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长期破坏性干扰,次生林已成为森林资源主体。1998年特大洪灾后,人们认识到天然林的重要性,国家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原来以木材采伐为主业的林农则面临失业。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与恢复现有次生林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中科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清原站")自建站以来,根植于我国温带次生林生态系统,开展了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长期监测,森林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等基础研究,以及次生林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林下资源高效利用等应用研究;并通过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为东北森林生态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的主要进展:(1)突破林分/林窗结构精准量化技术和方法,确定了基于林分垂直分层结构调控原理的次生林恢复和林下参培育技术;(2)明确了自然干扰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提出人工模拟自然干扰(林窗)促进次生林生态系统恢复和林下中草药栽培利用技术方案;(3)揭示了次生林建群树种共存机制,并应用于次生林林窗更新和林下山野菜培育技术;(4)确定了次生林生态系统中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维持的凋落物机制,提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和林下林蛙养殖存活率提高技术。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与温带森林保护、恢复与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也使得清原站成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柳杉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89×104只/m2,共60类,分属于5门10纲25目.林窗各层土壤动物类群数高于林下,并随土层加深而递减;枯落物和10~15 cm层土壤动物密度林窗大于林下,0~5 cm和5~10 cm土层林下高于林窗,其中0~5 cm层差异显著(P<0.05).同功能种团分析表明:林窗和林下均以杂食性土壤动物为主,其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除Simpson优势度指数(C)外,其余3个指数均以林窗高于林下,表明林窗的形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天混林具有多种生物量资源,通过多物种植物的多样关联性,对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交互保护。人天混林分钟有宽落叶松交互幼林、中龄林和成年林木,其中草本层的生物量是松油落叶混交形成的。在纯林条件下,土壤的含水量根据不同物种的性能进行分析。确定人天混林分对林下植被的不同影响作用。针对不同群落的林分对林下植被的影响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混林分对于林下植被的有益优势,从而提高人天混林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占有重要的地位,占全国针叶林面积的14.9%,为建材、人造板、包装箱、松香等林产工业提供大量的木质资源。鉴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目标拟定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要种群结构的近自然的阔松混交林。阔叶化改造的方法应围绕目标林分实行分类指导,分别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问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木荷等目的树种等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5.
莫大玲  汪本堂 《科技风》2013,(14):85-86
以皖东丘陵地区马尾松低效公益林现状及成因为依据,对急需改造的低效公益林进行采伐作业设计与改造试验,并对改造林分进行量化评价。最后,通过对林分结构培育分析,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低效林优化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6.
水源保护林的营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水源保护人工林的营造,主要是水源区内水草坡、灌草坡和灌木林及其他宜林地的人工造林;二是现有水源保护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水源保护林的理想林分结构及培育(或作业法);三是水源区内天然次生林,低价值(指涵养水源功能低)人工林、疏林的改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群落内部因素和干扰对群落动态的影响两方面分析红松林的动态过程。群落内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多为苗库策略树种,红松尤为明显,林下生活力(耐阴性)不同的树种其径级结构分布不同,在林下生活力较强的树种中,采用不同林下生活策略的树种其林冠层林木的早期年轮宽度分布不同;林木的年轮宽度变化与林木被压和释压显著相关。在林木干扰历史重构方面,利用取自红松和鱼鳞松的200多个年轮盘的年轮宽度数据重构林分干扰历史并分别与红松和鱼鳞松的更新历史进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天然红松林中红松是以苗库策略等待干扰为之创造适宜条件进行更新的;而鱼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不同郁闭度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林对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厚朴林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指标(成活率、地径、株高、根茎鲜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郁闭度0.3~0.4下多花黄精成活率最高,达到93.7%;不同郁闭度厚朴林对林下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根茎鲜重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郁闭度0.3~0.4显著提高了多花黄精的生长,地径、株高和根茎鲜重分别达到0.64 cm、83.96 cm和255 g;郁闭度0.3~0.4和0.5~0.6产出黄精药材的总多糖含量达到16%以上;不同郁闭度黄精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为90%左右,无显著差异。综合考量郁闭度0.3~0.4厚朴林下最有利于产出高品质多花黄精药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连市水源地栗树果水兼用林的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防护林、经济林的效益评价方法,最终筛选建立适合本地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定14个一级评估、22个二级评估指标,对二级指标逐项量化赋值,分类汇总,得出三大效益的量化数值。为客观数值量化评价大连市水源地栗树果水兼用林或者类似林分综合效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不同郁闭度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林对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 表明:不同郁闭度厚朴林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指标(成活率、地径、株高、根茎鲜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郁闭度0.3~0.4下多花黄精成活率最高,达到93.7%;不同郁闭度厚朴林对林下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根茎鲜重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郁闭度0.3~0.4显著提高了多花黄精的生长,地径、株高和根茎鲜重分别达到0.64 cm、83.96 cm和255 g;郁闭度0.3~0.4和0.5~0.6产出黄精药材的总多糖含量达到16%以上;不同郁闭度黄精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为90%左右,无显著差异.