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建立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更好地从互联网上获取、理解和使用信息,为国家和社会更加有效地挖掘互联网的价值,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互联网提供启示。[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现象学方法等,通过对信息实践者存在维度的分析,讨论相应的信息可见性及其行为理念。[结果/结论] 信息可见性包含信息深度可见性、阴影可见性、审美可见性、符号可见性多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面的信息可见性可以让人们在信息交往中思考信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在觉知和反省中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为,促进理解和协调,避免损失和伤害。在信息空间和信息服务功能的设计上要体现以他者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关爱他人、追求智慧的文化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项新的调查显示,约有70%的美国人已基本脱离通过传统报刊杂志获取新闻和信息,而将近一半的美国人转向互联网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