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柏禄 《中国钓鱼》2006,(10):30-30
黄颡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在它的胸背部长有三根锯齿状锋利有毒鳍刺,而且全身还附有一层黏液,不易抓取。为此,不少人望而生畏,不敢碰它。那么钓获黄颡鱼后如何摘钩和剖洗,怎样预防毒刺刺入呢?我有一法供钓友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诱钓黄颡     
赵玉堂 《垂钓》2003,(9):27-29
七月流火,贪嘴的嘎牙子在水面上追逐着可口的食物。想钓几条回家煲汤吗?只要用美味引诱,它们是从不拒绝的。  相似文献   

3.
黄颡钓法     
张世才 《钓鱼》2010,(21):38-39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角角鱼、黄颊鱼、昂刺、盎公鱼、黄骨鱼等。黄颡鱼头扁平,吻圆钝,上下颌均有锋利细齿,触须4对。鱼体腹圆,后部侧扁。呈黄色或黑色、褐色,体黏滑无鳞。胸鳍锐利。  相似文献   

4.
张世才 《钓鱼》2007,(7S):43-44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角鱼、黄颊鱼、盎斯、黄刺、盎公鱼、黄骨鱼等。黄颡鱼头扁平,吻圆钝,上下颌均有锋利细齿,触须4对,鱼体腹圆,后部侧扁。呈黄色或黑色、褐色,体黏滑无鳞,胸鳍锐利(如图)。全国各水系均有它的踪迹,尤以长江流域产量最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人们特爱用它来煮汤吃。  相似文献   

5.
宿含雨 《钓鱼》2011,(15):16-17
8月,农历七月,经历了六月酷暑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很少有35℃的高温了。然而一天几变的风向和说不定的雷阵雨改变了水温、搞乱了鱼的泳层和索饵规律,如果从早到晚守着一个钓位不挪窝,那会钓得很乏味。  相似文献   

6.
左江钓黄颡     
黄颡鱼是一种体型小,喜阴怕光的肉食性鱼类。黄颡鱼分布地域广,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各个大小河流、湖泊水库都能发现它的影子,且该鱼类喜荤贪食,容易上钩。  相似文献   

7.
夏钓黄颡     
汝水钓翁 《钓鱼》2011,(10):37-37
黄颡喜食荤食、活食,对腥膻味的食物特别感兴趣,有逆流而上的习惯,白天栖息在深水、石洞、草缝,黄昏以后便游动到流水处觅食,在河水涨水、下雨天或注入新水时,异常活跃。根据黄颡的独特生理特性,钓黄颡是比较难的,钓黄颡也要得法,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窍门,才能钓有所获,才能钓到更多的黄颡鱼。  相似文献   

8.
春钓黄颡鱼     
黄颡鱼,各地民间叫法大不相同,有的地,方叫“黄骨鱼、黄鸭叫、昂刺鱼”,还有地方叫“嘎它鱼、嘎鱼”等等,是一种中小型底栖性肉食性鱼类,几乎遍布我国所有的水系。野生成鱼多在100克以上,多年生多在150?400克之间,也有体重超过500克的,但不多见。由于黄颡鱼味道鲜美,刺少肉多,市场售价一路走高,也促使不少钓友热衷于垂钓黄颡鱼。  相似文献   

9.
柏名荣 《钓鱼》2005,(10):30-30
黄颡鱼又称黄丫,俗称黄骨鱼,为小型鱼类,背鳍有硬剌,体背呈草绿色,体侧腹面为淡黄色,常见性鱼类。我国的五大水系及其它相关的湖泊水库都有其踪迹。  相似文献   

10.
湖钓黄颡     
贺军 《垂钓》2001,(3):50-50
黄颡鱼在江淮地区俗称“嘎呀鱼”,可能是因其出水后常发出“嘎嘎”的声音而得名。黄颡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湖泊水塘的浅水积泥处,有集群习惯。它以小鱼虾、水生昆虫为食,生长缓慢,个体多在300克以内。惟有常年不干的湖泊里,才能钓到身长20厘米、色泽金黄的大黄颡鱼。  相似文献   

11.
徐艳文 《垂钓》2014,(8):34-35
黄颡鱼又名黄辣丁,是一种江河中常见的小型鱼类。它性情贪婪凶猛。喜食小鱼、小虾、昆虫、蚯蚓、红虫等荤饵,生性怕光,好群居,阴雨天异常活跃。它们通常白天躲在水底的石缝里或石头下。傍晚或清晨才出来觅食。因此。夏季的夜晚是钓获它们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我地俗称黄腊刺,因其口味好营养价值高,又有利尿、健脾胃等保健功效,市场售价持续走高,个头较大的更是菜市场的紧俏货。  相似文献   

13.
郁文生 《钓鱼》2010,(14):28-29
黄颡鱼,亦称黄丁鱼、黄辣丁和江黄颡等。黄颡鱼生存的范围之广,几乎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水域中均有它的踪影。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及经济价值较高。体呈青黄色,大多数还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略带黄色。此种鱼嘴较大,嘴的两侧有胡须,身体扁平状,脊背和两侧长有三根毒剌,  相似文献   

14.
张桂林 《钓鱼》2013,(10):24-25
我在多年的钓鱼过程中,曾经遇到许多难以解开的“谜”。有的谜,后来通过认真阅读《钓鱼》等有关杂志和书籍,并通过向有些钓友请教,从而转变成为自己掌握的钓鱼知识和经验。而有的谜,尽管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直到现在也还是心中的难以消失的”悬念”,犹如置身迷雾。比如两年前经历的一件事,想通过《钓鱼》杂志,向钓鱼高手们和有关老师请教,以便于尽快解开心中的谜。  相似文献   

15.
王大友 《垂钓》2003,(7):62-63
  相似文献   

16.
钓黄颡     
红蚓招黄颡,吞钩饕餮狂。  相似文献   

17.
浑水钓黄颡     
任志新 《钓鱼》2004,(20):29-29
黄颡在江浙一带俗称“昂刺”,背鳍、胸鳍长有三根硬刺,是溪水中的小霸王。其肉质十分鲜美,是目前市场上高档经济鱼类。平时黄颡单独活动,所以野钓时往往偶尔钓获。由于它们只吃荤不吃素,笔者近几年用商品香饵悬坠钓时,还未钓起过。但事情也有例外,近日一次山塘野钓鲫和溪哥,却用“疯钓鲫“香饵钓到一尾。  相似文献   

18.
鄱阳潮是中国第一淡水湖,湖内港汊纵横交错,滩涂星罗棋布,水质清澈,水草茂盛,为鱼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长环境。 鄱阳湖口地处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上下石钟山紧锁鄱阳湖的入口.被称为“江湖钥匙”。山上古木参天,楼台亭阁玲珑剔透,画廊雕栏曲径通幽,碑文石刻典雅隽永,历史遗迹众多,人文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初夏钓黄颡     
朱俊芝 《钓鱼》2013,(11):28-28
初夏来临,邀几位钓友一起,选个好钓场,抛洒金丝,独钓黄颡,别有一番风味,使人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20.
邹思全 《钓鱼》2014,(8):18-20
黄颡,其体长,腹部偏平,尾鳍开又,口处下位,大而圆钝,眼小,并长有4对发达的胡须,身上布满粘液无鳞,长有发达的背鳍和胸鳍硬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