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PISA2012中国上海和美国的数据,本研究比较了学校、个人等因素对两地学生参与课外补习机构的可能性和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海学生课外补习机构的参与率和参与强度都明显高于美国.学业成绩对两地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时间产生了显著正影响,课外补习在美国发挥着"补差"功能,但成绩较好的中国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时间更多;两地私立学校的学生更可能参与课外补习,但课外补习在中国上海有传递家庭资源优势的作用,美国尚未发现家庭背景的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参与课外补习与家庭成员辅导呈现互补关系,重视家庭成员辅导的家庭也重视课外补习.  相似文献   

2.
课外补习在国外被称为“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国内有研究者将其称为“择教”,是与“择校”并列的教育选择形式之一。国内的课外补习研究主要是从课外补习的概念、成因、现状、影响和政策启示等方面展开的。未来该领域需要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本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调查数据的分析,文章结合学习态度的评价指标,对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不同民族间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参加课外补习对学生学习态度呈现出积极影响.为此,建议政府加强对少民族学生的教育投入、规范课外补习机构的管理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补习.  相似文献   

4.
国内课外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补习在国外被称为“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国内有研究者将其称为“择教“,是与“择校“并列的教育选择形式之一.国内的课外补习研究主要是从课外补习的概念、成因,现状、影响和政策启示等方面展开的.未来该领域需要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课外补习这一名词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其内涵有所不同。过去,课外补习(有时被称为补课)常常是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充教学、以提高其学习成绩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是无偿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长对子女学业的重视,课外补习逐渐具有了市场的特征,成为学生及其家长在学校教育之外主动选择培训机构或聘请家庭教师并且学生接受相关教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小学英语正式纳入小学必修课程,小学英语课外补习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参与补习的学生愈发低龄化、大众化,课外补习由精英化教育变成大众化教育。在家长、老师、学生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英语补习机构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师资问题、监管问题,学习效果问题也引发一系列的讨论。英语补习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应因材施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CEPS),比较分析了我国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现状,探讨了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地区因素均对学生课外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学校质量越高,其课外补习支出越低,表明我国初中生的课外补习主要为"补差型";在我国初中阶段,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参加课外补习,而且学生课外补习支出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加重了许多家庭特别是弱势阶层家庭的经济负担.政府应高度重视课外补习,规范和管理课外补习市场,努力提高主流教育质量,向社会弱势阶层家庭提供课外补习费用等补贴,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及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外补习的日渐盛行,相关研究的数量显著增长,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补习的规模、性质及其政策启示等等,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在现有文献中,在课外补习的概念界定上,还较为混乱;课外补习数据的收集亦比较困难,一方面调查对象可能没有能力提供所需信息或者不愿意透露相关补习信息,另一方面课外补习的调查问卷设计也有难度,问题设计难以做到既精确又能被调查对象完全理解;已有研究尝试用定量、定性或混合方法来分析课外补习的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还需基于特定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课外补习的现象及相关研究问题进行阐释;比较教育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视角,但在进行课外补习的国际比较时需格外谨慎.这一研究领域在不断发展,课外补习这一现象将会得到更好的研究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张林静 《中国考试》2024,(4):91-102
“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取得初步成效,但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仍然是影响政策落实的重要因素。为探明课外补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真正关系,寻找关键调节变量,对21项原始研究,涉及54个独立样本、79个效应量、242 601名被试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课外补习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低相关,采用剪补法修正后,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影响不显著。在9个调节变量中,学生性别、学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所处地区、补习科目、补习时长、补习班类型等变量对课外补习效果均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澄清人们对课外补习作用的片面认识,为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教师、家长及学生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课外补习这一名词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其内涵有所不同.过去,课外补习(有时被称为补课)常常是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充教学、以提高其学习成绩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是无偿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长对子女学业的重视,课外补习逐渐具有了市场的特征,成为学生及其家长在学校教育之外主动选择培训机构或聘请家庭教师并且学生接受相关教学以便提高学业成绩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9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利用tobit模型,从需求收入弹性的视角探究我国中小学生家庭对课外补习需求的依赖程度以及学校课后服务对家庭课外补习需求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中小学生家庭对学科类和兴趣类课外补习需求收入缺乏弹性,两类课外补习都已经成为家庭生活必需品。(2)中小学生家庭对课外补习需求收入弹性存在异质性。高收入家庭对学科类课外补习有刚性需求,中高收入家庭对兴趣类课外补习有刚性需求。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对学科类课外补习的刚性需求更强烈,农村家庭对兴趣类课外补习的刚性需求更强烈。(3)参加学校学科类课后服务会削弱家庭对于学科类课外补习的刚性需求,而参加学校兴趣类课后服务会增强家庭对于兴趣类课外补习的刚性需求。因此,落实“双减”政策要在供给侧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的同时,在需求侧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高收入高学历父母树立科学育儿观念,保障学校学科类和兴趣类课后服务的时长和质量,加大农村地区学校兴趣类课后服务投入保障。  相似文献   

