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智慧美学论要》近日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专著是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中心主任郭昭第教授继《中国生命智慧:〈易经〉〈道德经〉〈坛经〉心证》、《大知闲闲:中国生命智慧论要》之后,撰写的第三部系统研究中国智慧美学的学术著作,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智慧美学的世界视域会通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1018)的  相似文献   

2.
对《史记》与地理学的关注始自明代.阎崇东先生《〈史记〉史学研究》第七章专设《〈史记〉与地理学》一节,以顾炎武至图书出版(2005年)为限,主要介绍了《史记·货殖列传》中地理学研究的成果.图书整理期间另有学者以全局视野对《史记》地理学进行论述,该书出版后逐渐出现了基于全局视野的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一部很有生命力的书,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及高中教学的具体实际,从文本互读、问题生成和德能提升等三个方面来开展《〈论语〉选读》的教学与实践。以期学生能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提升语文素养,滋养新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我曾在《关于〈长恨歌〉的新探索》(载《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以下简称《新探索》)一文中探讨了李杨爱情传说产生的历史原因,指出《长恨歌》的主题在于通过描写李杨爱情故事,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与同情。李慧同志在《关于〈长恨歌〉的主题》(载《陕西师大学报》1982年第3期)中对我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只能是讽喻,对李杨不可能有怀念与同情。仔细拜读李文之后,我感到我们之间在如何确定一篇作品的主题等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需要澄清,因写此文,与李慧同志进一步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5.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5期发表了任昉先生《〈洛阳新获墓志〉释文补正》一文,文章从俗别字、成语典故、音韵对仗、名与字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洛阳新获墓志》(李献奇、郭引强编,文物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的释文错误进行了补正,提出了诸多精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达成离不开宗教批判这一重要环节,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则印证着马克思通过宗教批判已经转向唯物主义视域的事实。尤其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第一重意蕴则高度体现了这一转向的开始,即马克思在宣告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环节已然结束的基础上,将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个产生了宗教的现实世界,同时以对宗教双重社会功能的肯定找到了哲学这个担负着改变客观世界的现实力量。其不仅使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事业具有了彻底性与现实性的可能,更是马克思开启唯物史观视域转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2001年版《新千年整理全本〈徐州府志〉》卷10《舆地考》中援引民国《铜山县志》言:“清宣统三年(1911),津浦铁路成,南至利国驿,北至桃山,经铜山境凡百三十里”。据此理解可知,利国驿在南,桃山在北。而民国《铜山县志》卷9《舆地考》中的原文却为“清宣统三年,津浦铁路  相似文献   

