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集权统治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在皇帝之下宰相被取消,能够对皇帝进行限制的政治权力被拔除,呈现皇帝独大的局面,实行"重典治吏"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李曦 《兰台世界》2014,(5):91-92
本文进一步对享誉历史上的著名进谏活动:“高歌进谏”进行分析,指出在封建王朝严密统治下,古时候人为惊醒统治者、表达自己政治主张与观点做出有益的尝试,提高读者对封建社会统治下进谏方式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3.
赵丽霞 《大观周刊》2010,(37):36-36,47
通常人们都是从宏观上来理解权力,把权力看作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看作是对被统治群体进行“领导、指挥、支配、控制、管理、约束或镇压”的手段海形式。然、而,福柯(Michel Foucauk1926-19S4)研究的“权力”这一核心所关注的却不是那些宏观的国家权力,而是渗透在社会毛细血管中的局部的、微小的权力形,我们将其称之为“微观权力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某一姓帝王家族世袭统治时都有一个“国号”,循自后来,每一姓王朝每一个帝王在位时,又都有自己的纪年和“年号”。因此可以说,国号是某一姓王朝统治的标志,年号则是某一帝王个人统治的标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有人  相似文献   

5.
避讳略说     
避讳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现象。它是等级禁严的封建社会和宗法制度的产物。封建时代很重视“避讳”。辛亥革命前,人们对于皇帝及其祖、父、后妃等和自己家庭的祖先及尊长的名字都不得触犯,在说话或书写时,都要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而要采用其它方法迴避,以表示不敢、不能、不愿直接写出或说出的意思。前者因全国都避讳,称为“国讳”或“公讳”,后者因全家都避讳,称为“家讳”或“私讳”。  相似文献   

6.
女主临朝,往往被士大夫们视为“干政”、引发国家动荡的不祥之兆.本文即将通过辽、北宋中期两位摄政太后——辽景宗承天皇太后及宋真宗章献明肃太后的执政经历、政绩得失进行对比,以求对宋辽两国后妃政治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7.
分手男人     
性别差异无处不在,就连分手这件事也是如此。古时候,女人要是被无端回了门子,娘家的脸都无处放。风水轮流转,在当今男多女少、僧多粥少的爱情市场上,女生多半不会像杜十娘那样如泣如诉:“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反而是潇洒离去;男生则很难像以前豪气干云说“大丈夫何患无妻”,连“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的话都讲得不那么硬气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乡土文明是与中国的悠久历史相伴而行的,社会的每一次发展与进步,都可以在广阔的黄土地上找到乡土文明的踪迹。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央集权制使得乡村政治不可能进入思想领域,因此,乡村基层政治社会结构也就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和社会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经常借助“冒犯、大逆之词”编织各种罪名,滥杀无辜,以达到排除异己,维护统治的目的,并设置了相应的刑狱.因文字而导致的牢狱之灾并不是一开始就称为“文字狱”,南宋以前把这类案件称为“诗狱”、“字祸”、“诗案”,清初多因撰写明史而获刑,又称为“史案”、“史狱”.“文字狱”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乾隆末期,由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赵翼首次提出. 文字狱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常见的思想文化专制统治手段,对整个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带来的波澜如今已消逝,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文字狱,正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武则天称帝与唐初社会的弥勒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勒信仰是一种广泛流行于南北朝至唐初社会的佛教净土信仰。作为我国古代民众心目中一位“降魔除怪”、“济世安民”的佛教神祗,早在南北朝时期,其影响已广披于民间。入唐以后,此风犹存。作为一代女主的武则天,得以在封建男权文化统治下的唐代社会实现她以女身当国的理想,除了她所具有的非凡的个人胆识与政治才干外,还得力于她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唐初社会广为流传的弥勒信仰的力量,从而使其改朝换代之举具有了某种神圣“合法性”,进而取得男权社会对自己以女身“当王国土”,以及“威伏天下” 行为的默认与认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既是女皇的高明之处,同时也是她不得已而选择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自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集团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以后,许多有独立见解的人或有所作为的人,要想在某个问题上提出新的看法,或在某件事情上有所革新,都不得不在“宗经”、“复古”的旗号下进行,历代文论家关于文与道的论述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在统治的理性化进程中,权力的集中占有还是统筹分配一直是矛盾的.以宗族观念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中,皇帝希望加强皇权统治,却无法独立完成全国范围内的行政、监察任务,从而被动进行两者之间的重复选择,体现在不断的政府序列改革上."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或任何一项深思熟虑的社会研究--都需要以总理是范围的构想与充分利用历史资料."[1]下面通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和清朝前期的中央政府序列的对比,分析影响序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整体上并不存在“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本质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意识形态和制度权力制约的把某种特定理论观点作为“中心话语”去贯彻的“本质化”意义上的“本质主义”.批判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本质主义”思维的学者,其实是把图书馆学理论受时代和文化制约的“可变性”的历史状况,与人们借用“意识形态”、“权力”等对某种理论观点的“真理化”、“本质化”的超稳定干预相混淆了.而后现代主义学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判,除了与近代以来中国特殊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研究者对后现代理论的机械套用有关之外,也与本质主义同意识形态具有诸多内在的一致性有关.可以认为,源于人文艺术领域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尽管它的某些观点可能对图书馆学研究有所启发,但由于它不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理论,也不适于当代中国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因而不能作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应然指向”.  相似文献   