12.
对于城市中许多中学生来说。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为了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寻找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原因,了解教育补习在教育公平中扮演的角色、公办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不同的教育资源现状、家庭教育资源情况与课外补习教育的相关关系,选取了广州市某区初中公办学校2所、民办2类共4所学校的中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广州市中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现状和原因。研究发现:在补习费用年支出、教辅资料年支出、家庭藏书量、专业补习机构选择等反映学生家庭背景的因素以教育补习的方式影响了教育公平。教育补习具有明显补习效果。教育补习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存教育的不公平与不均衡。  相似文献   

13.
小学文化课课外补习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小学文化课补习的现状为:课外补习主体低龄化与边缘化,课外补习规模不断扩大,课外补习内容超前、目的单一,课外补习教师队伍复杂,课外补习导致学校教学陷入"怪圈"。家长的急功近利和盲目攀比是小学文化课课外补习发生的心理诱因;现行教育制度不完善是小学文化课课外补习产生的制度诱因;相关教育政策的误导与冲突是小学文化课课外补习产生的政策诱因。解决小学文化课课外补习问题的对策为:促进学生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建立课外补习的市场准入制度;充分整合公共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基础教育课外补习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1979—2000年)、发展期(2001—2010年)、成熟期(2011—2020年)、深化期(2021年至今)。已有课外补习研究存在四个方面的深层困境:一是已有多数研究侧重课外补习需求方的视角,缺乏课外补习供给方视角;二是已有多数研究着重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缺少理论建构研究;三是已有多数研究滞后于政策出台和实践发展,研究的前瞻性不足;四是已有多数研究专注国内课外补习问题,鲜有课外补习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未来应加强对课外补习供给方的研究,丰富课外补习研究视角;加强课外补习理论研究,构建课外补习研究理论框架;推动课外补习多学科交叉研究,拓展研究学科视野;加强课外补习调查研究,倡导混合方法研究;强化课外补习治理政策评估研究,为课外补习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课外补习作为补差培优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正规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家长盲目地采取课外补习的方式教育孩子,导致课内、课外教育功能失衡,丧失课外补习的调节功能,影响学生正规的学校教育生活和秩序.本文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为理论基础,以课外补习热现象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造成此现象的社会价值观、教育意识和制度监管方面的原因,并寻找走出课外补习热误区的哲学基础和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6.
对于日本学生而言,选择接受私人辅导补习是极为普遍的学习方式.许多日本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接受私塾的课外补习,或是前往预科学校备战大学升学考试.长期以来,这些课外补习机构被视为严酷的应试竞争和学业要求的重要符号;然而近二十年来,由于适龄人口的减少,大学升学竞争状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利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样的888对高中生及其母亲的调查数据,利用Tobit回归模型,深入考察日本高中阶段课外补习的私人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学生都选择课外补习,家庭经济状况和兄弟姐妹数对课外补习的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尽管学生人数减少,大学升学选拔竞争性降低,但学生个人的课外补习支出依然呈现不均衡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课外补习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其蓬勃发展对教育、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巨大和深刻的影响。但我国缺乏相应的规管政策,而国外一些国家通过颁布法律、税制改革和财政政策对课外补习市场进行规管并取得了一些效果。通过比较世界各国针对课外补习制定的相关政策,提出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政策、完善教育体制、实施均衡化的教育财政体系以引导和规范课外补习,抑制课外补习的不良影响,促进教育乃至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影子教育系统的课外补习在东亚国家相当普遍.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能力评价项目PISA 2012上海的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子教育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并使用再加权倾向得分匹配法(RPSM)估算影子教育的净效应.研究发现:数学课外补习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正向效应;科学课外补习与数学课外补习存在“叠加效应”;语言课外补习与数学课外补习存在“挤出效应”;如果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相等,参加数学课外补习可以缩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带来的成绩差异,起到促进教育结果均等的作用.由此,本文建议政府和学校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且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补习机会,免收其补习费用;倡议大型的教育补习集团设立贫困生补习基金和奖励基金,从而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结果均等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和家长纷纷选择课外补习,使得课外补习在各地蔓延.不同级别城市、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校教育条件等都会对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关注省城中学和县城中学的学生在选择课外补习上的差异,深入探讨这些学生参与课外补习与家庭背景的关联性,特别是城乡差别对课外补习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对3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省份的初中学生课外补习调查.  相似文献   

20.
使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2、2014、2016、2018年五次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现状与变化趋势.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中有32.4%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人均补习支出4951.13元,课外补习支出总花费3303.94亿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校质量较好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较高;2010-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普通校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课外补习支出上升更快.建议政府形成科学、多样的人才选拔体系,尽量满足家长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对家庭经济背景较差且成绩落后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贴,建立免费的课外补习平台,利用课外补习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