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钓鱼过程中,由于滑口鱼吃饵时力度非常小,在漂目上基本没有讯号或者讯号甚小。在和钓友一起讨论时,大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在此,我推荐给广大钓友以作参考。 将两边原来把铅皮座紧紧锁住的太空豆,向铅皮座的一边往上提  相似文献   

2.
杜建民 《中国钓鱼》2005,(12):52-52
《中国钓鱼》2004干第1期第20页刊登的昆明林凯钓友的《钓滑口鱼一法》一文中,向广大钓友推荐的提高浮漂灵敏度的做法是:将铅皮座上方的太空豆向上提高一个钩距,并说:“因铅坠与两候车室太空豆有一个钩距,此时鱼咬钩时,铅皮座会在水中不动面直接拉动主线并立即在漂目上反应出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钓鱼》分别于2004年3月、2005年12月、2006年2月刊登了昆明钓友林凯的《钓滑口鱼一法》,河南钓友杜建民的《<钓滑口鱼一法>辨误》和山东钓友王臣厚的《<钓滑口鱼一法>是有效的》三篇文章。在认真仔细地拜读了三篇文章后,现将我的一些浅显的体会和看法写出来,与众钓友共商。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滑口和轻口。滑口鱼主要是指竞技池中被反  相似文献   

4.
陈中春 《钓鱼》2007,(1X):29-30
细细研读《钓鱼》2006年第24期江苏钓友郁文生《走出冬钓的误区》(以下简称《冬》一文之后,笔者对文章的提法和某些认识,持不同观点,借《钓鱼》这块学习平台,想和郁钓友聊聊,相互切磋。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看到《中国钓鱼》2017年第十二期登载河南钓友李平先生的《冬钓,也会有 意外的惊喜》一文。针对文章李先生提出的一些疑问,笔者试图释疑兼与李先生进行商榷。文章说,李先生垂钓的时间是“元月26日”,地点是“沟底朝阳处两个废弃的开放鱼塘”,早两年就曾钓过,后来塘主有事废弃不用了;曾听人说过,那塘已经挖了有好几年了,是个长方形鱼塘。  相似文献   

6.
李鸿兴 《钓鱼》2005,(5):20-20
在2003年第23期上拜读了四川柳树仁钓友的文章“对某些钓技观点的异议”觉得有必要再议上一议。下面谈一谈我的个人观点,供广大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7,(2)
细细研读《钓鱼》2006年第24期江苏钓友郁文生《走出冬钓的误区》(以下简称《冬》)一文之后,笔者对文章的提法和某些认识,持不同观点,借《钓鱼》这块学习平台,想和郁钓友聊聊,相互切磋。  相似文献   

8.
华朝熙 《钓鱼》2004,(18):30-30
看到《钓鱼》杂志上先生大作之后的《作者简介》,才知你我都是直奔古稀的人了。论年龄,我可能比先生还大三四岁.说钓鱼,虽然说起来也钓了好几十年的鱼,全然没有先生对垂钓有所研究。拜读了张先生不少论著,受益匪浅。然而,近日病中读到先生《认识灵钝才能把握灵钝》一文(见《钓鱼》04/16期),倒想谈点我的浅见,旨在与张先生探讨、商榷。  相似文献   

9.
蒋青 《钓鱼》2006,(12):16-17
与华钓友的经历极其相似。一次在渔具店侃鱼经.一位好友抱怨:“自从玩上悬坠钓以后.再未与大鲤鱼碰过面.甚至连小鲤鱼也很少见到.不会是悬坠钓鲤鱼不行吧?”当时我并未作声.只是临走时悄悄地跟他嘀咕了几句。没想到,就在第二天晚上。他的一位朋友就向我报喜:“你给他的是什么‘独门暗器’?今天在汤泉池他可过足了瘾.钓了4条鲤鱼,最大的13斤.还有两个没出水就断了线!“如果说这全是我的功劳可能有点夸张.但说这位钓友的悟性不错还是可以的.因为寥寥数语就能茅塞顿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10.
野外传统钓,通常使用最多的就是选择鱼儿行走的路线(又称鱼道),或鱼儿易聚集处下窝料,以便“聚而奸之”。笔者以前钓鱼时就特别注意选点,也常在选到好的钓点时受益匪浅。但那时用的诱饵就是麸皮、糠、米,用上点芝麻或掺点山柰。就算是“高级”的饵料了。那时钓鱼的人远没有现在这样多。  相似文献   

