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蒲松龄的生平事迹,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论。薄松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本文只对其中三种最重要、最能反映其创作个性的题材类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析,这三种诗分别为:咏怀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以及表现亲情、友情和知遇之恩的诗。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蒲松龄的生平事迹,对蒲松龄的诗歌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论。限于篇幅,本文用笔侧重于内容,对艺术形式只稍有涉及。在分析内容时又突出重点,只对三种最重要、最能反映其创作个性的题材类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析,这三种诗分别为:咏怀诗、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以及表现亲情、友情和知遇之恩的诗。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诗歌多种多样,除了直接呼唤抗日救亡的主旋律作品外,还有大量题材别致、技巧纷艳的诗作。他们从侧面间接地反映时代、激励抗日救亡,它们对诗歌发展也有辉煌的贡献。本文从诗歌取材视角,诗歌篇幅的扩大与诗美的追求三方面进行阐述,论证其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根据题材,宗泽的诗歌可以划分为咏怀诗、写景诗、佛禅诗三种类型,其诗对仗工整,常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和对比说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王轶 《学语文》2010,(1):27-28
《诗经》战争诗研究的缺陷之一,就是尚未形成对。《诗经》战争诗。科学、统一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最普遍的观点是将《诗经》战争诗简单地定义为。以战争为题材的诗”。赵沛霖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他曾说:“所谓战争诗又可称为战事歌、武勋诗.是指那些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展开叙写的诗歌。”  相似文献   

6.
丘逢甲身遭乡土沦丧、报国无门的不幸,寄意于诗以自哀其志,其诗真挚感人,动人哀魄,激荡着富于感染力的悲剧美,反映了一代世事沧桑巨变及个人坎坷的心路历程,有“诗史”之风。文章试从题材、文化背景、艺术手法三方面论述悲剧美在丘逢甲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言简而意丰,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理;集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概括性于一体。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种诗歌教学法。针对可读性强的诗篇,从朗读入手,讲求轻重缓急,以抑扬顿挫之势品出诗的韵味来。对于如诗如画、诗画交融的写景诗,采用以图赏诗,诗画共解的方法。对于故事性很强的叙事诗,可采用“以文续诗”的方法,增强对诗的主题的理解。一、以读品诗诗歌的本质是抒情。感情体验是学习语言、感受语言的内在动力。古诗多以概括反映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为题材,其主要特征是感情丰富、节奏鲜明、声…  相似文献   

8.
宋祁是宋初文坛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士,作为西昆体转型时期的诗人,其诗歌题材丰富多样而自成一格,从题材来看,其宴饮唱和诗、咏物诗、感怀诗都各具特色,展示了后期西昆体诗人的诗歌特色。  相似文献   

9.
高考诗歌鉴赏,应重视标题、作者和注释为我们提供的信息,从“三看”的角度入手,准确把握诗歌的大意和主旨,为正确解答试题打下基础。一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富含诸多信息,不少考题的设置与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1、研读诗题,把握题材。许多诗歌的标题都直接或间接表明了该诗的题材,如2004年全国卷甲卷的诗歌鉴赏题,标题为《秋思》,从标题便可看出这是一首思乡诗;再如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从“别”这个标志性的文字就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把握了诗歌的题材,就可根据不同题材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去把握诗…  相似文献   

10.
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其独特的艺术手段,有助于对题材的统摄和人、情、事理的开掘,对其以诗补察时政、泄露人情的政治使命作了有力的推导。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论者以风翔诗为苏轼的最早期作品,而笔者认为,苏轼真正意义上的最早期作品应该是其二次出蜀赴京时所作七十八首南行诗。南行诗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主要起萌,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我们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全面观照,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词人和词著,在烟波浩翰的词人和词著中,陆游和他的词似乎不值一提.一般人认为他的诗歌代表了他的全部创作,故后人一般评他的诗,称他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但我认为,他的词虽少,仅有<放翁词>一卷,但抒发爱国热情可与诗歌相辉映.如果说,陆游的诗大多是表达了金戈铁马、许身报国的豪情壮志,那么,他的词则更多地是抒发了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怒和词人不甘屈服的高洁之气.这一切集中体现在他的隐居词中.  相似文献   

13.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2):11-14,18
刘应秋《一砚斋集》中有乐府诗二十二首。这些诗反映了作者多向度的情感价值和心理动态,从中可见其在动荡年代艰难的生存过程。刘应秋的乐府诗既继承了前代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有所创新。研究这些乐府诗,将有助于我们梳理清代乐府诗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古代最富有浪漫气韵的诗人李白,其题画诗的风格超迈飘逸,用词也值得反复玩味.本文选出李白题画诗中的粉壁、粉图、流泉、名工、石磴、扫、五色、旋、绎思等词语略加释读,以求得对李白诗歌内蕴的更深层面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曹丕的赋,研究者甚少。这是因为多残编断简,志晦意隐,难以推断写作用意的缘故。笔者就此作了探讨,认为曹丕赋多残编断简的原因是屡经乱离、钩沉索隐、赋体嬗变。其赋内容有京殿苑囿、述行叙志、伤离恨别、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其写作用意在于炫耀帝国声威,抒发人间真情,叙写人生悲哀。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从李白的生活、政治、文化背景等方面全面的论述了李白诗歌中体育性发展变化的渊源,认为李白的生活经历、唐代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对诗人的体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其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孟郊的艺术渊源与艺术倾向入手,将研究深入到诗人的感觉层面,分析其独特的感觉方式、表现手法及与大历诗、元和诗的关系,指出孟郊在唐诗演进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第一,作为皎然和韩愈之间的过渡性人物,孟郊对中唐复古思潮起了前导作用;第二,其诗歌中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强化和深化了诗歌抒情的主观色彩;第三,孟郊用独特的诗歌语言形成了他主观化的艺术表现,为中唐尚奇的诗歌风气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8.
对李鸿章《入都》诗十首予以详析,解其用语,究其旨意,诗旨无非追悔昔日,自信将来云而。李公强为“意别”、“辞别”之难而多得佳制,是彰其寸之大、气之盛耳!然难于为讳者,十诗于“意别”似欠著力。特其九颈联之用事,显为败笔,此皆难与李公后来诗之老辣相与语矣。  相似文献   

19.
在穆旦的诗歌当中,这是比较独特的一首.本文通过细致的读解,试图更多地对其进行阐释,以更加全面地理解穆旦及其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诗人何其芳的早期爱情诗作,往往是在为他逝去的爱情吟唱挽歌。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一首《雨天》,并结合何其芳真实的爱情体验进行解读,在理解诗人爱情感伤情绪的基础上,对诗人早期的创作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