8.
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所著《史通》是世界上第一部也是中国古代惟一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对之后以至近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进步发挥了切实的推动作用,但学界一直未能对其流播、研治情况做出系统梳理和详细论究.王嘉川《清前〈史通〉学研究》一书,点面结合,综理周密,独立考索,精识新见叠出不穷,不仅开拓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奠定了“《史通》学”研究的基本格局,填补了这一领域系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被海盗或武装劫持海员的基本权利,分析《〈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2018年修正案》(以下简称《2018修正案》)生效的影响,采用“事实分析+理论归纳”以及比较分析的论证方法,总结被劫持海员在权利保障方面现存的主要问题,从海员被劫持后的就业协议效力、工资支付和遣返保障等3个方面分析《2018修正案》较之国内法的完善内容,阐述《2018修正案》在中国适用存在的利与弊。通过分析《2018修正案》转化适用的法律基础和具体方式及各方履约措施,研究中国因应。本文为制定保障被劫持海员权利的中国方案,积极履行国际公约要求的义务,妥善行使国际公约赋予的权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巴黎公社革命一周年之际,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编辑部倡议出版《共产党宣言》新的德文本,联合写了序言,这就是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这篇序言在《共产党宣言》出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自从《共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部真正的中国经典,《中庸》记录和传达的是一种最为深邃的中国智慧,宋儒和当代新儒家对《中庸》中的"中庸"智慧都曾有过深刻的揭示。近些年来,《中庸》重新唤起了学者们的热情关注,出版了一些颇具分量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三部书——杜维明的《〈中庸〉洞见》、陈赟的《中庸的思想》和伍晓明的《"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展示了中国经典研究的最新成果,揭示了《中庸》和"中庸"智慧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谭家健先生《〈谷梁传〉叙事比论》以记得事详便是优点,似乎记得事详就等于文学性强,这是偏见,文学性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和影响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绝不能仅仅以记得事详或写得字多为唯一判断标准.《春秋谷梁传》之宋楚泓之战、晋杀阳处父、楚屈完对齐桓公、柏举之战、殽之战之文学性明显优于《左传》之记载.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叔本华的哲学理论阐释<红楼梦>,是"新红学"初期重要著作之一.讨论了王国维的思想如何与叔本华理论、<红楼梦>产生共鸣,并探讨以哲学思想阐释<红楼梦>,该批评方法的优点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14.
林氏《楚辞灯》一书,将二千余年来王逸、朱熹等人的注释统统斥之为"暗室",这是不公平的。但林云铭此书力主层次分析,并且身体力行,仅此一点,就完全可以在中国楚辞研究史上卓然特立,名垂千古。在强调对楚辞进行层次分析这一点上,林云铭并非首创者,而在对《天问》一诗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解读之实践上,他确实是中国骚学史上第一人。刘树胜君能对《楚辞灯》进行点校,可谓慧眼独具,其对于推进和深化楚辞研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集中体现了他对毛泽东同志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和对我党建党六十年,特别是建国三十二年发展轨迹的总结,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思想方法上,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党继往开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波德莱尔《恶之花》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深远。戴望舒的《〈恶之花〉掇英》是中国译介波德莱尔的重要文本。从20世纪20年代求学于震旦大学,到40年代出版《〈恶之花〉掇英》,可以说,戴望舒的一生一直与波德莱尔相伴。波德莱尔诗歌深刻影响着戴望舒的创作。通过翻译《恶之花》,戴望舒在东方应和着波德莱尔的诗学主张和审美追求。戴望舒也在翻译中改造了波德莱尔,进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诗风。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语词的研究,远可上溯到明代。但明人的注释往往未尽惬当,失考之处尚不在少。今人王季思先生校注《西厢记》,方法缜密,断义严谨,创获尤多。祝肇年、蔡运长编著的《<西厢记>通俗注释》(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以下简称《通俗注释》)注意借鉴、吸取古今注家的研究成果,并时有新见,大多数释文也很见功力。与王季思、吴晓铃诸家注本相比较,该书有两大特色值得称道:一是在释词、阐义方面不事征引考辨,而力求浅  相似文献   

18.
《文史知识》载陈学文《〈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一文 ,认为《橘颂》是“屈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回顾生平自我总结和自我勉励之作。”笔者认为就《橘颂》文本和现存文献来看 ,赵逵夫先生《橘颂》为诗人行冠礼后明志之作的观点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萨特究研》(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是我国当前一本对萨特以至整个外国文学研究有一定影响的书,甚至对现代外国哲学的研究也有关连。《编选者序》(以下简称《序》)认为,萨特的哲学思想把人的存在归结为自由的选择和创造,充实了“人类存在的积极意义,不失为人生道路上一种可取的动力”。然后,以这种“自由选择”为主导,分析了萨特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萨特文学作品的进步意义:其一,萨特对世界荒诞的认识,反映了“哲学家对资本主义现实的不满”。其二,萨特的“他人即地狱”的观念是“对资本主义现实中丑恶的人与人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在贵刊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读到《〈卞昆岗〉和〈死城〉是徐志摩的译作吗?》一文。王炘同学为落实这两个史料,付出了辛勤努力。他通过考证,得出了“《卞昆岗》系创作无疑,绝非译作”和“徐志摩根本没有译过《死城》”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对的。它不单纠正了凡尼文中的一处错误,也纠正了北京语言学院所编《中国文学家辞典》两种版本(一九七八年九月的内部发行版和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四川人民出版社版)中徐志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