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意境?“意”是艺术家情感与思想的主观创造物,“境”是生活或自然的客观形象在作品中的体现,这两者的化合,即意境。因此,分析意境,就要注意,从意方面说,有主观的情、理的因素;从境方面说,有客观的形、神的因素,而且,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两者的解析上,还要把它们综合起来,看看这个有机体的特色何在?风韵何存?意向何往?下面,初步谈谈如何分析意境。一、静观默察产生共鸣先讲个故事。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到湖北荆州观赏张僧繇的画。阎立本第一天来看了看,昂首大笑:这个张僧繇的画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尔尔,虚得其名。因为第一天他刚到,只是  相似文献   

2.
狄仁杰     
狄仁杰为儿童时,门人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咸移对,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未对接,何暇偶俗人而见耶?”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 62页 :“当时画师地位很低 ,阎立本见朝臣坐在皇帝身边 ,而他只能爬在池边作画 ,觉得很丢人。”说阎立本“爬”在池边作画 ,似乎与实际情形不符。查《现代汉语词典》 ,“爬”有两种意思 ,一是指人用手和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 ;一是抓着东西往上攀登。无论以何种姿势 ,阎立本均无法正常作画。再查《旧唐书·阎立本传》 ,原来阎立本当时奉命作画 ,是“俯伏池侧 ,手挥丹粉 ,瞻望座宾 ,不胜愧赧。”《新唐书·阎立本传》描述当时情景 ,也同样用了“俯伏”一词。可见阎立本不是“爬在池边作画” ,而是“趴”在池边作画。据《现代汉语词典》 …  相似文献   

4.
台阶     
刘基  陈琳 《现代语文》2005,(11):17-17
公孙弗忌,弱其邻之老而谋食饮之,裒(pu)其徒谓之曰:‘彼予邻之叟也,富而啬,吾将与若往食饮之。’其徒曰:‘彼虽富而甚啬,其奚以食饮之曰:‘我且盗之。’其徒皆愀然。明日又欲往,其徒曰:‘子之谋鄙,盍更诸?’曰:‘我将胁而取之。’其不从者半,弗果往。他日,又曰:‘请以贷先为之市,具礼召主人而酬酢之,多取物而日稽其直,且速其子弟以为常,不数岁,吾将竭其藏,何如?’其徒皆欣然从之。明刘基《郁离子》ó译文:公孙弗忌认为他的邻居老弱可欺,便决定把他的财产弄过来。他把狐朋狗友召集到一起,说要去偷邻居的东西,同伙们因害怕而不愿去干;第二天,…  相似文献   

5.
有章志已满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封。”又曰:“无乃笔扎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相似文献   

6.
自从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4条龙,将其中两条龙点上眼睛,两条龙成了真飞起来之后,他便一夜成名,整个亚洲都轰动起来了,不论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年都知道了“张僧繇”这个名字。张僧繇的家门口顿时成了“大市场”,每天都有很多人等在门外,想见见这位神奇的画家和那只神奇的画笔。张僧繇召开了一个紧急家庭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决定开设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博物馆。由于想看这位神奇的画家和那支神奇的画笔的人源源不断,门票收入越来越多,渐渐地,张家的钱简直堆成了山,张僧繇开始过起穿金戴银、山珍海味的生活,成天吃喝玩乐,再也不愿…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3,(11):21-23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有说乎?”斶曰:“有。昔有秦攻齐,令曰:‘敢有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乾,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封万户侯,赐金千镒固。’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云:“曰‘何如’,曰‘何若’,曰‘如何’,曰‘奈何’,曰‘若何’,曰‘如之何’,曰‘若之何’,曰‘谓之何’共八语微有异同”。实则尚有“奈之何”,“如……何”等式,用法颇多,并不一致。兹分别举例汇释如下: 一、“何如”、“如何”、“若何”、“何若”、“谓何”  相似文献   

9.
正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参考篇目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  相似文献   

10.
南北朝时有个著名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画生动逼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梁武帝时修建的许多寺院都请他去作画。相传,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一条条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惊叹的,但他们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这四条龙都没有画上眼睛,张僧繇说:“如果画上眼睛,龙  相似文献   

11.
一、含义。尔雅,初不为书名。《大戴礼记·小辩》篇言:“哀公曾问孔子:‘寡人欲学小辩以观于政,其可乎?’孔子曰:‘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辩言矣。’”卢辩注云:“尔,近也。谓依于雅颂。”由此知卢氏不以“尔雅”为书名。王念孙《广雅疏证·上广雅表》对卢氏之注所加按语曰:“按:彼文云‘循弦以观于乐,尔雅以观于古’,谓循乎  相似文献   

12.
出自《战国策·燕策二》 :“赵且伐燕 ,苏代为燕谓 (赵 )惠 (文 )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 ,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钳其喙。鹬曰 :“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 ,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鹬 :一种长嘴的水鸟。渔 :捕鱼。鹬和蚌互相争持 ,让捕鱼的人从中得到好处。用来比喻双方僵持不下 ,结果两败俱伤 ,第三者从中得到利益。也作“鹬蚌相争 ,渔人获利。”、“鹬蚌相争 ,坐收渔翁之利”。也单作“鹬蚌相持”、“鹬蚌相争”、“鹬蚌相斗”、“渔人得利”等。鹬蚌相持,渔…  相似文献   

13.
金屋藏娇     
旧题汉班固撰《汉武故事》:“(胶乐王)数岁,长公主嫖(她是汉武帝刘彻的姑母)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公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即后陈皇后)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相似文献   

14.
高中人教版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课后练习(第43页)中的“弹”字。选文如下:客谓梁惠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不到200个字的篇幅叙述了赵宦官令缨贤举荐栋梁之才蔺相如的故事。文章写道: 赵惠文王十六年,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官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柬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相似文献   

16.
猫号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相似文献   

17.
<正>明朝叶盛在其《水东日记》中载:“临安钱宰子予,武肃王之裔,元末老儒也。高庙礼征,同诸儒修纂《尚书》,会选《孟子》节文,公退微吟曰:‘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察者以闻。明日,文华燕毕,进诸儒,谕之曰:‘昨日好诗,然曷尝嫌汝,何不用忧字?’宰等悚愧谢罪。未几,皆遣还,宰以国子博士致仕。”[1]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写道:“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罢朝吟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有人给打报告了,  相似文献   

18.
从朴素的唯物论出发,我国传统艺术是很讲究艺术辩证法的。书法的疏密、繁简,图画的浓淡、虚实,戏曲的平奇、形神等等,无一不有着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鲁迅不但对辩证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湛的研究,而且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也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从而更增加了他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全面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辩证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艺术辩证法在鲁迅小说中的运用略举数例,以见一斑。一、“画眼睛”和“画灵魂”画眼睛,就是中国传统画法中的画龙点睛。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东晋画家顾恺之,都曾有过画眼睛的故事。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则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顾恺之主张绘画“以形写神”,尤其注重画人“点睛”。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厥少,于  相似文献   

19.
原文愈与李贺书①,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②:“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③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  相似文献   

20.
《论语·八脩》:“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孔子与子夏的对白颇为后人疑议。究其原因,乃在于其有多重阐释,实为解释学之经典范例,试刍议之,以为引玉之砖,引为学者们所注意。子夏被孔子认为是弟子中可以与之“言诗”的,孔门四科中,子夏被列为“文学”之属。《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氏彝尊《文水县十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