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共因完备手段——日本媒体如何严防假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新闻协会2000年6月制定的《新闻伦理纲要》指出,"在数量繁杂、信息飞速传播的社会,新闻的责任是用正确、公正的记事和评论完成公共的、文化的使命"."新闻是历史的记录,记者的任务是追求真实,报道必须准确、公正,不受记者个人的立场和信条左右".由于日本媒体长期不懈地追求和尽力保持新闻真实性,因此,日本媒体的可信度在世界媒体中名列前茅.这是日本媒体不断总结经验,在防止假新闻方面警钟长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报道的事件要具有真实性,绝对不能信口开河,道听途说,因此,记者必须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坚决杜绝虚假新闻。严格各项监督机制,要让记者从心里不愿、不敢、不能写虚假新闻。近期发生的陈永洲事情严重损害了记者职业在社会公正形象,广大同仁一定要引以为戒。本文作者针对记者如何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怎样才能杜绝虚假新闻,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记者,过去我们总是把他们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冕之王"、"正义"、"公正"等词汇联系起来.但近几年,这些词汇却变成了"红包"、"假新闻"、"狗仔队".记者的光辉形象似乎正在失去其光鲜的色彩,甚至出现了"新闻民工"、"防火、防盗、防记者"等一些说法.当下我国记者的社会形象是否正面临着一场危机?如果是,导致这一危机的原因又有哪些?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必须直面并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新闻队伍中,对“有偿新闻”一词并不陌生。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畸形产物,有悖于新闻职业道德。一旦让“有偿新闻”充斥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将损坏其引领社会舆论、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玷污新闻采编队伍的职业形象,甚至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编辑在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有偿新闻”,其实就是某些记者编辑在采、编、写新闻过程中的一种“越位”。根除这种道德失衡与错位现象,对记者编辑本人来说,  相似文献   

5.
陈乐 《新闻知识》2007,(11):23-25
记者一直被称为"无冕之王",作为普通的新闻从业人员,记者何以能得到如此之高的社会头衔?王者,具有主持公道,平衡天下的基本职责;王者之言,是公正之言;王者的立场,必定是能够一锤定音的公正立场。正因肩负着树立公正立场的重大社会责任,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代表的记者被称为"王"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6.
谈谈新闻编辑的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1997,(9)
谈谈新闻编辑的思维特征文/杨保军记者面对的是新闻事件(事实)和新闻人物,其主要任务是将新闻信息准确快捷、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地采写出来。尽可能用生动形象、且具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是记者思维活动的突出特征。但对编辑来说,面对的是大量的各色稿件,其核心任务是...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新闻敏感,即记者的"新闻眼"、"新闻耳"、"新闻鼻"从何而来,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许多记者在熟知概念或者说经验之后,仍觉得茫然、做起来仍不那么得心应手呢?笔者认为,记者的新闻敏感来自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记者如果要追求新闻的社会效益,那么首先应该明道. 明道是什么?是知晓新闻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价值追求.这就要求记者把职业道德作为从业基础,这样,记者才会秉承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写的新闻才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调查性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挖掘,旨在向人们展示新闻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它需要记者尽职尽责地展开调查工作,将新闻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在合理尺度内呈现给受众。真正的调查记者要怀有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审慎对待报道的选题和调查环节,既要质疑求证、深入挖掘,又要兼顾平衡、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0.
记者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也是民众的代言人。记者应是公正的化身,应代表社会良心。因此,记者责任重大。记者的眼睛必须敏锐,更须力求全面、客观、公正,不容“发花”,不容出现过大的偏差。记者视觉出现偏差,报道有失客观公正,恶果是明显的:轻则丢掉自身形象,重则失去其所服务媒体的公信力,引得官司缠身,更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群体恶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