综合考量郁闭度0.3~0.4厚朴林下最有利于产出高品质多花黄精药材.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占有重要的地位,占全国针叶林面积的14.9%,为建材、人造板、包装箱、松香等林产工业提供大量的木质资源。鉴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马尾松林的阔叶化改造目标拟定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要种群结构的近自然的阔松混交林。阔叶化改造的方法应围绕目标林分实行分类指导,分别采用封育、留养抚育、适度透光间伐、适当清理林下灌木、补植木荷等目的树种等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低效林改造设计意义及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效林是指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诱导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林分的总称。重点论述了低效林改造设计意义和一些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现有疏林地面积254,544公顷,柞矮林面积1,208公顷,老龄过熟无培育前途的柞树林和以柞树、黑桦、杨树等为主的杂木林地38,360公顷,郁闭度低于0.4的林分2,284,161公顷,因不适地适树形成的老头林和遭受火灾、风折、病虫鼠害等自然灾害的林分45,827公顷,总计为2,624,200公顷。这些低效、劣质林分,天然次生林较多,主要分布于商品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树种单一、结构单一、郁闭度较低(除柞矮林外),大多林相残破,林分生长量很低,效益低下,严重地浪费了有限的林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林分涵养水源功能,为该地区林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据,以清水河县公益林林区内5种林分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土壤层及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研究表明:土壤容重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无林地柠条林杨树柠条林油松林杨树油松混交林杨树林。土壤总孔隙度为:杨树林杨树油松混交林油松林杨树柠条混交林柠条林无林地。不同林分林型涵养水源能力差异较大,杨树油松混交林涵养水源能力最好,为284.35t/hm~2;柠条林为172.98t/hm~2;无林地最差,为128.35t/hm~2。因此,在清水河县地区适度发展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涵养水源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业管理局下的图里河林业局和绰尔林业局的白桦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收集历史资料,研究图里河林业局和绰尔林业局白桦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直径结构、树高结构、林分密度等,从而分析兴安落叶松林的群落结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图里河和绰尔两个林业局的白桦林群落的乔木层树种结构均比较简单。图里河林业局的直径结构分布有1个正态分布、1个偏正态分布和1个双峰分布;树高分布有1个正态分布、1个近似正态分布和1个反J型分布。绰尔林业局的直径分布有1个多峰分布、1个不规则性多峰分布和1个正态分布。林分密度的差异主要是由林场经营活动引起的;林分总断面受林分类型、林龄、立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北坡云冷杉林胸径、树高结构及其生长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冷杉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长白山区是云冷杉林类型最多而且分布较广泛的区域,但对它们的结构与动态研究较少。文章根据长白山北坡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云冷杉林的200块标准地资料,对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与结构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的状况以及林分林木直径、林木树高与林木株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林木直径与林木株数之间存在着幂指数关系,林木树高与林木株数之间亦呈幂指数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云冷杉林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最后对云冷杉林的经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伊春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及林区经济转型打造林菌、林果、林药、林业养殖、林业蔬菜、林业种植等六大林下经济产业基地的模式,为伊春林区发展生态复合型林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武川县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文章选取内蒙古武川县为研究区域,利用ArcGIS等软件提取坡度、坡向进行叠加处理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武川县后续树种的科学种植以及土壤养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进行混交得到的混交林则可显著提升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大小;两种混交林样地的土壤容重都显著降低,以便于林地的生长种植。(2)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比速效磷含量高。两种混交林的有机质含量比单一林分类型的有机质含量均要高,其中,沙棘与柠条混交林的碱解氮含量比其他样地内的林分类型含碱解氮要高出很多。  相似文献   

19.
张昌顺  谢高地  陈龙  裴厦  范娜 《资源科学》2012,34(7):1232-1239
地处澜沧江下游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带的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本文以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地形和乔木结构对该区域林下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生长与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和乔木结构对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区林下3种生长型地表植物(灌木、层间植物和草本)的生长和分布格局的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和乔木结构对灌木生长的作用大于草本,除坡度和乔木密度外,其余指标对灌木盖度或灌木高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地形和乔木结构对林下不同生长型植被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按影响程度大小,影响灌木层种类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胸高断面积、树高、乔木种数和香浓维纳指数,对于层间植物,则依次为胸高断面积、树高、海拔、乔木种数和乔木盖度,对于草本层,则依次为胸高断面积、乔木种数、坡向和树高。就整体而言,乔木结构对林下植被结构和种类的影响大于与地形因子,地形因子中,仅海拔和坡向分别对林下层间植物和草本分布的影响显著,说明乔木结构是小尺度研究中影响林下水热条件的主要因子,但海拔和坡向对它们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文献资料的89块生物量样地以及在桂中的6块不同龄级样地实测数据,对南方人工林的代表树种--杉木、马尾松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林分树干、地上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枝条、根系生物量在马尾松林分中也随林龄显著增加,但在杉木林中则随林龄的增加逐渐趋向稳定,2种林分叶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不密切.林分生物量的根冠比在杉木林中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马尾松林中二者关系不密切.林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差异表明林龄对于森林植被碳蓄积的准确估算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