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罗敷对其"夫君"的极力夸赞,使得大多读者都认为"夫君"存在的真实性。本文另辟蹊径,将"夫君"与"蚕"的形象联系起来,认为"夫君"实指"蚕",倒也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2.
雀巢里的爱     
她嫁得令女伴们心生羡慕,夫君是留洋博士,回国后创业开办了一家高科技公司。夫君有教养有学识,属于脑袋和口袋均富有的"新华商"。自从嫁作商人妇,她便辞去了白领的职位,一心一意做起了全职太太。她的家安在环境优雅的高尚小区,住着宽敞的公寓房,室内装饰得别有洞天,出入以私家车代步。她和夫君相亲相爱,相约白头至老,相守一生。然而,商海险恶,韩国不是有位商界巨子因为企业扩张过快规模过大而破产、每天仅以汉堡包果腹吗?这种不幸也降临到了她的夫君头  相似文献   

3.
蚕病是蚕业生产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因而蚕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蚕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认为蚕农的环境意识较差是蚕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并根据现状探讨了提高蚕农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议论文"阅读 [妙文览胜] 例文一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 毕淑敏 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这是一个真理.每一个养过蚕的人和没有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  相似文献   

5.
"蚕食"同"地震"不同."地震"是地在震动的意思;"蚕食"却不是蚕在食,而是像蚕一样地食,"食"的主体不是蚕,"食"的方式像蚕.那么蚕是怎么吃东西的呢?蚕吃桑叶,不是一口吞下一片,而是一点一点地吃,逐渐把这片叶子吃光.所以"蚕食"的词义是"比喻逐渐侵占".例如:"多家媒体此前披露,沙湖不断被填湖、蚕食,水面目前不到极盛时一半."(《文汇报》2012年6月2日)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例如:"别上什么钟表店/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诗经·国风》在收录了大量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诗歌作品的同时,也细腻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女性的日常生活及爱情追求,并折射出她们对意中人的浓浓爱意及渴望与意中人喜结连理的大胆表露,择偶以"硕"为美,高大、英俊且有"仪"、"止"、礼",重视夫君品行,择偶"尚武",重勇武之男子,希望夫君为国效力等多重的择偶婚配观念。  相似文献   

7.
卖蚕记     
"卖蚕了!卖蚕了!"咦,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我在临江公园门口卖蚕.今年我用去年的蚕籽孵出了许许多多蚕宝宝,因为每天采不到那么多的桑叶,时间长了怕蚕宝宝会饿死,所以我就叫上了我的好朋友--周薇,一起到公园门口把蚕宝宝卖掉一部分.这样既可以锻炼胆子,又可以赚点零用钱.  相似文献   

8.
正五、拍个写真"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变了,变了,变成黄姑娘;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变了,变了,变成白姑娘……"记得小时候学过这样一首儿歌,对蚕的神奇变化至今记忆犹新。"给蚕拍个写真吧。"我提议。孩子们欣然接受,兴致盎然地给蚕宝宝"画像"。细心的孩子,如黄奕博,给蚕拍摄写真的同时,还写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一位待嫁的姑娘,想给自己找个如意夫君。这本来合情合理,但是,这位姑娘实在是太挑剔了。她要夫君年轻、聪明、漂亮,此外还得无条件地爱她,绝不能妒忌。可是到  相似文献   

10.
吃醋     
一天某女士及夫君陪一男老外品尝上海小吃。席间女士把手地教老外用筷子吃锅贴,夫君看到这亲热的场面,把他们醋碟抢来,接着喝光了醋。于是老外恍然大悟:“原来中国人的吃醋就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1.
没落的蚕学?     
张迎迎 《大学生》2013,(22):26-27
正2013年9月17日,一则"华南农业大学退休老教授黄自然捐资40万元,为动物科学学院蚕学专业(蚕业资源与生物技术方向)2013级9位本科生设立自然奖助学金"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上报道,蚕学这个略带神秘感的专业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可是,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蚕学是一个稀有且冷门的专业,近年来华农每届只有几名,最多十几名学生就读,且全国仅有6所高校开设蚕学相关专业。为什么学蚕学的人这么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想 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一直为古今中外人们所赞颂.中国是最早发明养蚕的国家,蚕茧和生丝产量一直居世界各国之首.蚕丝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形成浩瀚多彩的丝绸文化.我们设计的认识"蚕"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绚丽璀璨的丝绸织物的由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正>1南朝时的江淹,是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江淹年轻时就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  相似文献   

14.
春天里,蚕儿刚从卵粒孵化出来时,被称为"蚁蚕"。蚁蚕经过数次睡眠、蜕皮后,变成胖胖的"蚕宝宝"。这时蚕儿就停止吃桑叶,开始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中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认为:“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其实,这种表述不甚严谨。甲骨文中是否存在“蚕”字及“蚕神”,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意见,还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6.
唐朝和宋朝的亲蚕礼都有一个创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对亲蚕礼的实践。唐宋两朝的亲蚕礼既有各自的特性,又有延续时间长、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和礼制规定与具体实践有出入的共性。发生于唐宋时期亲蚕地点的变化是一种质的变化。通过对整个古代亲蚕地点的考察,发现从周朝到晋朝亲蚕于北郊、东郊或西郊主要由于阴阳五行观念;南北朝时期南朝延续汉晋规定而西郊、北朝则有向周代回归的倾向亲蚕于北郊;唐宋以后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伦理观念亲蚕地点逐渐由郊外转移到了内苑。  相似文献   

17.
女儿爱养茧。当蚕开始吐丝时,她曾高兴地蹦。可当吐丝的蚕变成了扑楞着小翅膀的蚕蛾时,她却突然变得沉重起来,呆呆地看着那蚕蛾,仿佛有什么心思。我问"怎么了,孩子?"她叹了口气:"我猜,蚕一定很后悔。"我  相似文献   

18.
上科学课时,闻老师说:"我们要养蚕宝宝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很高兴。我要养的是一份彩色的蚕宝宝,我看到过白色的蚕,却从来没有看过彩色的蚕。闻老师说:"彩色的蚕之所以是彩色的,那是因为它吃了彩色桑叶泥。"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蚕和蚂蚁》,现在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对于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究竟怎样理解,大家的看法不一。一种看法认为,这篇童话通过对蚕和蚂蚁的描述,形象地揭示了两种社会制度下劳动的不同意义。“蚕国”是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写照,在那里人剥削人、人压迫人,那条不愿吃桑叶的蚕是蚕中之觉悟者,“人”则被比喻为压迫者、统治者;“蚂蚁国”则是新社会的写照,在那里,没有剥削压迫,人们平等劳动,生活美满幸福,劳动、工作有了全新的意义。另一种看法认为,课文通过对蚕和蚂  相似文献   

20.
养蚕     
记得一年级时,老师发给我们一些刚出生的蚕让我们带回家养.回到家,全家人都围拢过来,迎接这些黑不溜秋的"小客人".我找来了一个扁平的盒子,它们就在这里安了家. 刚出生的蚕如同黑色的小线头,姥爷告诉我说:"蚕宝宝非常爱干净,它们只吃桑叶,小蚕要蜕四次皮,颜色才慢慢变白,到白亮白亮的时候就该吐丝做茧了."我在姥爷的指导下,采来桑叶,将叶子一片片擦干净喂给它们.蚕宝宝们非常乖,既不乱跑也不打架,总围着鲜嫩的桑叶,美美地大口吃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