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论沈从文的“乡下人”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以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为描写对象的作家,沈从文有着很深的"乡下人"情结,是苗汉血统的出身注定了他"乡下人"的特定身份,而青年从军的生活经历又使湘西成为这个"乡下人"写作的沃土,尤其是城市与乡村的观照,使得沈从文一生都在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乡下人"身份.  相似文献   

2.
当年的"日不落"英帝国,其殖民地曾遍布世界各地。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获得解放,而前殖民地国家作家的创造力也在更大范围里有了极大的释放。殖民地独立后的文学创作可以被称为后殖民文学。与此同时,用英语写作的文学也成为前殖民地国家建立文化身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祥福 《文教资料》2008,(28):154-156
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自由主义作家,以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著称,被称为幽默大师.林语堂早期从语丝社的"急先锋"到另起炉灶创办<论语>,提倡幽默与性灵的小品文,他的写作观念和创作理念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本文将结合社会环境.作家的创作心态等方面,从林语堂在"语丝社"和"论语派"两个时期的创作变化来解析其创作理念的建构与变迁.  相似文献   

4.
田金芬 《时代教育》2012,(9):122-123
赛珍珠和林语堂因为他们相似的文化经历和志在沟通中西文化的目标,被冠为"文化大使"。他们在中国及其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两人均力图向西方世界推介中国文化,他们在自己的小说里构筑了一副副鲜明生动的"中国世界"的图画。但由于两人的文化身份定位的不同,所以在两人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也迥然不同,本文力图剖析赛珍珠与林语堂如何在构筑中国形象时达到对自己母体文化的体认。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黄咏梅以《父亲的后视镜》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她擅长写小城的边缘人,写在废墟上重建精神世界的人间世相。她对底层人生及其隐痛的领悟超越了她的生活经验和身份。在她近期的小说里出现了"猫元素",这一点儿也不意外。从她开始养那只碧绿眼睛雪白皮毛的叫做二冬的英俊猫少年起,她作为小说家的格局就已经被暗暗地挪动了。想想吧,一个怀抱着心爱的猫儿子读书写作的作家,与一个怀中空无一物的作家,两相比较,谁  相似文献   

6.
论文聚焦《英国病人》中两个主要人物奥尔马希和基普的身份问题,结合霍米巴巴的"模拟"理论,探讨小说中人物的"双重身份"。他们模仿白人,并试图抹杀自己的民族身份。然而,这一场"白色幻梦"注定是失败的。旨在给新殖民地时期那些面临身份僵局的殖民地国家一些启示:要坚守自己的民族身份,保持民族的自我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后殖民作家之一,维.苏.奈保尔从未忘却自己的使命,于2010年推出新作《非洲的假面剧》,该书记录了作者奈保尔2009年至2010年间在非洲乌干达等国家的游历见闻。该书表面看起来是一些游记故事,但字里行间却表达了他对殖民地边缘人状态的关注。异质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美好愿望一直是奈保尔作品中不变的话题,本文分析了边缘人身份遭遇的困境、身份的混杂、及边缘人的觉醒这个漫长的历程,最后边缘人在混杂中重新定义和塑造自己,这恰好契合了作者要传递的世界主义者身份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大型机关报党报,对《解放日报》研读发现:延安时期女性作家先期都以"边缘人"的身份,坚持文学创作的自主自由,她们在政治合法性的前提下坚持自由言说的可能性。在知识分子的"入世"担当意识、革命者的崇高理想、"整风运动"及一系列的政治化运动的综合作用下,延安时期女性作家的女性写作、自由写作又很快地融化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写作。  相似文献   

9.
在三十年代众声喧哗的现代文坛,沈从文和穆时英是站在这个时代的风格迥异的杰出作家。这两位作家分属于京派和海派,在人生态度和写作立场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对立。沈从文曾经撰笔毫不留情地批评穆时英的小说只“适宜于写画报上作品,写装饰杂志作品,写妇女、电影、游戏刊物作品”,而穆时英在《公墓·自序》(1933年6月版)说道:“说我落伍,说我骑墙,说我什么都可以,至少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上,大声地喊:‘我是忠于自己的,也忠实于人家的人。’”这两位作家毫不动摇地坚守着自己对世界的观照方式,分别在乡村和都市两个不同的世界中演绎着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0.
印度移民作家奈保尔的生存境遇和文化归属的两重性背景,决定了他在表现殖民地人的边缘生活状态、表达自己作为移民独特的心灵感受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文学体裁形式的革新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他独特的文体风格"四不象"文体.他的作品大部分都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体,经常混杂着小说、纪实文学、传记、游记、散文、随笔、历史记录、杂论、政论等文体因素,很难说清楚哪种文体因素占主导,奈保尔自己有时也难以对自己的创作体裁详细区分,而把它们划分为小说与非小说两类.  相似文献   

