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的复习课时,教师应指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反思、研究讨论等环节,不断汲取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积累必备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有效铺垫,奠定成功的基础教学片断:师(出示1个小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自然数表示吗?生:可以用1来表示。师(出示2个小正方形):还能用一个自然数表示吗?生:可以用2来表示。师(出示4个小正方形):你想用什么数来表示?生:用4来表示。  相似文献   

3.
德国著名数学家、直觉派代表人物克罗内克尔曾说过: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他的数都是人造的玩意儿。确实,数物体的个数(集合元素的个数)似乎是人的一种本能(最初一个  相似文献   

4.
1.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①教师用水果刀现场把一个苹果平均切成两块后问:这是多少个苹果 ?(师板书: 1/2)继续切后让 5个同学每人拿到半个苹果,再问:谁能根据现在的情形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5/2 (个)   ②师:请各组同学把课前分得的两个半苹果取出来,用水果刀把整个的苹果切开平均分给你们小组中的 5位同学。然后编出两道不同的除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③学生操作后小组汇报:   板书:5/2÷5=1/2 (个) 5/2÷1/2=5(人)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相似文献   

5.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不但多次被选作公开课的内容,而且因其对学生而言存在学习难度,多次引起各方面的讨论甚至争论。本期所刊登的教学案例正是对过去常规教学的一种背离。但是这种新的探索却引起了我们对分数这一概念以及教学选择的重新考究。是的,分数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广度和深度?小学阶段,孩子们应该学习分数的什么内涵?看起来比较微观的一个讨论,当你越是走进它,就越发感受到,它不但会加深我们对数的理解,也会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广阔的数学世界,从而引起教学领域的变革。看来,教什么,永远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6.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分数教学的起始课,是概念教学,内容抽象,学起来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听,教师不好讲。如果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数学知识内容实际的课件,恰到好处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就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创造情境,激发求知欲实践证明,无论做任何事情,还是学习某一学科知识,兴趣和爱好往往是先决条件。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使  相似文献   

7.
分数可以表示数量、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示比、表示除法等.分数教学,应通过计数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与运算;利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促进学生对数学统一性的认识;应关注分数的多重意义,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分数.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星期天小明和他的同学一块来到了动物园,小明带了一块蛋糕,想把这块蛋糕分给4只小猴,你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分吗?(板书:平均分)课件演示:每只小猴分得这块蛋糕的1/4。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本节课是分数认识的起始课,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探讨得出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教材通过创设两名孩子平均分一个月饼的情境,分的结果是每人只能得到半个月饼,  相似文献   

10.
11.
教学设计通常是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习者的分析,提出教学方法设计,学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本文以小学数学五年级第十册课本中“分数的意义”一节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期待对教师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单位“1”,感受分数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抽象概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1.认识分数、单位“1”(1)自学课(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页最后两段,思考:①课本列举了哪三样东西?②这三样东西是怎样分的?③其中的一份用多少来表示?学生自学完毕回答第①题后,教师出示3张图片并说明我们可以把一块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分别叫做单位“1”,让学生回答这些单位“1”被平均分成几份?红色部分是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同时,形成板书:  相似文献   

14.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直接基础。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自然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孩子对平均分是不在意的,常常需要教师不断强调与提醒,这是什么原因呢?深入分析,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教学中没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这一分数概念中的本质。瑞典教育家马登的现象图式学教学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鉴别,学习认识事物或现象就是从对象中区分出一些主要的特征,并将注意力同时聚焦于这些特征。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学生所能同时经验到  相似文献   

17.
数,源于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都有着相同的结构——从数的组成来讲,都是计数单位累加的结果。计数单位是计数的基本部件,计数法是将基本部件进行组合的规则。从结构化教学的角度思考,分数的教学中还需要建立起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从数的角度去认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从定标准——单位“1”,到定单位——分数单位,再到计个数——数单位,有效建立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凸显分数作为一种数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8.
李静 《江苏教育》2012,(Z3):47-50
【设计理念】分数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和飞跃。相较于教材的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了不小的改动,其实也是应用新课标理念的一次全新的挑战。1.关于解决问题教学方式的思考。曾经读过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人看到一只蝴蝶快要破茧而出却很久也没能挣脱茧子的束缚,便好心拿剪刀把茧子的口剪得稍大些,蝴蝶便轻松从茧子中爬出。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这一剪刀却使蝴蝶丧失了飞翔的能力。原来,蝴蝶的破茧挣扎实际上是为今后的振翅飞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复习旧知。(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1/3)(2)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1/6)5份是它的几分之几?(5/6)(3)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之几米?(1/10米)9份是几分之几米?(9/10米)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课前思考】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能读、能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分数的再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