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论影视传播中文化贴近性的打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分析了图像在影视传播中融合文化的优势,并从影视图像的采集者、影视图像文本和影视图像的接受者三方面论述了图像的文化贴近性给影视传播创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走向了世界舞台。"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越剧要走出国门就需要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越剧。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以越剧相关网站对外传播英译文本为切入点,分析其翻译存在的一些语言性和文化性问题,提出此类对外传播翻译应遵循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文本的可读性以及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三项准则,采取以有效传播为目的的翻译策略,以期丰富和发展戏曲外宣翻译的维度和内容,更好地服务戏曲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面向国际社会出版、发行,具有重要的外宣价值,对加快推介我国社会与文化的世界形象意义深远.本文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图像翻译文本时受到文本叙述和互文修辞的指导,图像运用转喻和对比修辞翻译文本,诠释了文本以外的意识形态,建构出习近平在对外传播语境中运筹帷幄的大国领袖形象和在国内宣传语境中众望所归的核心角色形象.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以来,翻译研究开始关注文本以外影响翻译的一切外部因素。近年来,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家、  相似文献   

5.
颜彬 《编辑之友》2022,(8):50-54+61
文章关注当下出版业网络直播中针对粉丝群体使用的营销策略,以粉丝文化为研究视角,提出文本盗猎、情感认同与精神消费三个与出版直播密切相关的粉丝议题,旨在探究出版行业与网络直播两者间的契合交互与发展可能。通过研究,文章提出以下三方面观点:首先,作为粉丝领袖的KOL与直播粉丝受众都可进行参与式生产,对文本进行盗猎和解构,推动出版与直播实现内容互通与相融;其次,作为互动仪式的出版直播内外,粉丝与主播、直播场域及粉丝社群需要实现情感认同;最后,粉丝在出版直播中的消费行为可作为购买其符号意义和文化所指的精神消费,进而实现增值。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国内关于受众与电视作品产制的关系、受众与电视文化的互动性等问题的研究是较薄弱的。本文引入传播学者Annette Hill①受众媒介经验研究的若干核心观点,着重介绍了情感投入(Emotional engagement)这一概念并辨析了与之相关的情动、情感以及情感劳动等概念。基于相关论点,本研究提出:具有社会共识的视觉文本,其实质在于通过包括演员在内的创作者真诚的情感劳动,满足受众视觉形象需求的同时,调动受众的情感、智慧、生活、经历等参与到文本的叙事体验中。UGC其核心是受众以情感劳动在参与文本的解构与意义再建构,但其间涉及的合法性问题仍模糊待解。"嵌入性时间"不仅是流行文化中视觉形象建构并消费的结果,也解释了用户画像时代网众经由时间投入所带来的视觉沉浸。  相似文献   

7.
蔡月亮 《传媒观察》2012,(10):11-13
论文以"李雷和韩梅梅"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传播的过程,认为其传播文本呈现了80后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表达,创造出丰富的意义空间,建构了80后的群体文化认同,而消费性的传播文本生产是这种群体认同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西方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开始,然而真正把翻译与文化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研究还是到90年代之后了.1990年,安德烈·勒费夫尔和苏珊·巴斯奈特两位学者共同编辑出版了《翻译、历史与文化》论文集,明确提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观点,他们认为,"翻译研究已经超越了形式主义阶段,开始考虑有关语境、历史和传统的更广泛的问题","文本传递所涉及的操纵过程,是翻译研究工作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9.
林艳 《东南传播》2012,(12):160-161
自影视艺术诞生之日起,音乐就伴随其中,它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就是配合故事情节,更好地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渲染场面气氛。随着影视的发展进步,音乐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视。时代的发展,观众审美情趣的提高,导致影视音乐创作的专业化,一批专门的影视音乐人也应运而生。音乐是听觉艺术也是人类情感宣泄和表达的媒介。虽然音乐在影视中是作为"配角"而存在的,但在剧中恰当的时候出现,作为激起情感、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它使剧情更加引人入胜。当影视剧中运用音乐之后,影视剧由原来的纯视觉艺术变成了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表现剧情和表达情感是影视剧的两个最重要基本功能,影视音乐除了配合故事情节,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和渲染场面气氛的基本功能外,它还有审美、叙事和彰显民族音乐文化的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甘泉  郑毅 《东南传播》2010,(4):19-21
一切对历史的当代阐释都在表达着当代人的价值与想象,而这些价值和想象必然通过符号隐含在改编的影视文本中。本文以《大秦帝国》为例,尝试将索绪尔、巴特、费斯克以及伯杰等人的符号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提出历史剧文本的符号分析模型,藉以探讨符号分析在影视文本解读中方法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倩 《出版广角》2018,(12):79-81
《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一书借鉴民族志诗学与人类学深度描写,对活态史诗《格萨尔》翻译与传播进行研究,探索活态史诗文本翻译的谱系与策略,为当下活态史诗与口头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范例,对推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外翻译与出版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影视业属于典型的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产业,无论国内外,影视产业的产品目标都是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在这个意义上说,影视的"故事"是最主要的,拥有"故事"即意味着将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据主动.作为文化大省的河北省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但在影视业中只得到了有限开掘.随着影视文化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河北省影视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经营和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相似文献   

