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健 《体育教学》2004,(2):34-3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体育理论界围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政策的支持、物质的保障等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作为内因之一的体育教研制度,则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研工作也应有新的思路。我省近五年来的体育教研活动是以服务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工作为中心来开展的。由于江苏省教育厅对体育教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也由于全省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参与,使江苏体育教研呈现出一种新的活力和效应。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自从新课标在全国全面实施后,原有的体育教研方式已经远远地不能适应其发展,有一定体育教学经历的人可能还依稀记得:实施新课标以前的教研活动形式是单一的,方法是简单的。无非是一起集体备课,在已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再说一通重复的话;看一看公开课课后对授课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如何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然而,在相当多的课堂上,我们发现这一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不少体育教师追求的是可见的形式。更多地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演变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合作学习”演变成了“灵丹妙药”,成了“课改标签”,逢课必用,开课必贴。教师在操作中由于组织不当、调控不力,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如此种种,使“合作学习”明显走进了误区。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作为体育教师,理当深掘课程资源,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愚有几项活动,希望能与同行共勉。一、课堂——外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体育课中安排一次“风筝课”,  相似文献   

6.
我市现有初中、小学共147所,仅10所学校在城区,占总数的6.8%,如果仅以城区为先导,只靠一小批体育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来推进我市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是不符合实际的,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注重农村这个广大的教师群体,为此,基于我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通过开展联片教研活动,立足于“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教研部门也提出了挑战。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及关系等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样,教研工作的职能、方式和角色也面临着新的变化,需要我们反思和改进。一、对现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实施的理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其实施的本质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研究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和条件,有利于目前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和新课程计划的顺利进行。体育课程改革者应充分认识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为课程实施创造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邓雷 《体育教学》2003,(6):36-36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原来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新体育课程标准有两个明显的不同特征:一是在理论体系中设置了五个学习领域及其目标,其中“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是两个重新界定、明确的学习领域;二是尽管设置了学习领域目标,但没有规定达到目标的具体内容和  相似文献   

10.
<正>体育教研工作上承领悟教育行政部门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下连实现这些新思路的直接实践者——教师,教研工作起到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桥梁作用。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现行课程改革理念,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师,从2008年开始,笔者重点打造了"三级"分层教研模式,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如下:一、科学规划区级体育教研内容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与学校其他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是时代赋予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专业支持和专业引领的过程;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具有双向共赢性,但其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尚不尽如人意;影响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采取提高体育教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体育教研人员的素质能力、强化体育教研人员的服务意识、赋予体育教研人员专业自主权、打造多元的体育教研文化等措施来促进体育教研人员参与体育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程标准不仅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法规性纲领,也是见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及变革的历史线索。研究认为:经过从“形成与改造”到“调整与恢复”,再到“创新与深化”等阶段的嬗变,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呈现出以下演化特征:(1)课程理念从“社会本位”到“学科本位”,再到“学生本位”;(2)课程目标从“增强体质、劳动卫国”到“三基”,再到“三维目标、核心素养”;(3)课程内容从“技术化、统一性”到“基础化、灵活性”,再到“结构化、综合性”;(4)课程实施从“指令执行”到“灵活创生”,再到“因材施教”;(5)课程评价从“体质检测”到“能力评估”,再到“素养评价”。体育课程标准涵括以下时代价值:(1)课程标准内涵立意呈现出从“社会立场”到“学科立场”,再到“教育立场”的流变;(2)课程标准设计思维实现了从“确定性思维”到“灵活性思维”,再到“综合性思维”的转变;(3)课程标准内在逻辑表现出从“体质导向”到“内容主导”,再到“三位一体、课程育人”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总结我国第八次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广西各中小学校10年来的实施效果情况,针对当前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施《课标》对体育教师的影响等较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职后培训要惠及基层教师等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亚琴  杨烨 《体育科研》2012,33(1):101-103
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对阳光体育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时间、学生态度、活动项目选择、组织形式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方向都已表明,转变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行为,越来越显得非常重要和刻不容缓。尤其是在由《体育教学大纲》走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再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初级阶段,很多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对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未能正确理解和解读,不少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实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偏差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者陆续出台,但由于教师未能深入学习新课程的内容与标准,正确贯彻和理解体育课程的改革精神,对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还不甚了解,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一些偏差现象。针对目前存在的偏差现象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体育工作者在实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提供一些新思路,促进新体育课改积极而又稳妥地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针对教育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教育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平。因此,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体育课程来说,由于不同地区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差别加大,要促使所有学生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努力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育集体教研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书春 《体育师友》2010,33(2):49-50
当前进行集体教研活动是各校的共识,体育学科也在进行着集体教研活动的探索,体育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师之间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源共享的有效环节。但在现实的集体教研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法体现体育教研活动与其他文化课的区别,有的是在走形式,没有较好的评价体系等,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提出一些想法,重点关注体育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制度及一定的评价体系等,以期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一、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奠定了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之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