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镇西 《班主任》2012,(11):64-65
正最近一段时间,无论走到哪所中学,几乎都会看到一些标语:"祝贺我校某某夺得今年全县高考文科第一名!""祝贺我校某某夺得全市中考状元!""祝贺我校今年高考升学率夺得全区公办学校第一名!"(顺便说说,最后一句中的"祝贺"用词不当——哪有自己"祝贺"自己的?应该是"庆祝")还有各种关于中考高考优生的成绩榜等。可以想见,再过一  相似文献   

2.
孙淑杰 《英语教师》2022,(4):35-40+46
借助语汇学习策略问卷、英语期末测试卷等工具,以山东省某中学高二1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探究普通高中学生使用英语语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比较英语优等生和“学困生”所使用的语汇学习策略的不同,探讨普通高中学生语汇学习策略和其成绩的关联。结果表明:(1)普通高中英语优等生和“学困生”都广泛使用各种语汇学习策略;(2)普通高中英语优等生和“学困生”运用的语汇学习策略差异十分显著;(3)普通高中英语优等生和“学困生”的语汇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看到一个延续至今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教师安排座位不是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把“优等生”、有望升学的学生安排在教室中间靠前的几排,“差生”则分布在“教室的边缘”。这种座位的编排无形中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坐在“黄金地段”的“优生”无疑是班上的“贵族”,坐在“教室边缘”的“差生”自然地沦为“贫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立 《天津教育》2014,(15):120-121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精心设计教学策略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呢?下面笔者结合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7.
王志刚 《中国德育》2012,(17):22-24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用“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等名词给我们的学生分类。其实,每个学生都不差,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树立“人人是才,人人成才”意识,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长处,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我们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发现学生成长的“亮点”为推动力,让“每个学生都不差”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成绩挺好的,到了初中数学却成了短腿学科”,这是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遇到,也是令很多家长迷惑不解的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以及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极具价值和深远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但是一些教师平常将教学目标过多地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后进生往往成为受忽视被冷落的对象,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慢慢形成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0.
郑荣亮 《考试周刊》2010,(28):125-126
透视当今学生的状态,很明显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都较好,他们的英语成绩拔尖,而一部分学生则两方面都有差距,甚至个别学生因英语学科漏洞较多,基础很差.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我受邀至一所校外教育机构担任五年级英语教师。该班为“强化班”,即一些英语成绩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后进生甚至顽皮的学生组成。刚接班时,辅导员陈老师给了我一张名单,上面密密麻麻的列举了5、6个学生的名字。她告诉我这几个学生“各有千秋”。常常欺负新老师。尤其是一个叫“沈俊文”的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甚至还会和老师打架。而一个叫“鲁耀伟”的孩子长得高高大大,常常上课起哄,扰乱课堂。历任许多老教师也对他“束手无策”。陈老师让我一定要“厉害”点。先给这些孩子一个“下马威”。上课前的晚上,我左思右想,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这些孩子“震住”呢?面对这样校外教育中常见的“强化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郭敬明 《课外阅读》2011,(18):46-47
一经常会非常莫名其妙地被人这样分类:学习成绩好的,成绩一般般的,成绩差的。也不管你究竟是怎样的人,有没有别的特长呀说话搞不搞笑呀这样的事,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你  相似文献   

13.
“分类”一课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新知识,对学生和教师来说,这都是一个新的过程。笔者在组织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感受单一分类的含义,正确分类。  相似文献   

14.
每个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都会遇到学生的差异问题。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样的高度。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使得我们必须直面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差异当成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开放的、弹性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的天赋,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每天都在“说话”。然而要说得巧、说得妙,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说话”本身是一门艺术,需要从小培养,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学习,从点滴开始积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寻找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多开口,特别是使学生体验到“说话”的乐趣,便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看过一篇题为《“神童”与法西斯》的文章,留下了一个历久弥新的记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是:一个名叫聂愿愿的学生在其父亲的种植式“教育”下,以出色的成绩考取了国家一类大学,然而他却对父亲所谓的教学“方法”恨之入骨。他的父亲曾是一位老师。  相似文献   

17.
茅俐敏 《陕西教育》2011,(11):36-36
现在课堂要从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变为多角度、多维度地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以本为本”,因为知识绝不是固定不变的,知识获得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常态的教育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往往只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即过多的关注差生向优生的转化工作,而忽略了如何教育"优等生"。"优等生",我们通常是指成绩突出,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生。按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所谓的"优等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即学生知识储量丰富化、道德品质宽容化、能力要求特长化、学习自主化、心理健康等。笔者所指的"优等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裴雪松 《成才之路》2010,(30):100-1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引燃学习积极性的"火药"。我让学生思维活跃的轨迹是:  相似文献   

20.
歌词的语言美,乐曲的旋律美,音响的意境美,演唱的情感美,表演的形态美,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笔者多年来从事低年级音乐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所有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让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一、将游戏融入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着眼于学生的这一特点,我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