14.
从国家机器最初形成的那一天起,执行政治管理职能的官吏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得到了谋取利益的便利。于是统治阶层中的个人品德出现“廉”与“贪”的对比。官吏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政治事业的成败,因而在中国古代,较为清醒、较为开明的统治者大多重视通过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制度以约束和规范国家官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宫廷绘画,可以远溯到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除了战乱频繁的时期,几乎没有一个朝代是没有宫廷绘画活动的记录的。或服务于政治,或装饰宫殿、寺庙,或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娱乐,绘画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阶层政治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很长时期里,宫廷画师都没有固定的地位和机构。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绘画活动的扩大,唐玄宗设置的翰林院里,宫  相似文献   

16.
在报纸刋物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纠正个人或集体的缺点、错误,保障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促进社会进步的有力措施。然而,在很长时间里,这种批评总是不能顺利展开,不是被“挡驾”,就是遭抵制,致使舆论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原因何在?本文主要从被批评者——批评的客体方面作些探讨。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在封建社会里,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圣上开口乃金口玉言,不得违背和更改,不然,轻者罢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进一步对享誉历史上的著名进谏活动:"高歌进谏"进行分析,指出在封建王朝严密统治下,古时候人为惊醒统治者、表达自己政治主张与观点做出有益的尝试,提高读者对封建社会统治下进谏方式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8.
阎锡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不管人们讲他是军阀也好,山西土皇帝也罢,然而,他确确实实既不同于其他新老军阀,也不同于一般的地方实力派。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哲学思想上,他都有自己的一套。中肯地讲,如果没有其超人之处,绝不可能在山西统治近40年,并被称之为旧中国政坛上的“不倒翁”。  相似文献   

19.
原属黑龙江黑水革未革曷所建金朝国百有余年,其各项制度堪与唐、相比,后妃制度亦然。历代后妃制虽多为帝王宫闱内之家事,但却常一朝一代之政治息息相关,实为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代后妃制可追溯至金先世昭石鲁时。《金史·世戚传》称“昭祖徒单氏,后妃之族自此始见”。①从金史》所记女真先世历史可知,自始祖到献祖四世,联姻之族,多不为何部之人。考其因,固然与无书时代口传、传记失载有关,也反映金女真社会发展之初的真实情况。祖时“定法制”、“用条教”,“部落强”,“景祖稍役属诸部”②。此后,真部才开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盟。…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春秋末期,孔子在世的时候便被奉为“圣人”、“达人”。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在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封建帝王竞相推崇,孔子的地位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一切均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依然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