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丹 《地理教育》2008,(1):24-24
“人口的变化”是地理2课程内容的第一部分,对于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材首先用“世界60亿人口日”和“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让学生感性地了解世界人口现状,简单扼要地提出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并从时间维度上阐述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特别是读图思考题里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前后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将这个观点强化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养老事业已成为当今各个国家所重视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拥有8亿农村人口的中国来说,解决好农业人口的养老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就农业人口养老社会化问题作些粗浅的探析。一、重视和发展农村养老事业的必要性(一)疾速老龄化的人口势态迫使我们重视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从七十年代开始,国家在大力推行控制人口政策的同时,加强了医疗保健事业,使我国  相似文献   

3.
为增强社会各界的人口意识,对人口的过快增长保持一种警觉,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当人类为自身的发展保持高度警惕之时,“世界60亿人口日”于1999年10月22日悄然而来。有感之一:世界人口加速增长太快世界人口增长加速态势明显。从1830年到1930年,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整整用了100年。1960年,世界人口也只有30亿,而在50亿人口之后,仅12年零3个月,人类又迎来了这60亿人口日。据联合国基金会提供的统计资料,世界人口平均每秒钟净增3人,每天净增222万人,每年增长8000万人,其中97%的增长是在发展中国家。有感…  相似文献   

4.
人口增长与世界的命运李勇为译王章奇校评保罗·哈罗森所著《第三次革命》(TheThirdRevolution)一书。保罗·哈里森的著作作为一本叙述有关人口增长使人类面临可怕命运的书是很精采的。它与大多数任何有关这一主题的出版物相比,更具有洞察力和同情心...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背景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12多亿人口,其中8亿在农村,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4%,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全国还有近3000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农业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乡镇企业发展和效益回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为40%,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  相似文献   

6.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全面贯彻人口国策孙超/重庆璧山丁家中学控制人口增长——世界第一难题人类产生于距今约200万年~300万年之前,而第一次技术革命之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9世纪50年代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  相似文献   

7.
《湖北教育》2006,(6):43-43
黄冈是著名革命老区,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730 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76%。近几年来,我市立足黄冈市情,创新职教扶贫助学模式,推进了职教的快速发展。坚持政府统筹,实施“智力”扶贫实施“1003”农民技能培训工程。由政府统筹,市扶贫办、财政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组织,从2003年开始, 计划10年时间,每年在全市100个重点贫困村、每村挑  相似文献   

8.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全球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全球人口将以1985年的48亿增加到2000年的61亿,到2025年将增加到82亿,增长的人口中90%以上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又从联合国统计中得知:世界人口翻一番需要39年时间,发达国家翻—备而要118年,不发达国家人口翻一番只需29年,因此,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缘故。过于沉重的人口负担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与贫困、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尖锐矛盾,不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本拙作就这一问题试作简单的分析。 1 人口过快增长对耕地和粮食的压力 在发展中国家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农业仍然是日益增长的贫穷人口的主要经济活动,因而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将不断缩小,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将不足3亩。在亚洲,耕地占全球耕地32%,人口却占了世界人口的60%以上,可耕地中已有96%开垦为耕地,今后的增长潜力已不大,到2000年,人均耕地将从现在的5.5亩降为3.5亩。而目前亚洲的人口仍以19‰的速度在增长,到那时,每平方千米可耕地将要负担的人口数将为世界平均的几倍到几十倍。人均耕地的不断减少,再  相似文献   

9.
Ⅰ.关于理论的思考:我们可以认为,人口的增长不仅同耕地面积有正负的相关关系,而且还与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作物的比例存在着正或负的相关关系。为了准确地显示人口与农业之间所存在着的这种互动关系,我们把农业的发展分为两个模式:农业的外延性增长模式和农业的内涵性增长模式。以四川为例,如果我们假设农业的发展从四川的中心区开始,也就是成都平原地区。那么人口增长的压力使得人口从中心区向边周地区迁移,然后,向山区迁移,这一迁移过程使得农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这就是农业的外延性增长模式的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是在每个特…  相似文献   

