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日渐成为中国公众和政府进行沟通的新渠道,是实现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网络问政与其他执政方式相比具有沟通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越性,它降低了公众利益表达和监督的门槛,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一问一答,构建了一种双向性的沟通反馈模式,使信息传播的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传播中,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改变了政治沟通的模式,它促使政府必须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调整策略,通过有效的网络政治沟通来协调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信任.本文从“作为安全阀和利益平衡机制”、“应对群体极化和网络民粹主义”、“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对话平台”等层面,阐释了网络政治沟通的有效利用.同时,透过政治信任在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建构、网络平台上的直接对话、借助“新意见领袖阶层”进行有效沟通等视角,观察了作为政府与公众间距离协调机制的网络政治沟通.显然,有效利用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成为拉近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主要策略之一和网下政治沟通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视角,结合当下网络热点事件,分析宽松的准入条件、隐秘的保护空间、与大众媒体的顺畅沟通以及本身的批判与促进立法的功能使得网络在构建公众舆论的过程中具备天然的优势;参与主体的理性缺失、法治意识淡薄、缺乏监督机制又成为网络环境构建公众舆论的限制性因素,指出网络环境构建公众舆论的实践仍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网络评论是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工具和武器,这是由网络的传播属性所决定的。网络评论主要传播的是观点,用观点去影响网民对某个热点事件的看法。网络舆论场公正、客观、理性的表达,需要网络评论来引导和沟通,从而使网络真正成为表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7.
职业不同各有高下,本无意贬新闻官抬新闻人,可"5·14"事件以来,一些以理性自诩的新闻人对公众的训导,仿佛拙劣之新闻官. 倒是有官员以平等沟通而非教训引导的口吻投书西文报章,赢得了一定的理解与尊重,仿佛高明的新闻人. 面对公众表达"反藏独、爱奥运"意愿的各种自发行为,即便被有的人视为一贯僵硬说教的媒体,也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爱国热情令人动容,民意表达不客忽视.  相似文献   

8.
住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表达和诉求的主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社会管理最最要的工作之,而政务微博是当前政府与网民良性沟通、引导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9.
征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表达和诉求的主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政府社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政务微博是当前政府与网民良性沟通、引导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公众对核电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加上历史上几起核安全事故,导致社会公众存在对核电安全隐患的担忧,甚至产生"恐核"心理。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和核电企业要通过深入的公众沟通和科普宣传消除公众对核安全的顾虑;要让公众明白,在极端情况下,核电项目依然能确保安全。在选择沟通对象及策略上,应明确沟通的重点对象及重点内容;宣传对象要重点关注各级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及人大代表、医生、教师、媒体及地方"意见领袖"、核电项目厂址周边及所在流域下游居民;在沟通方式上,针对不同的对象,科普宣传的内容应依据对象具体特点有所侧重,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社群网站的兴起,为公益组织运用网络进行公益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国内研究较少有针对公益组织如何使用社群媒体的研究。本研究以四大公益传播策略,包括形象建立、资讯传播、公众沟通和议题呈现作为主要研究架构,以13家拥有加"V"新浪认证的全国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微博主页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针对其微博页面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公益组织如何使用社群媒体与其公众更好地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2.
方圆 《青年记者》2022,(6):45-46
网络流行语在满足新时代网民"求省求简",娱乐化、趣味化社交沟通的同时,其滥用现象也引发了公众对于语言"口水化"、网络文化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担忧.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制入手,探析网络语言泛滥背后的风险和隐患,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规范和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科学模型强调公众与科学家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平等互动。但实践表明,以往面对面形式及互联网图文形式的公众参与科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任缺失与对话障碍。在直播普及的背景下,网络视频新闻直播似乎能给公众参与科学的信任建立和对话保障带来新的可能性。本文将在分析网络视频新闻直播特性的基础上阐述这种可能性,并认为虽然直播中的公众参与科学仍存在局限,但这种媒介形态所具备的公众参与科学潜力却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发展成功地延展了公众话语权的表达空间.由天涯论坛质疑贴引发的"华南虎照事件",短时间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使一件原本发自网络的争议话题,逐步发展为全国公众参与的公共事件,折射出网络舆论的强大影响力,同时也是互联网提升公众话语权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5,(5):17-22
在风险事件日益频发而且社会化媒体高度发达的语境下,风险管理者"危机公关"的思维惯性,往往使其落入疲于应付的困境,陷入更大的公关危机。而以"缺陷模式"为主导的风险沟通模式,又存在单向信息灌输和决策封闭等诸多问题。为此,风险管理者需要转变沟通思路,尤其在一些具有专业门槛的风险议题上,采用"参与式沟通"的新范式,具体内容包括确立公众在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容纳公众对于风险的认知并提升沟通的开放度和专业技巧,致力于发展合作和信任关系等。此外,在沟通渠道的使用上,参与式沟通也要求风险管理者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体,全方位地进行风险沟通。  相似文献   

16.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覆盖面的日益扩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表达和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网络不仅表达了主流民意,而且也是社会转型多元时代多元表达的平台。网络表达的这两个特点集中反映了公众对社会重大公共事件的参与和各种价值判断、思想动态。 网络言论已日益成为社会民意的寒暑表,这是公众社会主体意识提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安珊珊 《新闻界》2012,(15):39-44
本文着眼于对公众舆论研讨的学理性梳理,探讨了从大众传播情境到互联网传播情境这一媒介生态转型过程中,公众舆论研究的理论流变。通过对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网络舆论研究所采用的视角,认为西方学界对网络舆论的讨论偏向于"影响"范式,而中国本土学者的讨论则偏向于"适用"与"引导"范式。这两种不同范式下的研究取向,成为了虚拟社会里中西"公众舆论"研究的不同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8.
网络"情色反腐"是目前我国网络反腐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官员的情色照片来反腐一方面表达了公众追求正义、公平的伦理诉求,同时又暴露出其具有的伦理缺失。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情色反腐,有利于我国传统反腐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两周内的天涯时空论坛的内容分析,发现网络时评中传递出的对抗型解码倾向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表象。政府在公众传播中应更多地了解网络时评意见领袖并加强与其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凭借其交流的自主、匿名以及快速传播等特性,已成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事务和政治生活的一个主要舆论平台.然而,非理性和偏激的网络舆论也会给客体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影响公众认识和政府决策.本文试图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汶川地震"捐款门"事件中网络舆论的表现探索构建和谐网络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