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80年代以后,《青春之歌》的中心问题得到确认,有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道路("成长史")问题被着重提出。批评家们讨论到林道静形象时,认为林道静的"成长"指认着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引领下,经历艰苦的思想改造,从个人主义到达集体主义,从个人英雄式的幻想,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后,《青春之歌》的中心问题得到确认,有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道路("成长史")问题被着重提出。批评家们讨论到林道静形象时,认为林道静的"成长"指认着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引领下,经历艰苦的思想改造,从个人主义到达集体主义,从个人英雄式的幻想,  相似文献   

3.
林道静是三十年代一个女知识分子形象,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在党的培养指引下,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林道静的成长之路有深远的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道静形象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群像,但最为成功、最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是主人公林道静这一形象。 林道静是三十年代在党的培育和革命斗争的锻炼中不断成长的知识分子典型。作品着重描绘了她由个人反抗到集体斗争,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成长过程。她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勇敢地冲出家庭的樊笼,是林道静生活  相似文献   

5.
《青春之歌》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讲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逐渐转变成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过程,其中贯穿了她与三个男性的爱情.有必要从心理个性、内心活动变化、创作原型等方面来分析林道静成长路上的情爱选择。  相似文献   

6.
《青春之驮》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爱周运动、反映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段历史时期为背景,以林道静的成妊为主线.描写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谱写了一曲壮美的青春颂歌。  相似文献   

7.
《青春之歌》是一部渗透着强烈女性解放意识的长篇小说,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林道静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蜕变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历程。通过林道静的人生经历,作者着意从婚姻解放、理想解放以及人格解放三个潜在方面来展现和探讨作者的女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8.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革命爱情小说。作品以主人公林道静的生活为线索,通过表现她对共产党事业的执着追求,来揭示中国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从小说女主人公的性别角度出发,通过审视其在恋爱过程中倾心的各种男性人物形象,来探讨《青春之歌》中一个普遍的精神心理现象———恋父情结问题,能够进一步挖掘出林道静恋爱心理的实质就是不断寻找其精神父亲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青春之歌》是建国后出现的第一部正面描写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之所以在广大青年读者中激起巨大的反响,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本文从横纵两方面分析了林道静性格特征及成长历程,并论述这一人物形象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中较早地正面描写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一部成功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林道静经过共产党的教育和民族解放,人民革命的实际锻炼,其成长道路就其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三个阶段,从一个小资产阶段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揭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自我危机到本体安全——重读《青春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上编从杨沫的原生态人生经历——林道静的历史故事、林道静同余永泽的文化道德观的差异——政治人生观的分歧、小说的再版修改等三方面着手,寻绎《青春之歌》被主流话语叙事所遮蔽的可能性语义。下编分析了杨沫早期和青春期的认同危机,从她的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的转换中诊断她个体内在的无意识冲动,即逃避自由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上编从杨沫的原生态人生经历-林道静的历史故事、林道静同余永泽的化道德观的差异-政治人生观的分歧、小说的再版修改等三方面着手,寻绎《青春之歌》被主流话语叙事所遮蔽的可能性语义。下编分析了杨沫早期和青春期的认同危机,从她的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的转换中诊断她个体内在的无意识冲动,即逃避自由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张淑敏 《老年教育》2006,(12):36-37
当年看电影《青春之歌》时,我比女主角林道静的年龄还小。如今我已两鬓斑白,但影片中林道静那条洁白的长围巾,承载着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依然亮丽在我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知识分子理论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知识分子还没有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而到了列宁那里则构成了一个“大问题”。列宁从知识分子所受的教育、世界观、生存方式、政治取向等出发,对其阶级属性、社会角色与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客观地说,列宁对知识分子的指责与嘲讽远远超过肯定与表扬。这其中有内在的深层原因,是双方互动而非单方面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金庸的小说纳入知识分子写作 ,并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广阔背景下对其作出严肃的解读 ,指出金庸的小说一直贯穿着他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认为金庸的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他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自我进行审视与批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翼 《考试周刊》2014,(64):17-17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这部作品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她的成长表明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经过了一个艰苦的磨炼和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青春之歌》是一部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小说,但主角林道静在长成的道路上,留下了大量“非革命化”的痕迹,尤其是爱情纠葛中的内心傍徨与痛苦,使“革命’’染上了人道主义的凄楚与温情。正是这些因素使作品成为描述“革命”的独特文本,获得了比较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曾经建立在集体记忆基座上的知识分子人格雕像,经过这些年市场经济的风雨剥蚀,面目模糊.新世纪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从相似性的角度,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世俗欲望中沉浮的知识分子,二是身陷象牙之塔的知识分子,三是沉溺于个人世界的知识分子,四是历史世界中的苦难知识分子.通过知识分子形象谱系的梳理,不难发现,新世纪以来的知识分子书写,有一种由平视到俯视、从同情到批判的自我矮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研究中先后出现的三种主要研究范式,即:单一角色的知识分子研究、角色集的知识分子研究和场域观的知识分子研究.通过分析各自的关键特征和差异可见:由于范式流变中各范式间缺乏足够的对话和融合,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之导致理论与实践中的混乱,故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研究的范式还需进一步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的角色差距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态的大学教师应是"知识分子之柱"、"教书育人之范"、"科学研究之星",现实态的大学教师却是失格的知识分子、失范的教书育人者与矢志的科学研究者。为尽量缩小其现实角色与理想角色之间的差距,大学教师应与政府、大学等携手进行角色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