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阜阳人的媒介形象再现——以《浙江在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探讨媒介对阜阳人的形象建构。以内容分析法统计浙江媒体中的"阜阳人"报道数量比例。研究发现,阜阳人在媒体中是以一种负面的形象被呈现出来的,强横霸道、冷酷无情是"阜阳人"的主要形象。  相似文献   

2.
3.
张蓉  戴舒婷  宋轶文 《今传媒》2011,19(3):46-48
传统纸媒不仅要与同类媒体竞争有限读者资源,还要与新媒体竞争媒介市场,电视的现场直播、互联网的即时工具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纸媒在激烈的媒介环境中如何寻求发展,在新闻选择、整合、呈现过程中如何实现信息的最优化呈现。在数字化的当下,报纸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受到报人的重视,对于一份报纸而言,总编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守门作用。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以台湾传统报纸《联合报》为例,通过对新闻选择、新闻整合以及新闻呈现不同阶段的观察和思考,简析总编的读者本位、平衡报道、未来媒体意识等新闻理念在整个新闻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9):81-89
本文基于语料库的批判话语研究方法,分析2011-2016年网络热词在《侨报》中的文本实践,从词频分析、词对共现、议题再现等方面进行探讨,兼顾整体性的量化分析与批判的文本分析。研究表明,《侨报》基于其自身的发展定位,在报道文本嵌入中国网络热词,其新闻话语生产满足海外华人华侨的精神寄托,强调中国的"国家意识",关怀多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观点,所聚焦的报道议题能及时跟进中国重大事件,对中国语言生活的海外传播有着弥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另类媒体出发,探讨台湾另类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涉及政治民主化和社会运动等外部因素,以及媒体反思和新闻媒体技术发展等内部因素.接下来,笔者以《破周报》为例,探讨了《破周报》的诞生及其特征,他的诞生反映了后戒严时代,文化变革的诉求和异义之声的萌芽;他的特征从某种角度诠释了这个社会青年文化的追求,具备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从笔者的分析,我们看出了社会发展与媒体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另类媒体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媒介在文本生产中总是在客观性和倾向性之间求得平衡,专业主义理念是保证报道客观性的圭臬.但政治上的保守性和对负面消息的偏爱又使它们更容易关注负面新闻。文章以《纽约时报》为例分析媒介文化的这种矛盾性对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的影响,发现媒介以复杂的态度呈现中国女性,一方面以客观的手法避免性别歧视,另一方面又由于存在着对异族女性的偏见及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而使人物呈现负面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尤成  贾广惠 《传媒》2019,(10):37-39
目前,我国各大报业集团都面临全球化、数字化的巨大冲击,经营困难。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阅读习惯的转变加速了报纸的市场萎缩:一方面传统报纸的阅读人数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报纸广告收入继续下滑,面临生存危机。面对传统媒体不景气的困境,我国台湾的报业集团进行探索,实施应对之策。《联合报》作为其中的领先者,开创了全新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大众媒介去认识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然而,在媒介将身外世界转化成人们脑海中的图景的过程中,由于人为观念和技术局限的原因,往往形成人们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本文从介绍刻板印象的概念着手,着重分析了大众媒介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再现方式及再现中存在的刻板印象,并运用权力理论、霸权分析和这一领域内已有的部分研究结论,对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1992年的初春,黄浦江畔,乍暖还寒,给人一种少有的大地回春的感觉.邓小平于1月18日至2月21日刚刚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做了南巡讲话.  相似文献   

11.
全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梦”的系列报道呈现出不同特点.电视媒体利用声画传播优势,将理论具象化,着重讲述个人追梦故事.报纸媒体以深度解读报道形式,在厘清“中国梦”内涵逻辑的同时,平衡话语比重,让个体畅聊“说梦”.网络媒体提升视觉传达效果,探索政策报道在“屏阅读”时代的最佳传播方式.随着这类报道的持续推进,应注意对政治修辞与新闻修辞的双重关照,处理好故事化报道“反常议题”与“平常接受”的关系,逐渐将报道议题的选择从“内涵”转向“路径”层面,才能使传播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2.
余劲草 《新闻传播》2014,(2):168-170
针对非洲移民大量来到中国谋生的社会现象,本项研究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框架下,通过对《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路透社等英美主流媒体的相关文本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论证了上述媒体较少关注"非洲人在中国"的主题,而大肆强化甚至扭曲中国在非洲的开发和中非合作,以此达到维护本国利益、遏制中国发展的作用。文章最后就中国媒体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钟颖 《东南传播》2010,(7):121-122
关于纪录片中采用"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一直以来争议不断。本文拟通过梳理"纪录片"这一概念的诞生史,通过分析"纪录片"这一概念早期所界定的本体,以此证明"情景再现"是"纪录片"自诞生那天起就有的自带物。  相似文献   

14.
徐畅 《东南传播》2014,(9):24-28
随着大陆赴台自由行逐渐放开,陆客这一群体在台湾媒体上的"曝光率"逐渐提高。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台湾纸媒中的陆客形象进行研究,发现基于消息来源、新闻价值、报道议题、报道立场等所组成新闻框架对陆客扁平、单一形象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继而也使得陆客形象呈现"整体化"趋势,个体形象处于缺位状态。  相似文献   

15.
李勇 《新闻知识》2012,(8):33-35
《王羲之书法艺术》是笔者结合数码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的交互媒体动画作品,本文结合具体创作实例,利用文化层次结构模型,从文化深层结构分析了如何让交互设计散发文化韵味。交互媒体创作需要新意,新意来自灵感,而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来自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要想提高交互设计的文化含量,就应当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和创意。  相似文献   

16.
媒体市场的竞争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日益凸显,传统媒体必须正视和适应竞争,在竞争中谋发展.本文分析了电视媒体影响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以中央电视台《中国舆论场》节目为例,阐释其在重塑电视媒体影响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是集中观察国外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进行报道的一个好时机,中国政府也以此为契机采取措施树立正面国家形象。本文对德国大众化报纸《图片报》奥运前后的中国报道作了主题词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德国媒体报道特色,认为中国政府和媒体应根据奥运会前后国外媒体的报道来整合国家形象传播,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2014年平台型媒体概念被提出,5年来,平台型媒体从国外走向国内,不断走向成熟,互联网平台涉足传媒业务,不断催生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进行平台化探索。然而,平台型媒体的合法性,传统媒体探索平台化转型过程中简单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渠道进行形式整合等误区,让平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平台化发展遭遇双重挑战。平台型媒体能给传统媒体互联化带来哪些启示?本文将以全国政协机关报《人民政协报》为例,探讨平台型媒体给媒体融合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广播节目主要依靠传递出来的声音和听众建立联系,在声音的传递过程中,由广播节目产生的视听造型使得听众产生情景再现之感.通过笔者本人制作的《牛肉面畅想曲》《五弦琵琶的前世今生》《爷爷的号子》等获奖广播节目为个案进行分析,试图探究广播节目基于场景建构使得听众由声临其境到身临其境,广播节目如何在情境再现中将情感...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纸媒来说,如何适应新技术带来的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实现传播方式的创新,是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纸媒特别是像<海峡消费报>这样的周报,出版周期长、发行量有限,更要抓住新媒体快速崛起的契机,走"媒体融合"的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方式的优点,迎合当代传播科技发展潮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