13.
影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手段,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影视剧《甄嬛传》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为例,探讨影视剧语言特点及翻译,针对影视剧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解构《甄嬛传》的翻译目的和策略,解析异化和归化等翻译策略在影视剧翻译中的应用,以求充分利用西方语言最大限度地实现东方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4.
刘桂杰 《新闻爱好者》2011,(22):128-129
文学作品,作为要传递给读者美学意象和艺术享受的文本,需要借助模糊的手段。这使得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考虑语境和文化间的"异域差异"以求最大化的信息传递。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文学传递过程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读者期待、美学视野。分析论证了文学模糊现象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孟建 《现代传播》2001,(1):23-31
加入WTO,中国的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影视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机遇与挑战中,中国面临着的决不只是影视工业经济形态的巨大冲击,在文化领域,也将面临着"文化帝国主义"的巨大冲击.这一问题,不论从经济形态,还是从文化形态,都需要我们极其关注.本文对存在于世界影视中的"文化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影视的"文化帝国主义"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认为,美国影视的"文化帝国主义"在文化形态上集中地体现一、对影视本性认识的根本性偏差,导致了美国影视的唯经济主宰;二、对高科技变成人类图腾的迷狂,导致了美国影视堕入滥用技巧的误区;三、对悠久历史文化的嫉妒,导致了美国影视呈现出极度的扩张欲望.针对愈演愈烈的美国影视"文化帝国主义"全球化,本文不但论述了法国率先提出的"文化反弹"理论,而且就"文化反弹"理论在影视界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影视界的影响,进行了对策性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中国应当在三个层面上来确立自己的影视文化战略在影视文化观念形态上,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文化帝国主义"侵略的一面,也要充分认识到21世纪信息社会"世界文明"地图显示出来的文化沟通大趋势;在影视机制运作层面上,要尽快建立与世界影视工业接轨的市场运行体制;在影视的具体操作层面上,要在市场研究、影片创作、影片制作、影片发行的所有营运环节中,体现出中国影视产业体系的国际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锦仪  田文 《新闻知识》2023,(8):11-18+93
影视剧CP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媒介景观,人物的情感关系成为生产性的视觉文本。观看影视剧CP是对媒介化情感商品的认同,不仅契合了个体对理想化亲密关系的向往,也体现了群体间的情感共鸣。影视剧CP消费过程中,粉丝参与了景观再建构的情感劳动,并模糊了艺术角色与明星演员的界限,基于“情感真实”原则在全拟态的景观世界里寻求亲密想象的延续。影视再生产通过提高可见性将CP文化收编进增殖的闭环,实现粉丝与资本合谋共造的情感狂欢。  相似文献   

17.
以2023年10月《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暖新闻短视频为例,通过对媒体报道中的文本和用户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和文本分析,探究其情感传播效果可发现:正能量短视频的总体传播力较好,有助于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但存在个体及群体的情感错位等问题。通过剖析媒体正面引导下用户负面情感产生的原因,探讨个体情感在网络空间中扩散、增值而形成的群体情感现象,提出通过点赞与回复为情感加权、以个体情感叙事激活社会记忆、由理性的观点形成非理性的趋同等情感引导优化策略,以期为主流媒体的新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韩振亮 《新闻传播》2009,(8):101-101
影视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学研究中影视手段的应用方式以及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影视的手段在人类文化研究中的功能、性质、应用规律,以及人类学影片的特征、分类和制作方法的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学影片在表现形式上是对文本人类学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9.
杜剑峰  陈坚 《当代传播》2014,(2):103-104
影视是城市形象构建和传播的隐形媒介,在西方电影文本中,北京的城市象征已经成为中国形象的一个缩影。在西方世界中,"中国形象"不是对中国进行简单的复制性的描绘和发现,而是被深深地注入了西方社会的"集体性想象"。这里的"中国形象"包含了自我和他者、本土和异域的双重文化关系,是双重文化投射的产物。"中国形象"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语境下,悄然发生着延伸和转移,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和丰富的蕴涵。  相似文献   

20.
短视频平台上的影视混剪是当下青年数字文化的重要形态。论文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二创”、“混剪”展开视听语言分析及话语分析,讨论青年群体在社交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生产实践中的情感与价值表达。在熟悉的社交短视频语境下,青年群体通过UGC的方式消费主旋律影视内容;主旋律影视混剪在形式上往往以音乐为叙事中心,制造视听奇观,在内容上多借助历史蒙太奇式的线性结构,对原文本的片段进行重新组合,完成新的表意。主旋律影视剧与UGC结合而成的这类特殊的“快进历史”的叙述实践,唤起和重塑了青年群体的国家认同和民族主义的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