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笔者以巴尔扎克为参照,以巴尔扎克和福克纳的作品作为分析的例证,比较作品中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差异,并以此观照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美学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他一生都在对小说的形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他的小说很少有两部在技巧上是雷同的.他根据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叙事手法,使他的作品真正达到了深邃的思想内容与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24-127
福克纳在家族神话史诗"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利用母题再现来探讨南方问题,通过分析小说中反复再现的母题,考察福克纳世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作家李锐的作品《无风之树》以第一人称变换视角的叙述方法,描写了在特殊时期一个名为"矮人坪"的村庄两天之内的动荡,写出了李锐对"中国问题"的独特观照。作者坦言在创作过程中曾受到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影响,着重体现在叙事角度、语言艺术等方面对福克纳r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论福克纳小说的反复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独创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独立的艺术存在价值。反复叙事手法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福音书的影响,福克纳创造并使用这一手法是为了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认识,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6.
邵静 《英语广场》2022,(23):58-62
《村子》是福克纳后期作品,是斯诺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以弗莱姆·斯诺普斯为首的斯诺普斯一族损人利己,不择手段上位的发达史。而文学与图像的关系,即语图关系一直是文学批评的热点,本文以福克纳的《村子》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语言、人物、情节三方面来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图像化现象,阐释语言与图像在内容与主题上的契合与交融,揭露斯诺普斯一流所代表的现代工商业对美国南方传统文明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众多研究者认为福克纳擅长写长篇,因此忽略了对其短篇作品的研究,国内对福克纳短篇小说《荣誉》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先分析福克纳短篇小说《荣誉》的主题,然后阐述为突出主题所用的叙事策略,展现该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采用多个叙事视角来建构故事情节,使作品在形式上具有一种破碎的美感。同时,福克纳善于在文中结合意识流手法、冗长复杂的语言来进行现实主义的描写,带给读者新颖的审美感受。叙述内容方面,福克纳则坚守对传统意义的追求,关注人的价值和信仰的失落,使得小说《我弥留之际》具有传统的内容和现代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典型代表作《夕阳》这部小说,利用主人公南茜的相关遭遇和生平描述为主体框架,以不同叙事策略为手法,展现出当时美国社会环境中对肤色、人种和种族之间的歧视和不公。以《夕阳》作品中采用的不同叙事策略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叙事策略的分析来解读叙事策略对文章主题的表现,从而极大地凸显出《夕阳》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这篇小说中酝酿的情感和表达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相比较而言,英语名词使用频率高,具有静态优势,而汉语动词使用频率高,具有动态优势。通过英汉互译文本的对比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英语的静态优势及汉语的动态优势,而认识到这一规律可以反过来为翻译和翻译研究所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福克纳突出贡献之一就在于他对小说叙事实验的探索。而长期以来,学界都鲜有关注到《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明显的电影化叙事特征。福克纳通过时空自由切换的蒙太奇叙事法、富于“镜头感”的影像修辞、别具一格的视觉造型展开电影化的小说叙事实验,但他并没有局限于形式技巧的玩弄,而是将它们作为有效的叙事手段,服务于主题和风格表达。  相似文献   

12.
受《圣经》叙事的影响,福克纳的十九部长篇小说中存在着整体性叙事结构.贯穿于福克纳十九部长篇小说中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探讨和对善恶冲突、人类内心冲突的描述使福克纳所有的长篇小说浑然一体.福克纳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探讨从失望与幻灭开始,到绝望与愤怒,到拾起信心,最后以坚信结束.以福克纳十九部长篇小说作为分析文本,一方面可以探讨基督教文化对福克纳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可见,福克纳小说的这种叙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人从天真失落到苦难流离再到悔改归依的普遍命运,作品超越了美国南方的地域限制,具有揭示人类生存状况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一种语法现象如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全新的理解,从而扩大我们的视野。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是英语语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从动词的动态意义与静态意义角度入手,以独特的视角全面分析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的意义、语法特征及其实际用法,旨在为英语动词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文化生态的视角,从民族服饰文化的程式化和非程式化特征入手,以四川平武白马藏族为例,分析了文化生态背景下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民族服饰生态环境产生冲击,导致少数民族服饰出现杂糅甚至异化的状况。在此背景下,为深入研究白马藏族服饰作为独立的文化载体,探寻保护和传承发展白马藏族服饰文化的有效策略,进而提出民族服饰程式化的静态保护和非程式化的动态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静态和动态的语义范畴 ,除动词外 ,也表现在形容词中。英语形容词就其词汇意义而言 ,可分为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 ,在用法和语义特征上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   

17.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综述了各家对词义的界说,接着提出了我们对词义的认识:词义根据存在样态分为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静态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包括词汇间意义和语法意义;动态词义是言语中的词义,它在静态词义的基础上,根据两种不同语境而发生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8.
静态与动态的完美结合——论英语大班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大班教学是我国一个让人头疼而又普通的现象。本文着重从自主学习、课堂管理及丰富课堂三方面讨论了促进英语大班教学的策略;指出静态教学与动态结合是解决英语大班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语义模糊指的是语言符号所指概念的外延边界不清晰。我们把凡是在效用性上能使人产生界限不清、意义含混、信息不明的现象通称语义模糊。语义模糊研究可以从静态的语言平面和动态的言语平面分别进行。在语言平面上,语义模糊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手段表达的概念不清晰。在言语平面上,语义模糊主要表现为说话人的信息、情感、意图、立场表达上的不清晰。语义模糊最终体现为一定的内容、手段和效用表达的不清晰。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开放,各种教学意外也随之不断产生。本文通过作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教学意外,结合教学案例从教学预设、教学意外和教学生成这三个方面对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生成进行论述,旨在将这些意外转变成教学生成资源,并随时对教学做出富有创意的教学调整,从而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