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历史文化长河里流淌着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但《百家讲坛》红火之前,《论语》、《庄子》、《史记》、《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缺少人们的关注和解读。正是《百家讲坛》能集百家之言,形争鸣之势,在捧红一批自古以来低头做学问的专家学者成为学术明星之时,也使高高在上的“学术”逐渐走向民间,激发起广大民众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加深,中国典籍翻译日益重要.《论语》是儒家典范,辞约意丰.如何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做到文化信息传递的最大化?“文化转向”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安乐哲曾游学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和中西比较哲学的研究,《论语》译本正是他跨文化研究的成果之一.《论语》术语是重要的儒学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对整体把握儒家文化的精髓起举重若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之《莫言》集,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莫言笔下的故乡风貌,传递了非常丰富而鲜活的信息:有作家刻骨铭心的饥饿记忆,有来之不易的童年阅读,还有茂腔这样的民间艺术滋养等,这一切为读者进一步探寻作家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开拓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好兵》是福特最出色的小说之一,小说以一战前英国上流社会为背景,细致地描写了爱德华及其妻子、情人们的感情纠葛和冲突。本文旨在分析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给人们的身心带来的深刻影响,笔者将从社会伦理道德、宗教道德以及爱情道德观三方面来分析《好兵》在道德伦理上的探索以窥福特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5.
罗润芳在《水上人家》中描绘了一个特异的水上世界.从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不仅有利于揭示作者的真实情怀,而且有利于增大作品的释义空间.首先,文化有区域之别,作者在水上文化与陆上文化对立与消长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其次,文化又有性别之分,在罗玉溪与彭二妹、罗永济与黄水妹两代人的婚姻生活中,男权文化尤为突出,这透露出作...  相似文献   

6.
《好兵》和《黑暗的心》分别是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和约瑟夫·康拉德于19世纪左右发表的精品小说。两部小说作者有着长达10年的合作关系,他们在经历了长久探讨和磨合之后,其世界观和写作技巧都有了惊人的相似。两篇文章皆以意象"Heart"为主线,诠释了作者们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7.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相关语句的句读,历来众说纷纭。该句句读的划分关键在于对不同小句成分的认识,"明星出西方"这类"N星+V+N方位词"格式是要素完全的独立小句,在句中可以单独成句;而对于"出西方"这类的句子,性质属于依附小句,在句法上不独立,需要依靠其他句子成分为其补充语义解读,因此其必须在复句中充当句中成分;"禁不得祠"按文例习惯更宜于将其作为复句的分句处理。故该句正确句读应为:"……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相似文献   

8.
文化空缺是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会对文化的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传达源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消除文化空缺是译者应该反复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以贝列洛莫夫的《论语》俄译本为例,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利用翻译补偿策略来消除文化空缺。  相似文献   

9.
齐鲁两国作为周初分封于东方的两大重要诸侯国,在建国后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传统民俗以及封君治国方略的不同,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以开放务实见称,鲁文化则以厚重严谨闻名。下面拟从对《诗经》中《齐风》《鲁颂》和等同于鲁风的《豳风》的研读来粗浅归纳《诗经》里齐文化与鲁文化在经济、政治、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曹禺的《雷雨》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在多处都体现了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观念.以《雷雨》女主人公蘩漪为例,从功能上看,蘩漪是《雷雨》实现剧情发现与突转的关键;从性格上看,蘩漪不仅体现了《诗学》所总结的悲剧人物性格要求,并且转变历程也符合《诗学》提出的可然律与必然律;从人物精神上看,蘩漪身上集中反映了《雷雨》...  相似文献   

11.
《边城》是著名小说家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小说语言独特鲜明,富有诗意,吸取了湘西地区方言,展现了湘西地区独特的习俗与文化。本文尝试结合小说文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础日语1》课程2016年被立项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开发和建设。经过两年的建设和维护,完成了线上资源的开发。以知识点为中心,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线上课程。本文从《基础日语1》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背景及意义展开论述,总结《基础日语1》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积极思考并探索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日语1》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央视《看见》栏目中的一期节目《望乡》用镜头记录了深圳城中村内两位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现状,表现了农村人口在流向城市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层面的认同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农村的不对等认同、城市村落化群体认同和个体的自我认同危机三个层面。自我认同危机是认同问题中最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与家人的疏离和对自我身份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本文欲通过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两部经典作品《浮云》和《心》,来透视日本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堂兄妹婚,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随着国家发展对《基础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今大部分《基础日语》课堂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将导致其教学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培养要求.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出发,探索由课堂生态环境、生态主体(教师、学生)所构成的生态课堂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缩小班级规模、分组学习有助于优化课堂生态环境,发挥教师与学生的既有能力有...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背景下,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要求所有课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坚持知识、能力、思政三位一体。本文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对教材中体现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探讨在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路径,以期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本在文学翻译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本,旨在探讨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以及所实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徒然草》是日本中世时期的著名随笔。它的内容繁杂多样,广泛涉及人生世事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现出作者兼好法师对人生、社会、宗教、审美等的看法和观点。其中对自然的描写和论述在整部作品中所占分量不容小觑,并且作者所论之自然,不是单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四季变迁,而是扩展至日常生活、为人处世等广泛意义上的自然。作者的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以自然为美的审美观与日本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社会历史背景等都有着巨大关联。  相似文献   

19.
科技改变生活,并提供了新的教育发展方式。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应用已然相当普范,并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便捷性服务体验,在教育领域亦是掀起了"轩然大波",网络教学应运而生。网络教学平台在共享课程资源的同时,促进了师生间的良好交互,其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大学日语》课程教学实效,但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其实践中尚存有不少问题。本文基于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概述,对其在《大学日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相关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以《说文解字》中与龙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社会实用功能、天文气象感知、艺术纹饰审美等角度考察了中国先民的龙文化意识.发现龙为人豢养、可供驱役,并被用于天气预测,最终上升到纹饰美化,成为中华民族图腾象征,进而发现龙文化意识具有多效性、和谐性、典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