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今人的眼光看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它包含了人类在早期时代(以部落时代为主)的生存价值观,尽管人本思想是其主流,但宿命论的生存观念在史诗中也得以体现,构成史诗生存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格萨尔王传》中以雄狮大王格萨尔为中心的各色人物,无不生存在宿命论的人生观念当中,宿命论在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史诗《格萨尔王传》生存价值观蕴含了许多宿命论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作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首,日益为文学和文化研究者所关注。史诗是百科全书,是文化宝库。《格萨尔》文化由宗教文化、人本文化诸多因子构成。本文以文化为视角,对《格萨尔》的文本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地透视,以期将该史诗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和《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中都贯穿着强烈的英雄救济主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二者表现出来的具体救济方式和英雄特征有所区别。英雄救济主题作为一种普遍出现的原型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共同思维和心理习惯是造成二者共享同一主题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和《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中都贯穿着强烈的英雄救济主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二者表现出来的具体救济方式和英雄特征有所区别。英雄救济主题作为一种普遍出现的原型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共同思维和心理习惯是造成二者共享同一主题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5.
阿来的《格萨尔王》是对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的重述,除了篇幅减少外,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略有改变。特别是对几个主要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阿来对神魔时代女性美的想象,并表达了自己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6.
“史诗”研究中,剖析解疑的多棱性,内容所指的多元性,衍生出光怪陆离的上层建筑和驳杂的人景观。本在兼顾《格萨尔王传》这一奇葩瑰丽的枝蔓的同时对力促其标世的土壤给予在哲学层面的关照,触摸深层结构下社会意识形态在史诗上的斑纹流痕,探寻其得以问世的终极关怀,认定《格萨尔王传》是在特定的多极背影响下大众集体无意识的升华再现,是高于普通社会理念的深层意识的共性证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由此探讨了东方史诗流变中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罗摩衍那》的建扬是神话式的,《格萨尔王传》是历史的;根据描写的内容看,《罗》突出的是个人主题,《格》则是社会主题;在艺术风格上,《罗》表现出温婉细腻的阴柔之美,《格》则具豪放粗犷的阳刚之气。二者的差异揭示出东方史诗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由神话走向历史,由对个人命运的述说转向对社会生活的描绘以及更具民间口头文学色彩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阿来的重构神话小说《格萨尔王》,因其神话题材所固有的动漫气质和浓厚的民族气息,而具备编拍动画片的必然趋势和潜隐着的动画叙事模式以及幻想性、角色设置、动画产业等诸多方面动画元素,阐释了《格萨尔王》中显现出的浓郁的动漫文化。  相似文献   

9.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属于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以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最有代表性。色达县位于蜀西北,传说曾是岭国长系部落居住的地方,又是岭国名将尼崩达尔雅和阿奔·布益盘达的故里,故格萨尔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有"格萨尔艺术之乡"的美誉。两个多世纪前,格萨尔彩绘石刻就在这片草原上孕育产生。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通过细读文革时期小说的典型文本《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分析其叙事模式的具体特征,勾勒出英雄人物形象在十七年文学中的沿革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蜕变的内在机制,探讨英雄故事与史诗性追求的内在一致性和现实虚幻性,分析英雄神话在文本形式上如何参与到文革小说范式的建构中,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9,(4):85-88
经典著作《西游记》在我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改编动画的"民族化"文化继承和弘扬。本文从动画电影叙事学研究角度出发对其成功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围绕动画电影叙事学中的叙事模式、叙事空间和叙事符号等重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用中外对比的方式,对中国动画电影内部叙事规律结构模式中的特征进行具体研究,探寻民族化动画要素特征,以期为日后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化制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迪斯尼倾力打造的动画大片《狮子王》和《超能陆战队》承载着浓厚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从英雄成长、英雄合作、英雄斗争、英雄救赎及自我救赎四大方面来比较两部影片中英雄主题,揭示了20年来美国英雄文化和英雄主义变迁和继承。  相似文献   

13.
经过新时期以来30多年的发展,英模报告文学和其他流派与门类的创作一道,也以其叙事策略与风格形式的多元共存而标志着中国报告文学的日趋成熟与壮大。概括说来,它的叙事策略与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为:时代精神与典型叙事的有机统一、平凡与伟大的交汇融通、歌颂与批判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豪杰精神的民族,这种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赋予不同的时代意义。豪杰人格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王船山立足时代前沿,全面阐释了"有豪杰而不圣贤者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的观点,他的豪杰人格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英汉互译中文化意象的错位与遗失的现象比比皆是,究其缘由,只能归咎于文化的多样性。为了更有效地减少文化意象的错位与遗失,译者应尽可能地使译文释义性相似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与译文读者的审美期盼相吻合。只有这样,译者才能真正肩负起传达原语文化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托政治学中国际关系的有关原理,利用大量甲骨文和商周考古资料,在考察周文王时期商周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对周文王对商政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的命运是悲剧性的;这一悲剧性揭示了人或生命的巨大的承受力;余华以之揭示了人生的苦难性质、肯定了生命的韧性与生活的自在性,以及人“活着”的责任与必须。  相似文献   

18.
第一届筷子文化节从1999年举办至今已走过30年,从近些年筷子节举办的意义变化情况来看,筷子文化节正逐渐从单纯的筷子收藏和筷子文化展示走向了同当下日常生活相互交融,相互发展的过程。当下,重建筷子文化节对于提升筷子文化影响力,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从岁时节日的时间特征出发,讨论筷子节重建所需要的岁时节日相关要素和当下重建工作的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当代课程政策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校本课程应具有的四个特征:时代性、地方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分析了目前校本课程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学校文化重塑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评论界对池莉小说只作一面评价,只看到其鄙俗,而没有看到其理想浪漫的情怀.本文认为,池莉的小说也有浓厚的英雄书写,这种英雄书写虽然没能被作者提炼升华,但平实可信,态度严肃认真,对他们的塑造实为作者对底层人民的一种更真实的抚慰;而且这种"池莉式英雄"的塑造才真正秉承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