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追求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理论永恒的主题。德育实效的提高,离不开德育教师,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事实。然而,我们过去的德育理论却忽视德育教师的专项研究,或者说德育理论对德育教师的研究是不够深入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小学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必然性分析,引起德育理论对德育教师广泛的关注,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益导向原则是指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教师可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的“趋利性”特点,为学生展示其教学内容或教学过程所具有的“利益”,从而刺激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策略。将利益导向原则应用到中职德育课中,教师可从揭示德育课的总体实用价值、教学环节的能力价值、教学案例的潜在利益和课堂管理的现实利益等层面入手,并要处理好“利与德”“利与趣”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学科德育是德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一条有效路径。但许多教师都会下意识地认为,德育是班主任的事、是德育主任的事,于是在行动上自然而然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相当一部分教师明知学科德育重要,却找不到合适的德育切入点,最终使教学失去教育性。另外,  相似文献   

4.
教师德育实践中的主导作用涉及范围较大,是一个较复杂的课题。从德育的导向功能、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师自身特点三个方面,论述教师在德育实践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的问题于洪璋,李云智,樊祥纯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就德育而言,从事德育工作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素质如何,决定着德育的功效。为此,德育工作者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第一,因为德育教师从事的是培养和塑造人类灵...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要问题 1、对学科渗透德育的认识不正确 当前,在学科渗透德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教师的认识不正确,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自己的主业是搞好学科教学,德育应该是德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二是认为教材内容本身已经包含了德育的因素,我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渗透了德育,就能收到成效;三是认为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无法有机结合,即使采用一些方法进行德育也是牵强附会,搞形式主义,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朱宇波 《教育导刊》2001,(21):18-19
实现德育艺术化,是广大德育理论学者和德育实际工作者努力追求的德育最高境界。德育艺术的显著效用是省时高效,融德育过程于艺术情趣,使学生感到仿佛不是在接受教育,而是在审美、赏美和创美;德育不再是人见人头痛的“苦差事”。然而,就目前看来,德育艺术仅仅为少数优秀教师的“专利”,大多数教师的德育艺术化程度不高,德育艺术尚缺社会泛化。德育艺术成了广大教师非常羡慕却又可望不可及的神秘之物。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教师对德育艺术的认识不足和德育理论工作者对德育艺术掌握的规律研究不够有关。本文对此的探索也还很表层很初…  相似文献   

8.
刘慧 《中国德育》2012,(20):18-21
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更-是小学德育工作最为直接的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其现实效果并不如人意。分析其中的原因,缺少专业化的小学德育师资是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国内高等师范院校均没有开设专门培养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面对目前小学德育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现实,是否能寻找到相对有效的德育教学方式以帮助教师上好德育课,为...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中的教育改革打破了原有教育利益的基本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了学校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使长期隐蔽在幕后的德育公益性问题也凸现出来。如何认识德育的公益性以及如何设计与完善德育的公益性机制,已成为当前德育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为一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它必然要以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目标,要把“忠于祖国”放在核心位置上,把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道德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实现德育的科学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李屹 《江苏教育》2023,(30):7-10
“学科德育”是对中小学“德育学科”育德的“超越”,是对所有学科教师提出的育人要求。从操作层面而言,学科德育实质是教师基于学科特质,引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进行价值体认,和学生一起过有道德的生活,从而实现学科教学方式和学科育人要素的有机融合。新的历史时代,学科德育如何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成为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课题。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理应肩负起探索学科德育的新使命,在学科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的一项常规性的重要工作,目前,教师的学历提高和业务进修已经得到广泛重视,但队伍建设显然还应包括另一重要方面——德育建设,即教师的德育责任感、德育能力和师表作用等,本人认为,此项建设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本文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德育建设问题,是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在世纪交替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党和国家再次把加强青少年德育、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郑重地提到了全党全社会的面前,负有专门教育责任的各级各类学校,务必确立德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第二,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德育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高等工科院校德育教师评估》(天津大学王义兴文)提出,开展德育教师评估,能够较全面、较为客观地评价德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自身素质。评估的结果反馈给德育教师后,有利于德育教师明确努力方向,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同时也可以为主管部门合理安排德育教师...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德育方法的重心转移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田国秀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在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一...  相似文献   

15.
唐松林 《教育探索》2000,(10):57-59
教师的德育素质是教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素质。教师的德育素质主要包括德育理念 、专业精神和德育能力。德育即教师对德育的理性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4德育信念,是教师有效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属于德育素质结构的第一维度;专业精神是有效德育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的热情、亲童性、责任感与合作精神等,属于德育素质结构的第二维度;德育能力是教师能使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并保证其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包括德育的实践能力、临床技能及  相似文献   

16.
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担负着这项工作的德育教师自然是精神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德育教师的劳动凭借的工具乃是自身的人格、修养和教育艺术,因此,德育教师的良好素质,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成效。新的世纪新的特点,又对德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德育教师应具有哪些主要素质呢?  相似文献   

17.
不同教师拥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就会在教育实践中构建出各自特有的教育面貌。本对国际国内当前在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上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扼要介绍,并对我国教师传统德育观念及其造成的德育误区进行简明分析,以探讨新时期教师应树立的新的德育观念。它包括批判的思想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德育观念、回归生活的德育观念和终身学习的德育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学德育要注重利益疏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学德育,必须对中学生进行全方位、开放性的利益疏导,才能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一、中学生利益观念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追求个人利益在当前的社会上呈现出公开化、表面...  相似文献   

19.
教师德育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专业人员的身份标定了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路向,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受到自身内在因素和专业外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身份认同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理据。教师专业身份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起点,身份认同与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共生共享,身份认同程度决定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是身份认同的结果。教师通过德育专业价值认同、德育专业角色认同、德育新师生观认同和德育文化认同等身份认同的策略来促进自身德育专业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坚持以德治教,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思想,是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本从专业课教师应具有的德育品质,即爱生之心,育生之德,导生之行,教生之能四个方面,讨论了教师德育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