11.
我年过古稀,是我们都昌县最早订《中国钓鱼》杂志,买玻璃纤维竿,用商品鱼饵,参与台钓讨论的,现在又是惟一专钓滑口鱼的钓者。我钓鱼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有以下几点,现介绍给老年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于中海 《钓鱼》2009,(7):37-37
2009年2月12日上午,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询问后得知是与我同县的钓友王国华打来的。他看到我的求救文章后就急于和我联系.但他只知道“我们是老乡”,是询问贵刊编辑部才得知我的电话号码的,可费了不少周折!他热心地给我指导,并真诚地邀我和他交朋友,经常和他联系。我深受感动。王国华钓友我早就认识了,我们也见过几面,只是他叫不上我的名字。在我眼中,他是位很专业且“发烧”的钓鱼人,能交上这样的朋友是我始料未及、求之不得的。非常感谢贵刊为我提供了一个广交益友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任敏 《中国钓鱼》2004,(7):50-50
接到《中国钓鱼》2004年第四期,拜读到《悬坠钓法探索》一文,对所述:“脑线越细……鱼吸饵……瞬间传递至铅坠的加速度就越大越快,铅波动的幅度大且快,浮漂的动作当然明显、准确。”  相似文献   

14.
去年12月23日,本报12版“海钓运动”登载了海钓大师黄盛国的一篇文章《中国的浮游矶钓与“国际接轨”》。作者在肯定浮游矶钓这项海钓新技术的出现,“一如当年台湾淡水‘悬坠底钓术’般,给众多的国内沿海钓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其独特的钓组匹配及新奇钓法更是国内传统海钓在钓取对象鱼黑鲷等鱼类上不能比”的同时,从浮游矶钓的普及率、昂贵的钓具,走有中国特色海钓之路三方面进行分析,谈与“国际接轨”存在的疑问。他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海钓爱好者的意见。文章发表后,钓鱼界中引起一些轰动,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今天,我们发表威海上州屋钓具公司北京经销部邢万龙同志的文章,他是持反对意见的,也可以说代表商家、厂家的看法。特别对“昂贵的费用”这一观点讲得最详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正确认识只能接近真理。真理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真理越辩越明。请爱好海钓的钓友们发表意见,让我们在争论中逐步明确浮游矶钓的性质和在与“国际接轨”中的作用,本刊将择优选载。  相似文献   

15.
读了《中国钓鱼》2003年第十一期,广东中山钟有祥先生的《如何找浮漂的感觉》后,对文中“剩余浮力”之论述,颇感费解,借此与钟先生交流。  相似文献   

16.
黄剑 《中国钓鱼》2012,(10):52-55
对于钓鱼本人纯属外行,为了渔具展也就一头撞进了钓鱼圈。今年看完7月6日的巴塞罗那国际信鸽大赛,趁着去奥兰多参观渔具展之前在比利时的两天休整,约了好友阿曼德去看他们的一场钓鲤友谊赛,这可是我第一次观看钓鱼比赛。  相似文献   

17.
方吟 《钓鱼》2011,(14):6-7
2011年6月25~28日,继山东站后由《钓鱼》杂志主办的“推广钓技到基层”活动在江苏省展开,先后来到仪征、盐城、泗阳、徐州四地,向广大钓友讲授和指导实战钓技。本次钓技推广授课活动的主讲人是会国著名垂钓高手、制漂专家、深圳钓鱼郎公司董事长何蔚蓝和《钓鱼》杂志资深编辑范宁。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清明刚过春雷响时,在南海海域的钓友们会将心爱的钓竿取出,擦亮,等到~有机会就出海上岛去捕获他们心中的目标鱼。因为他们知道这时的黄鳍鲷和大黑鲷会从深海中游向近岸积极觅食,以弥补冬季给它们带来的饥饿并得到体力上的恢复。这时用一种比较有意思的钓法——前打钓,是很有手感和快感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钓鱼》2001年第三期刊登的福建南平钓友张尊社《给钓鲫以恰当的定位》一文,其实是在一个看似不失偏颇的标题下,继续几年前对“台湾钓法”的议论。说实在话,在钓鱼活动不断发展的今天,再去为“台湾钓法”和“传统钓法”争个高低,似已无太多意义了。  相似文献   

20.
读了《钓目多于调目并非笑话》(见《钓鱼》半月刊第10期,以下简称《钓》文)一文,有几点不同看法想商榷一下。关于调目的定义《钓》文对调目这样定义:“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平衡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我认为这样定义调目不正确。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是暂时的,只要水线的长度不确定,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就会因钓线长度的改变而被打破。就是说,在同样条件下,只要钓系在“半水”中的位置不同,标尖显示的目数就不同。这样的“调目”有什么用?在自然水域里垂钓时,钓友们用的主线常常较粗,只要漂尖稍细,水线长度对钓系平衡的影响是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