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批评派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在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等层面都贡献颇丰。然而,由于该派具有时段较长、学者较多等特质,因此,其文学观念、理论原则、批评范式以及创作实践之间的确暴露出诸种矛盾之处。鉴于此,本文力求基于哲学、历史、社会以及创作等层面,揭示该派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所存在的诸种悖论。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处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作者、译者、读者跨越时空,交流文本意义的互动活动,而互文性理论则强调文本的动态生成过程。二者之间是共生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翻译的意义观,对翻译中文本的转换做出了新的阐释,为翻译研究向更加多元的领域继续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进行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应当引入互文性理论使研究对象在其理论框架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文本、主体和文化三方面对翻译批评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其中,文本的研究以词语为主;主体研究主要考查译者,同时将读者反应作为参照对象;而文化研究的重点是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正"互文"是我国训诂学上的术语,其理论的核心概念为"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就是"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互文性"(又称为"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在西方则是一种理论方法。它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  相似文献   

5.
文本符号与意义的追寻——对互文性理论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关于作品原创性的神话,深化了人们对于文本特性的认识,并启迪人们探索新的文本空间.互文性理论认为绝对独立的文本是不存在的,各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关系,无数的前文本汇织成新的文本.本文主要从互义性理论的定义、价值、分类以及发展等方面对互文性理论进行了解读.目的是希望人们进一步了解互文性理论.  相似文献   

6.
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诸种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使以往学科之间的固定疆界被打破,几乎所有学科都感到了自身边界的危机,文化研究成了一切研究的接纳地.互文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视野及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研究应该以互文性理论的发展为契机,进行广泛深入的比较文学的学科实践,在实践中去探索最适合于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建构及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颇受瞩目的互文性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有着重要影响和启示意义。互文性理论从上个世纪60年代被提出后,因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在各界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更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互文性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从一个空间和历史的高度阐述文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仅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帮助译者更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原文、培养译者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在实际的商务英语运用上也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本文根据互文性理论的语类简要分析互文性在商务英语英译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作为后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互文性对传统翻译理论在原文本与译文本关系,以及译者的地位两方面进行了解构与建构,其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原文本与译文本的关系是平等互补的;译者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和改写。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对全球范围内的文学批评、语言研究和社会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互文性理论被引入到国内以来,互文性一直是外语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对国内1994年—2017年期间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发现,互文性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表现为,互文性研究和互文性与翻译关系研究发文趋势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相似性,学术起点和高点非常接近,研究水平也大致接近。  相似文献   

10.
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互文性理念: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它的内涵是,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以各种形式与其他文本相联系,这种联系跨越历史,跨越地域,在众多文本的相互影响下完成文本、主体、文化三个层面的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注意到这些相互关联的文本所组织而成的网络,把一篇一篇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