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     
<正>中央财政近日下拨2014年专项资金30.45亿元,支持国家级基础研究基地的创新与发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更新三方面,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稳定支持。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经费203.75亿元,其中2014年安排25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0.45亿元,包括开放运行和自主选题研究经费21.87亿元,仪器设备购置和升级改造经费  相似文献   

2.
数据     
《科学中国人》2014,(7):78-78
中央财政近日下拨2014年专项资金30.45亿元.支持国家级基础研究基地的创新与发展。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更新三方面.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稳定支持。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经费203.75亿元,其中2014年安排25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0.45亿元,包括开放运行和自主选题研究经费21.87亿元.仪器设备购置和升级改造经费8.58亿元。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设立从2008年3月开始,全国2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获得稳定的公共财政支持。科技部、财政部4日联合宣布,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今年3月,中央财政将先期下达开放运行和自主选题研究经费14亿元,加上后续下达的科研仪器设备经费,预计全年的投入将达到20亿元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厦门理工学院在实验室开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了目前高等院校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的运行,使实验开放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使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正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筹建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8年实验室论证建设计划,1989年实验室开始建设,1990年实验室经中科院批准边建设边开放,1991年12月实验室通过验收,并于1992年正式开放运行。实验室以"基于有机小分子的化学生物学"为研究方向。集成利用现代有机合成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结构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  相似文献   

6.
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的一种组织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在对我国8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问卷调查基础上,从其“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出发,本文提出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的一种组织模式:即“常规组织”与“面向任务的临时群体”并列运行的组织模式,并指出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在于这两种“组织”的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科技部批准建设,2007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在两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优"。多年来,实验室围绕"认知的基本单元""学习和抉择""视觉意识"等认知科学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了多进化层次、多认知层次、多学科层次的研究,取得系统的、原创性的成果。实验室还开展了认知的分子神经机制及认知障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科学仪器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提高仪器利用率,提出了基于贪心算法和近距离搜索法的实验室仪器预约算法,并研发了实验室仪器开放运行管理系统,具备科学仪器工作状态监控、上机预约、收费管理、网上送样预约、仪器操作培训、等功能,实现了科学仪器实验室无人值守全天候开放运行。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实验室和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得到应用,并且大大降低了实验室仪器的预约出错率。  相似文献   

9.
重点实验室绩效考评是实现重点实验室动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宁夏重点实验室总体研究方向与科技水平、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水平与运行管理等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了宁夏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为宁夏重点实验室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创新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能否高效运行值得管理部门思考。本文针对生物学创新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生物学创新实验室的管理问题";"学生创新实验的科研经费问题";"实验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激励问题"与"创新实验室的考核与运行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生物学创新实验室的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以配合国家计委和各实验室主管部门加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大措施之一。国家投资建设的1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基础性研究的大部分学科,经过10余年的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初步建设成为我国基础性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运行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我国于1984年启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实施成效,以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着重探讨了实验室的战略定位、运行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支撑国家需求、推进原始创新、促进人才成长、推动学科发展、促进科学合作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面临着经费支持力度有待提高,评估体系仍需改进,顶层设计与动态调控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相关资助与管理政策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轧钢实验室,1991年立项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1995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开始开放运行.作为国内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东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重点学科,以金属材料轧制过程的共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为研究重点和目标开展科研创新工作,始终致力于提高我国轧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为我国轧制技术整体达到世界先进乃至领先水平进行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应用基础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使实验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轧制技术创新研究基地和学术交流基地.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形成与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概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的提出及形成过程。在简略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对象,以部属重点高校之一的南京大学为例,通过对比"十五"、"十一五"期间该校在生命、信息、化学、数理、地学5个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科研数据,从科研项目、人才队伍、研究成果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绩,并结合重点实验室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在经济特区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必要性、优势、特点及其管理与运行的基本模式,提出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方式来支撑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正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洁净燃烧技术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2005年,科技部批准建设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6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2019年3月,科技部发布了2018年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良好类实验室",在工程领域的29个良好类实验室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8.
<正>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于2006年7月26日由科技部发文批准建设。实验室凝聚了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研究领域的精华力量,是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机制运行的实体化实验室。2008年5月,实验室在全国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2008年6月26日,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验收。  相似文献   

19.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从1984年开始执行以米,经过10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很大成绩,开拓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机制改革和开放的新模式,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明确列为国家要支持的内容之一。1990年,为了加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修改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管理办法》,开始了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的统计工作。本文在1987~1993年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几个重要的管理信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从宏观角度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并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一、计划的发展情况1984~…  相似文献   

20.
魏铭  马宏图 《大众科技》2015,(3):128-130
实验室的开放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意义显著。但随着实验开放的内容的不断更新、开放方式及开放人次的增加,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结合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的特点,以管理者的视角,分别从实验室开放的管理过程、安全问题、经费保障、考评机制等方面对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和分析,指出当前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为实验室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