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凯 《父母必读》2021,(2):32-32
"春捂秋冻"这句俗语大家都知道,但"捂"并不是简单地多穿衣服,它和节气、气温、时辰、身体部位、环境都是有关系的。天天这几天眼屎多,出现了口腔溃疡,咳嗽还有黄痰,大便也干,妈妈问医生:"天天是不是上火了?"看到穿着好几层厚衣服的天天,医生告诉妈妈,天天穿得太多,捂着了,所以才有上火的表现。妈妈说:"不是说‘春捂秋冻’吗?春天就得捂着点啊!"  相似文献   

2.
“春捂秋冻。”一句话流传了千百年,自然是沉淀了无数前辈的智慧。从字面上看,这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妈妈们还是会问:“春捂到底该怎么捂才恰到好处呢?”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春捂秋冻”呢?“春捂秋冻”就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衣服不要穿得太单薄;而秋季天气转冷的时候,也不要急着把过冬的衣服全穿上。“春捂秋冻”可以增强人体慢慢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春捂  相似文献   

4.
季节变化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从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如"春不忙脱衣""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等,而这些经验都与"春捂"有很大的关系。"春捂"好处多冬去春来,天气逐渐由寒转温,人体的阳气也由内而外地升发出来。对宝宝来说,如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东北、华北的广大地区有一则流传甚广的民谚叫“春捂秋冻”,这被许多老人当作冬春、秋冬之际预防感冒的绝好办法而教诲后人,这其中的确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以“春捂”为例)。  相似文献   

6.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句保健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去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我国是个四季特别鲜明的国家,季节变化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影响。“春捂秋冻”从生物学、医疗气象学观点来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7.
春捂进行时     
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此处二月为阴历二月,指的初春时节。果然最近,幼儿园的老师们发现,许多小朋友已经换上了春装,甚至一些家长为了把自己的宝宝打扮得漂漂亮亮而给她们换上了裙装;而另外一些家长,恪守“春捂秋冻”的“信条”,依然给宝宝穿着羽绒服,棉衣棉裤。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宛然过着不同的季节。因此老师们的麻烦也多了起来,一会有宝宝直喊冷,一会又有宝宝满头大汗跑来喊热。而这个时候,宝宝往往容易患病。那么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宝宝还要捂着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时尚,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许多老师不考虑其教学的课程是否适合多媒体教学而盲目引进课堂,在整个课程教学中不使用板书,这样反而降低了教学质量。文章对教学中多媒体使用度的把握进行了探索,指出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相互配合优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春捂秋冻     
什么是“春捂(wu)秋冻”呢?“春捂秋冻”就是说:在春暖(nuan)花开的时候,衣服不要穿得太单薄(bo)。而秋季天气转(zhuan)冷时也不要急着把过冬的衣服穿上。  相似文献   

10.
思思,是某重点大学英语系大四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性格活泼、开朗。认识她是由于一次学生活动,思思是组织者,活动组织过程中跟她有三四次的接触,她给我的感觉是做事认真、谦虚好学、积极上进。  相似文献   

11.
笔者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间隔排列的规律》第一课时,在引入环节经历了从“无序开放”到“开放有度”的重建过程。下面我就结合引入环节的教学与重建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有一次,能言善辩的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有点不及。子贡又问:那么子贡是否更好一些?孔子说:“过犹不及啊。”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形象的诠释。尽管“文革”时把中庸狠批判了一通,其实毛泽东对此评价甚高:“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它是我们老祖宗在哲学认识论上的一大发现,充分显示着中国人的性格和智慧。试想:什么事儿不是“过犹不及”呢?喝老酒好,可是贪杯者喝多了大都又倒了出来,岂不跟没喝一样?贪财者,“聚到多时眼闭了”,两手…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标准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性阅读教学作为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工具,普遍存在标签化、泛滥化、低效化的弊端。本文在摒弃各种弊端的基础上,通过激发“读”趣,立足“读”本,提升“读”力,关注“读”情等方式,追求阅读的温度、效度、深度和广度,让拓展阅读真正“读”占鳌头。乘着课程改革之风,当前的语文教学从“知识核心时代”进入“素养核心时代”。语文核心素养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为,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教”是广义的,指教与养,或教育与保育。“过犹不及”是我国的一句成语,意思是“事情办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更确切地说,不只是“不好”,而且可使事情变坏了,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在家庭教育中,这样的事例是不少的。一、过分亲昵:亲昵是亲子之间的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很自然的。但过分亲昵,会使孩子在情绪上  相似文献   

15.
<正>校园安全,这些年在教育界似乎有点压倒一切、独占鳌头的苗头。一些校长称:升学率高还是低,学生品德高尚还是平庸,都在其次,最要命的就是安全——安全有误,一票否决。西方有个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属于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9日《报刊文摘》上有一篇文章,先引了严歌苓小说里的一个人物:“明明家里有买半斤肉的钱,她却每次只买二两,然后将肉全部让给男人吃。眼巴巴地便有了几分自怨自怜的资本:瞧我多爱你啊,嫁了你都没肉吃。”  相似文献   

17.
袁向军 《江西教育》2023,(18):71-7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努力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想达到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统一的情况。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而教,使语文教学更有温度、深度、高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8.
张鑫 《教师》2012,(36):30-30
研读了《班主任必读》,学习了全国班主任专家教育思想中最精粹的内容,他们知识渊博,文章中闪耀着优良人格的光辉,用真情奉献于教育教学事业。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使自身的班级管理水平不断升华。这本书汇集了十多位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班主任和班主任工作专家的精彩报告。  相似文献   

19.
正"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句古老养生谚语,可是到底捂到什么程度合适?哪些部位需要捂?怎么捂?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没关系,我们来告诉你。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强调的就是季节转换时的养生技巧。春天万物复苏,初生的阳气就像刚刚萌发的幼小嫩芽,难以抵挡料峭的春寒。人体在寒冷情况下,抵抗力较弱,中医认为阳气不足,不能卫外,容易感受风寒,所以春季应讲究捂,以顾护阳气,避免感寒。春捂也体现  相似文献   

20.
刊载:我国的一位访问学者在周末到当地教授家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眼珠如同纯蓝的蝌蚪顾盼生辉,极其美丽。这位学者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的微笑道谢。这位学者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的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等女儿退出之后,严肃的对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说,我一番好意,夸奖她,还送了她礼物,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