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扶贫开发提高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科技扶贫作为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有效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性举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科技扶贫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文章提出进一步促进科技扶贫工作的5点思考:科技赋能助力培育扶贫产业;大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统筹整合各类帮扶资源;做好科技扶贫案例的示范推广;实现信息共通共享。  相似文献   

2.
张静  朱玉春 《资源科学》2019,41(2):352-361
科技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特派员企业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科技特派员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选取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208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企业作为观察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3个维度测度了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科特派企业精准扶贫的影响。研究表明,科特派企业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帮扶带动扶贫、产业增收扶贫和投资收益扶贫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在科特派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特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多维度集聚企业社会资本,建立科特派企业联盟,运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融合,构建由政府、高校、合作社和金融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协同科特派精准扶贫机制,带动区域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3.
“八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承德、赤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参加扶贫的科技人员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引导农户发展高效种植业,促进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文章就两个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八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承德、赤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参加扶贫的科技人员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引导农户发展高效种植业,促进档户尽快脱贫致富。文章就两上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莫鸿业 《大众科技》2010,(11):198-200
以科技扶贫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温饱、摆脱贫困奔小康、实现广西贫困地区快速发展为目标,阐述广西科技扶贫工作的现状及科技扶贫的主要模式和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广西科技扶贫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普洱市科技局坚持把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发挥科技优势,实施科技项目支持计划,助推精准扶贫;实施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科技宣传与培训计划,普及科学技术;实施典型培育计划,助推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7.
德宏州科技局建立和完善精准科技扶贫体系,整合科技资源,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加强、领导和明确责任目标、建立健全制度和强化考核监督,运用特色宣传和树立扶贫,典型等措施,取得科技扶贫显著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强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施国家科技部和青海省科技厅联合下达的“高寒贫困山区农作物良种良法科技示范”项目,探讨了科技扶贫的途径和取得的成效,并对今后的科技扶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坚持科技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促进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科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发起者、倡导者和实践者,30多年来,在扶贫工作中创新地提出了"异地搬迁扶贫"、"异地股份制扶贫"、"技术引进扶贫"和"依托野外台站长期驻守扶贫"的发展模式,为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做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在全面回顾中科院科技扶贫开发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中科院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主席指出:“扶贫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随着中央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落实,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出现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即高校如何进行科技扶贫。山西省1995年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科技扶贫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一个硬指标、硬任务,要求山西高校实行“结对子”扶贫,每所高校必须扶持一个贫困县脱贫致富。地方高师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进行科技扶贫就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一、地方高师科技扶贫的优势和多样性1.数量大。地方高师(包括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扶贫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从科技供给和需求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科技扶贫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点结合各地科技扶贫的实践经验,认为科技供给主导模式主要有:科技网络推广模式、区域支柱产业开发带动模式和易地科技开发模式;科技需求主导模式主要有:龙头企业扶持模式、专业技术协会服务模式和小额信贷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在院党组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帮扶地区实际,依靠科技项目支撑地方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动员全院相关科技力量,通过干部派遣、成果转化、驻村帮扶、战略咨询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扶贫工作,逐渐总结出一系列有效模式和成功范式,为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中,中国科学院2018、2019年连续2年获得第一等次“好”。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内蒙古库伦旗和贵州水城县是中国科学院的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主动发挥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从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两个方面,在库伦旗和水城县构建"一个纽带两个基地",开展了以"科学"特色为核心的"科教帮扶"新模式的探索。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在库伦旗投入资金200万元用于改善教育环境,资助300余名优秀师生到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参与"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活动;在水城县开展"科普阅读进校园""科学快车"等科普活动;在库伦旗和水城县培训各级教师7 521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师生的科学素养。未来,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还将对"科教帮扶"的模式和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构建精准结对的共同体,以期实现"科教帮扶"的长期化、稳定化、实时化。  相似文献   

14.
科技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亚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11-1217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主力军。3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以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脱贫攻坚任务接近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成为未来重要工作方向。中国科学院将继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统筹全院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持之以恒为乡村振兴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科技扶贫项目管理创新研究: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将着重解决贫困地区"生活好"的问题,科技助推"造血式"产业扶贫面临供给侧改革、创新创业、科技体制改革、"互联网+"和国家五大发展新理念等利好政策机遇,而现有科技扶贫项目管理制度与之不相适应,改革刻不容缓。研究认为,"造产业、造人才、造服务、造机制"是科技扶贫工作的着力点,科技扶贫项目应树立"简化流程、方便基层、以人为本、注重绩效"的管理新理念,并应构建以项目分类管理、定向转移支持、经费科目"一提二放三增三减"为核心的管理新制度:提高间接费中的绩效支出比例,放开劳务费和设备费使用范围,增加基础设施维修改造费、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租车费,取消出版文献费、国际合作费、燃料动力费。新制度框架符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整体取向,对全国科技扶贫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涛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18-1222
在30余年科技扶贫工作实践中,中国科学院始终秉持“科技扶贫提升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的理念,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助推脱贫解困”“科技智库服务宏观决策”2条工作主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与决策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与平台优势、成果和人才优势,在促进定点帮扶地区脱贫解困、支撑国家脱贫攻坚考核评估、助力世界减贫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选选 《预测》2002,21(5):25-30
本文以山西城镇居民住户设计资料为依据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在测定了山西城镇居民贫困线的基础上,计算山西城镇居民的贫困面、贫困深度指数与贫困相对程度指数,深入分析了上述各贫困指标对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为山西省政府制定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解决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文章梳理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多年来在广西环江县扶贫工作过程中历经的3个阶段,总结了环江县不同阶段"精准扶贫"模式的主要成效及社会影响,分析了新形势下该模式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科技助力环江县"精准脱贫"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杜国明  黎春  何仁伟 《资源科学》2020,42(4):649-660
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伟大实践促进了区域贫困治理思想的不断完善。本文在总结个体扶贫与区域扶贫的辩证关系、贫困区域与区域贫困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系统梳理了贫困区域治理思想,旨在丰富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全球2030年减贫目标的国际行动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为:区域贫困治理思想包括贫困空间分异、贫困区域开发策略和贫困区域管理3个方面,与精准扶贫方略服务于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工具;依据贫困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空间分异特征,以此划分出贫困县域类别、村域类别,并把脱贫难度大、贫困县集中的地区划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于资源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区域开发与发展理论,形成了以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组成的区域贫困开发策略;依据贫困区域的鲜明层级体系,构建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对象体系和退出考核评估机制,以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组成的贫困区域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