10.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真正密切配合,以有力地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从世界农业发展来看,本世纪50年代以来农业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一次全球性农业科技革命。发达国家抓住这一机遇率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有效地改善了粮食供应状况,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序幕已经拉开,并已展现出美好的前景。一是…  相似文献   

11.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通称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市国土面积3.9万平方公里,人口794万,其中农业人口660万,是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的农业市。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教育》2004,(24):39-40
概况 信阳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著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也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全市辖8县2区,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农业人口613万人,占78.6%,农村劳动力354万人;可耕地78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2亩,10个县区中有4个县区人均耕地仅三分,其中新县人均耕地不足一分,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全市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5个,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71个,重点村850个,贫困人口85.72万人,其中年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人口22.54万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市开始组织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车工、电工、渔工、纺织工等21个工种的培训基地21个,社会办培训机构65家,每年培训国内、国际劳务人员近5万人.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经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不列颠群岛的人口大约于1500年有440万;大约于1600年有680万,大约于1700年有930万人口。”([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二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9页。)是什么原因使英国在16世纪至17世纪初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呢? 政治的相对稳定 16至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从封建制度开始急剧地向资本主义转变时期,是开始大规模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当时得到贵  相似文献   

14.
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农业方面,特别是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比,比解放初期的1949年增长近2.7倍。1988年农业总产值达5,618亿元,比改革前夕的1978年增长2.8倍。农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33元增加到545元,增长了3倍。我们已经在占世界7%的土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目前,我国农村正在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15.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辖4区6市2县,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49万,其中农业人口648万,占总人口的76%。近年来,潍坊市的农业增加值不断增长,由1978年的10.04亿提高到2001年的149.3亿,23年内增长了14.9倍,潍坊市农业产品,不但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有500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已由过去的单一种植业发展为现在的种、养、加工等多业并举,逐步进入农业国际化的轨道。在潍坊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商品农业的发展中,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是本文要分析的问题。潍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农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却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尤其从1978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出现了真正的跃进形势。不过,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而人口又在以每年1600万以上的规模增长着。因此,中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土地资源从总量上说虽然数量不小,但中国人口众多,按人平均,土地资源极为有限。按1987年可耕地、牧地和林地面积以及人口(109300万)计算,人均耕地0.09公顷,合1.35亩,人均  相似文献   

17.
大约从5000年前的农业文明时代开始,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开始加剧,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使森林和草地等遭到了严重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沙漠化,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大大高于自然丧失速度。特别是18世纪以来,人类由农业文明跨人工业文明,伴随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世界人口已经翻了一番,从1950年的25亿增长到1998年的59亿。这一空前的人口浪潮和与日俱增的个人消费正迫使我们向这个星球进行超限度的索取。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77-112亿。我们采用这一估计的中等水平,即半个世纪后世界人口将达到94亿,这使入产生一种紧迫感,即这种“极可能”出现的结果将落在未来的生态系统和政府的头上,我们需要从常现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本文着重研究人D增长在16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便较全面地透视未来人D发展趋势将如何影响人类的生存前景c对食品和农业的影响1.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总人口已达到1,031,882,511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虽然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6%下降到1983年的1.3%以下,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又面临生育高峰,每年都将有1,200多万对育龄夫妇进入生育期,以一对夫妇只生一孩计算,每年要生1,200万左右。而到本世纪末要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从1982年起平均每年只能增加1,037万人,要求年人口增长率平均降到0.95%以下。可见,今后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了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西汉到东汉胶东半岛人口发展空前迅速并达到100万人以上,成为秦汉以后半岛人口发展史上的高峰第一个,人口总量在此后1500年中一直未被超过。到公元17、18世纪之交半岛人口再次超过100万,此后一直呈加速增长的态势并在20世纪30年代突破1500万。汉代人口高峰的出现,与区域性海侵和黄河下游决口导致的人口向半岛机械迁移有密切关系。汉代人口高峰长期未被超越的原因,主要是18世纪以前半岛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18世纪以后虽然半岛由粮食输出地区变为输入地区,但人口数量能够迅速增加,其重要原因是半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从19世纪中叶开始本地农业生产力水平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明显减弱。2000多年来的人口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半岛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由60%以上降低到0.5%,其中仅两汉400余年中就减少了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