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把提高文化品位和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作为语文素质目标,“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而语文学科因为其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和情感内容,成为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对中学生的审美教育,一方面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身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师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将美在生活中表现和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3.
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美,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4.
蔡海燕 《学语文》2008,(3):49-4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入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从三个维度来确立语文教学的目标,审美教学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高校审美教育的原则和途径南京师范大学封春晴周静审美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原则,也要研究和贯彻其特有的原则:①协同性原则。美育应当与德育、智育、体育密切结合,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有机地融合于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不能为美育而美育,也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本土资源是指所在地方当地的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域所特有的乡土文化、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无形的资源。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资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他们最熟悉的。挖掘和利用独特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开展幼儿园审美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也使幼儿感性经验和认知情感得到更好的发展,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7.
隆卫芸 《中学文科》2006,(11):57-58
近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蜉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中.有不少对荣辱观的论述。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看来.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日礼,二曰义,三日廉,四日耻,颐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耻为尤要。”因此,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尤为强调教人阱知耻,传统道德中的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辰观辣僳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融入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八荣八耻”,继承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佳人了时代舶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现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审美,是一种“无为而为”的自由活动。在审美王国里,人们卸下了一切关系的枷锁,摆脱了一切不论身体的还是道德的强制,是一种不含功利性质的自由活动。但审美教育却是一种把理智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外在目的升华为以发展人的各种能力为目的的有目的活动。对于初中生而言,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的进行自我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与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是一种“无为而为”的自由活动。在审美王国里,人们卸下了一切关系的枷锁,摆脱了一切不论身体的还是道德的强制,是一种不含功利性质的自由活动。但审美教育却是一种把理智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外在目的升华为以发展人的各种能力为目的的有目的活动。对于初中生而言,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的进行自我教育,能够把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又被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美育在开拓智力、净化情感、构建人格,教育学生求“真”向“善”尚“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上具有其他各育所无法替代的功能。美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情感性(以情感人,理在情中);二、形象性(以各种美的形象和声音去触动人们的情感);三、娱乐性(寓教于乐)。在这些方面,它与德育、智育和体育有着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11.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联系转化观、对立统一观、运动变化观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改革中,教材的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当前,我认为材料力学教材必须在内容和体系上进行重大改革。一、更新和充实原有教材的内容现用教材在内容方面的弊病主要表现在“陈旧”与“臃肿”两方面,致使教材未显示出80年代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1.现用教材知识陈旧,并且由于过份强调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首好诗,既是一幅艺术珍品、又是一篇美育教材,更是一面政治明镜。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底蕴,就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情操得到熏陶、人格得到升华,充分显示出诗歌的教化力量。诗歌的审美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着力情感浸染,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诗歌是人们心中情动的产物,体察情、把握情、渲染情及领悟情,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手段。诗歌情感的把握方法如下:1、披景现情,把握诗人情感脉络…  相似文献   

14.
学校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任务,还应该在非艺术类课程、校园环境、人际审美关系以及课外艺术活动中渗透、挖掘审美因素,从而营造一种审美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审美对象,就有不同的审美途径和审美方式。但从语文审美教育的一般规律来看,最主要的是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中国的机器人教育大多是被动式学习,教材单一,学习方式简单,教材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一个良好的范本,不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机器人教育,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机器人的有关知识,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机器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行语文教材文学作品占了百分之六七十,其中绝大多数是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充满着作家学者们的激情、睿智、美的心灵,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育因素。前苏联美学家列·斯托洛维奇说得好:“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和谐地统一起人的所有精神能力,借此审美教育是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最高的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教育正在逐步进入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已成为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 二十几年前中国经济的启动和后继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社会对会计人才数量需求的剧增,极大地推动了会计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专科、本科、硕士等会计教育形式出现在经济类院校、理工科院校及综合院校中,兴起了“全民办会计教育”的热潮,这种热潮的确促进了会计专业教育规模的发展。然而这种热潮延续到今天,却使会计人才市场出现了一种余缺共存现象:一方面有大量会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会计岗位,另一方面有关专家评…  相似文献   

19.
赵廷贵 《成才之路》2010,(26):52-52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近几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主要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新编教材第一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的画面设计,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受到了审美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将学生引入课文中美的意境中。 一、指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形象美 《蒲公英的种子》全文表现了一种美的意境。我精心设计导语,带领学生“入境”。教师问:“‘我’是谁?”学生回答“‘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教师进一步引导:“蒲公英的种子在跟我们说话呢!说什么?你们听!”——教师范读课文。这个环节活泼、自然,教师绘声绘色,学生情绪饱满。 “一朵毛茸茸的小花”是“我”的形象,她是那么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