11.
广西仫佬族作家鬼子的创作放弃了一贯以来的精英立场而游离于三种文化立场之外,以个人化写作取得边缘立场,以"边缘切入中心"寻求构建自身文化身份,从而达到重返主流的目的。鬼子写作明显的价值取向是对现代性弊端的批判与反思,其小说充满了对"民族记忆"的追寻,对传统美德的眷恋。而这样的写作价值取向是与鬼子拥有少数民族的身份,处于一种全球化、现代化与民族化冲突的两难处境之中寻求文化认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湘西世界培养了沈从文自由本真的写作气质,也是作家的精神世界与希腊小庙。他抱着这种朴素的"乡下人"心态来到城市,以寻求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信仰,并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对"乡下人"与"知识人"双重身份的认同,既积淀了沈从文多样的文体写作,也让读者发现作家的身份转换。沈从文作品中的乡土与都市题材平分秋色,透过早期都市边缘人的书写,能够窥探到一批"五四"知识分子在从乡间走向城市、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艰难。  相似文献   

13.
莫言和爱丽丝·门罗分别是中国和加拿大国内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以长篇小说见长,门罗则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他们以讲"故事"人的身份用不同风格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词表达各自的文学"故事"观。两篇演讲词超越地域界限和性别视角,在母亲主题,成长地域环境的影响,追求独立自我的写作风格,对写作理想的执着追求等四个方面传达出共同的"故事"理想和不同的写作态度,展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表现两位作家对人生共同的追求精神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入、吸收和输出是其必要的关键环节。如何更多地将语言输入转化为吸收,促进语言输出的准确度和流利度,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分析林语堂个人经历,来探讨林语堂文化身份的构成及影响林语堂文化身份的因素。以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译本为例,从"文化替代""文化补偿""文化简介""文体风格"四个方面分析了林语堂的文化身份对其二语习得输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于二战之后,是一种多元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其中,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则概括地表述了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后殖民关系。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也对华裔美国人"他者"身份进行了探讨,而且她在作品中,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大量地描写了中国的陋习,体现了她的"东方主义"的观点。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入手,探讨《喜福会》中所体现出来的华裔的"他者"身份,并试图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东方主义"情节。  相似文献   

16.
正台湾作家罗兰一生崇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禄,她的散文《入世与幽隐》渗透着陶渊明式的飘逸与悠游的隐士遗风;飘荡着竹林七贤"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的居士潇洒;弥散着林语堂博士的道家精神气质和快乐哲学的人生追求。读后令人深思,振聋发聩,"想隐居是因为世界太浮华,想受人注目大概是因为自己有这份才情"。林语堂说的"踟蹰闹市说隐居",道出了人的天性,即一方面喜欢幽隐,一面卷入繁华,为世俗所累;一方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另一  相似文献   

17.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是法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无法归类是杜拉斯最为明亮的一个标签,这一标签闪现出了杜拉斯的边缘性和反叛性。在杜拉斯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里,她呈现给世人一个异常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笔者试图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其文本中的写作的女性入手,探讨杜拉斯写作的边缘色彩。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对《浮生六记》里主人公陈芸和沈复理想生活方式的推崇以及他对这两位平常雅人的赞赏,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作为译者的林语堂如何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这种文化身份既不是东方主义的,也不是西方主义的。相反,它超越了任何具体文化的界限,具有世界文化的胸怀。  相似文献   

19.
张云霞 《考试周刊》2011,(77):24-25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自我”是指个体在现实中对自己身份的确认.本文从文本着手,对鲁滨逊不满足于中产阶级身份,喜欢冒险的生活,不断地变换身份寻找“自我”,到一次出海遭遇风暴在孤岛上幸存.对荒岛进行开拓,搭救野人“星期五”将其视为奴隶并驯化他.由此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得到“自我”满足,最终找到“自我”的过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美国情人》发表于2006年,是吕红旅美之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华文作家文库"的首部长篇,江少川在评论吕红中短篇小说创作时,认为吕红女性书写的主要特色是在"漂泊中寻找,寻找生存方式,寻找爱情"。文章试从寻找生存方式、寻找身份、寻找自由、寻找爱情四个方面对它进行解读,分析边缘女性芯如何重新塑造自我,脱离边缘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