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校长的办学思想,即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反映了校长对学校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问题的认识与看法,是校长对学校教育诸方面问题思考的结晶。就办学思想的内容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然后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卢元锴教授认为,校长的办学思想包括校长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和办学方略;笔者认为,校长不仅要在办学过  相似文献   

2.
教育专家型校长,其治校思维和行为有很强的方向感,这种"方向感"是通过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校长治校的方向感是基于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学校教育根本属性、学校教育职能、学科教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理解而形成的,是学习与积累、反思与内化、修炼与升华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欧群 《教书育人》2012,(23):6-7
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其行为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受其教育思想的支配。校长有无自己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有特色还是无特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办学有无特色。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校长?我做校长的十多年的实践的体会是,应在学习中认识和感悟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教育思想,在反思中修正和提炼教育思想,在积累中丰富和完善教育思想。一位有思想的校长,其办学思想至少应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指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认识的再认识。一般的说,实践、学习、反思是人们形成和转变教育观念的基本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反思又有其特定含义。杜威在1910年最早提出:反思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他说“:思维中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但是,思维还未必就是反思的……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省的思维。”反思的基础是实践,真正意义上的反思,不只是主体基于个人认识水平和自我认识或自我评价,而应该把主体的实践活动及其设计放在大系统乃…  相似文献   

5.
王攀峰 《中国德育》2010,(11):95-96
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长、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胡百良先生所著的《我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反思》一书,是一本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文集,是作者行政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相通相融的结晶,在中小学的教育目标、道德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高校招生制度、办学制度、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一位好校长要把学校管理作为校长的本职专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使学校走向成功;要把教育思想的领导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并把教育思想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行为: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走校本化、特色化办学道路,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因此.作为校长不仅要知道当前要做的事.更要有远大的理想,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为明天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  相似文献   

7.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纵观教育实践,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校长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然而分析发现,农村校长在培训中缺乏反思意识,并且反思表层化,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一方面是由于校长自身缺乏反思意识;另一方面是因为培训单位对校长的反思缺乏重视、激励与指导。所以,提升农村校长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校长自身要增强反思意识,做到自觉反思;培训单位应该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建立反思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对农村校长反思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刘川 《四川教育》2005,(5):12-13
非专业化校长只能盲目追随教育发展,只有专业化校长才能引领和推动教育发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需要专业化校长。校长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宏观层面,追求的是教育的大智慧和大境界。校长专业化,关键在一个“化”字。“化”是一个质量互变的过程。校长专业化就是指校长内在的知识技能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即校长在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思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气质等方面的持续发展过程。就像医生有处方权、教师对学生有教育权一样,校长的专业自主权,意味着校长对学校的事务有决定权。要给校长“松绑”、“放权”,让学校能够自主办学,自主发展;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监督,促使其依法办学,规范办学,避免其拥权自重,无所顾忌。要使未曾作过校长的人能担任这项工作,使在这个岗位上的校长日有所进,成为优秀的校长以至学校教育专家或教育家,“专业化”的这个“化”就是学习,就是是实践,就是实践后的反思总结,按照陶行知的观点,就是“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9.
《直面教育现场——书生校长的教育反思》汇集了“书生校长”程红兵多年来的一些反思批判性文章和实践性思考,既有对课堂教学、教育价值观的反思,也有对校长领导、教师发展的反思,更有对中国德育的反思。他认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对教育朴素的情怀,保持反思批判精神,而且这种批评或批判应当是直面现场的、实事求是的、始于论事终于说理的。  相似文献   

10.
聂延军 《辅导员》2013,(Z2):146-148
书名:《追寻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真谛》作者:张宏旭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2月作者张宏旭来自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校长,他十年磨一剑。本书是作者十年的思考、感悟和总结,是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实践反思、探索追问和成功追求。书中既有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又有对有效教学的系统探索;既有对精细化管理的独到见解,又有对校长成功之路的深刻论述。该书的许多观点来自实践,是作者基于实践的思考。该书的作者能跳出教育看教育,从企业管理到人才培养,从古典到现代,对问题的认识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独特的角度。该书是一本接地气的好书,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该书既有哲学层面的思考,又有操作层面的阐述,特别适合一线的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阅读。  相似文献   

