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下半叶,地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虽然许多措施没能奏效,但选送幼童赴美留学之事影响深远,成为中国留学史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传统旧学走向近代新学。其中,西学的浸润至关重要,但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其转向的内在动因──“经世致用”。鸦片战争开启了一个全然不同于以往的时代,人们所要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生活中熟知的问题,“变局”之际,“经世致用”思想使经世派转向西学,从而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传统文化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从此,传统文化走向近代新学。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国力苶弱,我国一些具有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和革新求变的先进份子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试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变革图强,振兴国力。伴隋着学习西方工业、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同时,开启了广东近代体育的进程。本文就西方近代体育思想、近代运动项目传入的途径、广东近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竟技体育、社会体育组织的兴起和作用的研究,理清了广东近代体育发展的脉络。100多年来广东近代体育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一根红线,这就是与反帝反封建斗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中体育的对外交往进行了研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不仅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儿童体育和女子体育等军事体育活动,而且出现了体育的对外交往。其交往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其交往的主要载体是战争和商贸活动;其交往的文化表现主要是输入或引进;其交往的结果是通过引进西方军事体育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成为中国军训化的开端,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首批实践者,也是洋务运动的直接催化者,为中国走上近代化之路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宏观角度看,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灾难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及自强运动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无数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提出过振兴中国、抵御外侮的伟大创想.处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一隅的早期改良派所倡导的“商战固本”思想,就是这许多伟大创想中的一例.一、“商战固本”思想的“前驱先路”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一部分近代进步人士,就曾提出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西方军事的主张,同时,在经济观点方面.林则徐曾建议:许民开矿与我国进行正当贸易;魏源提出,学习采用外国新式生产工具和技术来制造货物……等.这些思想固然是当时中国内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反映,是自明末以来不绝如缕的“工商皆本”新鲜思想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它成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观点的最初萌芽.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冯桂芬,身处东南沿海,亲自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祸乱,在“灾害不已”的感受中,也要求“自强”、“雪耻”,他曾叹言:“有天地开辟以来末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如耻之,莫如自强.彼何以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国武术也同样面临着种种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继承武术、发展武术成为当代武术人的重要使命。教育承载着武术文化的传播,而体制直接影响着其发展,中国武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中国武术发展陷入瓶颈的时候,放眼国外,一些外来武道诸如:跆拳道、空手道等却在中国乃至世界蓬勃发展,并且得到了更快更好的推广。道馆式教育是在外来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教育模式在诞生的短短几十年里促进了多种武道运动的发展与兴盛。"师夷长计以制夷""西学东用",我们是否可以将道馆式教育应用到中国武术的教育体制中?本文将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分析道馆式教育,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和理解武术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民族思想在"大一统"基础上探讨"夷夏之辨",并用发展眼光看待夷人,以文化作为区别夷夏的标志;在内涵上,它又以华夏文化为思想核心,以"德教"为政治手段,以宽容为价值准则。这些思想时至今日依然对促进我国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具有很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夷夏之辨"是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公羊传》,到形成公羊学的关键人物董仲舒,再到公羊学的集大成者何休,他们的夷夏观具体反映了这一理论的发展轨迹。夷夏之辨,从本质而言,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而这种民族文化认同,却对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壮大的主要师资力量。本文试着总结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和如何管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田径课跑类项目的考核,都以"技评"与"达标"做为其基本内容.由于"技评"只能通过教师的观察,对学生的动作质量给予主观的评分,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较大差距,造成不均现象,本文试以短跑、跨栏跑为例,对体育系男、女4项计1387人次的材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多年经验"技评"进行处理,找出相关和回归推测的系数,用"达标"成绩推测"技评"得分,以保证"技评"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军事模型课堂教学作为军事理论教学改革的探索,重视"三室一库"资源尤其是军事模型的应用。教师以军事模型为媒介开展教学活动,并通过培养和选拔学生讲解团,开辟军事理论教学的第二课堂。通过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军事模型课堂教学效率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双师"素质是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提出了提高"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广泛开展社会服务,真正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师体育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认为,我国高师体育在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初创、兴盛、转型、低谷、恢复和繁荣六个阶段;其教育特征由旧中国“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强身尚武、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合格教育人才”到当代社会转型“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教育自觉、文化自立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4.
夷离毕院是辽代掌管契丹族刑狱的重要司法机关,本文从官员的家庭出身、入仕途径、任职时期以及官员个人特点等4个方面分析了夷离毕院官员的选任。通过统计,契丹贵族在所有官员中约占53.4%,在夷离毕院官员的选任中占有绝对优势。世选制和内官入仕是夷离毕院官员选任的两种主要方式。夷离毕院官员的选任主要集中在圣宗、兴宗、道宗三朝。另外,由于司法机关自身的特殊性,夷离毕院官员的选任对于官员个人的思想品质、专业素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交往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伴随着阿拉伯人的军事征服传入伊朗 ,逐渐为波斯人所接受。这一历史进程是阿拉伯民族和波斯民族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长时期、多方面交往的结果 ,具有明显的交往性特征。军事交往为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创造了前提条件 ;政治交往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保证 ;经济交往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重要原因 ;文化交往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深层根源 ;什叶派成为伊朗国教是长时期交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伍长、什长源于春秋时期军事制度的变革,步兵在西周以前尚不是主力兵种,春秋时期步兵发展为独立兵种。伍长和什长最早见于战国文献,战国的基层社会实行兵农合一制,伍长、什长兼有军事和民政职能。战国后期,多数诸侯国基层的里中普遍设置伍长、什长。秦统一六国后,将其基层体制推行于全国。秦汉时期里中的伍长和什长是低级里吏,承担着大量行政事务,其行政行为构成地方行政制度重要内容。秦国的伍老是高级里吏,不是指伍长。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从双师型过渡到双师素质过渡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中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做法,针对高职院校师资建设过程中关于"双师"建设的问题,深入剖析"双师"建设过程中的几个误区和不足,有针对性提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建议,期望对高职学校的师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技评"与"达标"是田径技术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达标"可以有明确的客观标准,也就是说可以定量化;而技评仅仅通过教师的眼力观察,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完成质量给予主观评定和打分.显然,这种"技评"方式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如换算成分数,往往取决于教师的经验和知识,及对技术的理解程度和瞬时观察能力.由于教师在这些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常会造成某些不可避免的偏差.对于缺少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会带来一定的困难.总之,“技评”的这种不客观性,往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军队院校军事基础教学协作联席会在广州特种作战学院召开了以"聚焦实战、靠拢部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文章对会议特点进行了分析,就具有代表性的应征论文进行了讲评,并对当下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正式公布了十节度使的成立,其中河西、陇右、朔方三节度使取得最为重要的军事地位。三节度使之所以获得最重要的军事地位,主要有地缘构成、制度变革和军事活动三个方面的原因。从地缘构成言,自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成立起,西北就是军事布防的重心;从制度变革言,府兵制之破坏及军镇、节度使制的成立,乃是三节度使地位之重的制度保证;从军事活动言,三节度使地位之重乃是唐前期(开元二十一年以前)军事活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