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章针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点从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体系、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通过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深化思政课教师内涵建设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受自身条件限制,存在教学环节"缺位"、教学形式"泛化"和师生角色"错位"的问题。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教学实施的各项保障机制;应充分认识和挖掘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课教学的优势,努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融合;应系统分析、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真情实感"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论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尝试从板书书法、诗歌爱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拉近距离、立足专业背景等诸方面反思自己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尝试及实效。高校思政课内容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但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是要经常与时俱进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路子,把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重要课程,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师必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还存在思政课课程内容缺乏一致性,内容重复;教学方法缺乏层次性;思政课课程评价标准模糊,“唯分数论”;教师队伍缺乏建设性,人员复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增强实用性;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完善思政课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专业性的教师队伍等对策,以更好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所有高校、所有专业都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思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重点关注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切实做好通识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落实工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职专业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顺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文章详细阐述了针对高职专业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应该遵循服务专业的改革理念,选取针对性强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融合专业实践,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突出思政实践教学的环节,全面改革学生考核体系等三个有效途径。这是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的一种改革,是坚持"为专业服务"理念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不仅体现在公共思政课上,更应该从课堂本质入手,整体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动画专业在高校适应性强、兼容性高、科普性更全面的优势,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其表述特点,建设适应专业发展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思政“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压实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相似文献   

8.
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因素有多种,但是,学生对于专业背景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专业思维的灵活性,教师们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无疑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直接因素;而当下网络流行的文化和社会风气当属于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外在因素.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传统...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思想、理念、实践等角度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为更好地推进思政课落实,文章以亲和力为切入点,聚焦思政课亲和力的概念界定,提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通过塑造思政课教师的品格、增强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储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内功”以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将思政课讲得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意、有滋有味、有己有人实现思政课教法创新等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0.
慕课在引入思政课的同时,其所存在的风险和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意识形态教育理念的削弱是慕课自身所隐含的风险所在;形式化、同质化是慕课的风险所在,而各大高校间多样性和地方特色性的教学风格将最大程度受到抑制;思政课教师队伍也会因此而不稳定。充分关注形式与内容、虚拟与现实、一与多这些风险,才能扬长避短,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上得到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这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疑是最为气势恢宏而又绚丽多彩的部分。然而这样精彩的内容,较少体现在思政课和美术史课之间的有机联系中。该文作者将思政课的内容与美术专业课相结合,开展了以“赏名作·忆党史”为题的讲座,是思政课与专业课结合的初次尝试,是对课程思政的落实,也是一次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同时亦是一名基层党员献给党百年华诞的礼物。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研究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智慧教学模式促进智慧教学管理及建立健全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来探索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如何在理学类专业中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以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实践和研究为例,分析了理工类专业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二级学院应如何组织落实、统一思想、建立完善的组织实施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如何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通过专业课、公共课、实践课等的教育教学发掘其思想价值,推动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艺术生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专业创作与实践、思政课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等方面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拥有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内涵:职业意识突出政治导向,专业知识强调与时俱进,职业技能注重创新,职业行为展现以身示范。但是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仍然亟待提高,须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组建一支"专家型"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地位、工资待遇;强化思政课教师继续学习,加强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本文围绕“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展开讨论,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总结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从增强师生实践教学意识培养与能力提升、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灵活配置、建立健全思政课长效保障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探索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以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理念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17.
构建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与实效的关键举措。CIPP评价模式嵌入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其反馈调节功能的实现与发挥。剖析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实梗阻,立足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同时为促进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化运行,还需建立健全CIPP评价模式与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的融合机制、动力机制、调适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专业核心课程,对其思政元素的总结、提炼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和育人体系。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引,综合政策文献等资料,剖析体育类院校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对开展《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意义、设计、实践进行阐述,立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和运动生理学专业特点进行整体部署,推进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研究认为:《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意义在以多样、系统、专业的教学解决“为谁培养体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怎样培养体育人”的核心问题;从统一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思政化、多元教学评价等方面完成《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的设计;通过专业理论课、实验教学课、线上精品课、实习实践课等形式讲好思政故事,传承思政精神,旨在为体育院校开展《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六所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进行调查、走访,剖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教研室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分析了制约我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利因素,根据职教现状,探寻我省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突破口,旨在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职教人为事业奋斗提供实践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