11.
以管理案例为工具,校长通过对管理学校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反省式的深入思考,把办学理念与管理行为紧密联系起来,使管理行为受到理性思维的审视,使学得的理论在实践活动中得以验证或升华,可以促成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的成功对接,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聂延军 《辅导员》2013,(16):146-148
<正>书名:《追寻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真谛》作者:张宏旭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2月作者张宏旭来自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校长,他十年磨一剑。本书是作者十年的思考、感悟和总结,是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实践反思、探索追问和成功追求。书中既有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又有对有效教学的系统探索;既有对精细化管理的独到见解,又有对校长成功之路的深刻论述。该书的许多观点来自实践,是作者基于实践的思考。该书的作者能跳出教育看教育,从企业管理到人才培养,从古典到现代,对问题的认识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独特的角度。该书是一本接地气的好书,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该书既有哲学层面的思考,又有操作层面的阐述,特别适合一线的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阅读。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全国一些著名的重点中学校长的对话与访谈,文章在对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进行了感性的考察和理性的实践之基础上,对中小学管理的现实和中小学名校长的培养作了理性的反思,结合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从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出发,诠释名校长成长的内在要素,即要有思想、要有人格魅力、要有办学实绩。为校长的成长和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程红兵 《教育》2012,(28):60
作者:程红兵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直面教育现场——书生校长的教育反思》汇集了"书生校长"程红兵多年来的一些反思批判性文章以及实践性思考,既有对课堂教学、教育价值观的反思,也有对校长领导、教师发展的反思,更有对中国德育的反思。如果说单纯的批评无益于教育的发展,那么本书中书生校长建设性的反思与批判将向读者打开另  相似文献   

15.
刘冲 《教育评论》2023,(7):118-126
校长是反思性教育实践领导者。校长角色在教育实践中生成,在教育反思中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成熟,在教育领导中超越。校长在以“人”为中心的三个模块和多个领域的治校办学过程中不断发展领导力。校长领导力即校长的治校办学影响力,外显为校长的行动力,内隐为校长的理解力和思想力。校长领导方略是校长领导力的实践转化,突出表现在学校文化营建、发展愿景引领、育人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杨文礼 《云南教育》2005,(32):47-48
教学反思,指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认识的再认识。一般的说,实践、学习、反思是人们形成和转变教育观念的基本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反思又有其特定含义。杜威在1910年最早提出:反思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他说:“思维中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但是,思维还未必就是反思的……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省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校长反思实践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长在自身的管理工作中自觉地进行反思实践,通过对左手栏法、札记反思法、自传反思法、档案袋法、博客、论坛以及短信平台等校长反思实践的具体方法的自如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反思实践这一基本方式对提高校长管理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校长反思实践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长在自身的管理工作中自觉地进行反思实践,通过对左手栏法、札记反思法、自传反思法、档案袋法、博客、论坛以及短信平台等校长反思实践的具体方法的自如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反思实践这一基本方式对提高校长管理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校本反思     
一个人,没有反思思维,就不能在人生旅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拨正前进的方向。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反思思维,就会泯灭优秀的文化积淀,重犯历史性错误。同样,一所学校没有反思思维,也就不能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我看来,校本反思具有多种含义:第一,它是一种建基于校本实践的反思,是对校本实践进行的事后思维。反思的对象是校本实践。这里的校本实践并不是局限于学校内的实践,只要是建基于学校教育的实践,都应属校本实践之列。第二,它是一种在共同体中展开的反思,是建基于校本实践的集体性反思,它是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等组…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衡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对知识和观点的掌握,更在于课后的反思和内化。"反思"这一概念源于哲学范畴,随着研究者将其引入教育领域,它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意义。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思维的最好方式是"反思思维",并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师是能够在课程开发和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反思性实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