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中学地理教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二是让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所发展.三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主发展.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总结形成的"讨论教学"能较好地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隐喻思维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隐喻既是一种隐性的比喻方式,又是一种认知的思考方式.除了用语言来表达隐喻思维,隐喻思维还经常以物体、图案等来传达出它的自身意义.建筑便是表现隐喻思维的方式之一.骑楼在我国,特别是岭南地区具有的重要文化标志,反映出它与隐喻思维的文化关系、历史关系和心理关系,体现了骑楼建筑的精神,承载了骑楼建筑的记忆,为人们认识骑楼建筑打开了一扇窗.隐喻思维蕴含于骑棱建筑中,骑楼建筑展现了独有的隐喻思维,让人们看到隐喻思维与骑楼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3.
实施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是地理教学的着力点,搞好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它是整个地理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就是指地理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状况,结合生活、乡土,在地理科学规律、认知规律、教学规律的指导下将教材内容优化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在呈现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广意上讲地理教材的"活化"应包括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那么如何较好地实现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呢?  相似文献   

4.
街道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和民俗风情,其活力来源于对其场所精神的传承和场所记忆的留存。在梧州骑楼百年发展史中,骑楼街道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空间特征和场所特征。骑楼街道依托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商埠文化、日常生活文化等独特的文化记忆及其场所精神。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骑楼街道存在场所精神流失与城市文化记忆危机问题。骑楼街道在建设中需要注重对场所感的营造和骑楼记忆的活化。营造逼真的骑楼街道空间体验情境、创新骑楼街道空间文化体验主题、开展骑楼街道空间参与性活动、设计并创新骑楼街道空间体验产品,是激发骑楼街道场所活力、延续骑楼街道文脉、留存骑楼街道记忆、重塑骑楼街道场所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骑楼商住合一的空间秩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城市日常生活经验产生了丰富的空间隐喻和城市记忆。梧州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是骑楼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的实践。活化后的梧州骑楼空间由原来的商业空间逐步转变为体验空间,由单一空间转换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新的骑楼空间为重塑城市记忆提供了可能。梧州骑楼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所体现出的骑楼文化保护理念、骑楼日常生活的空间生产方式、骑楼空间记忆的情感想象性,对活化岭南地区骑楼空间、重塑城市记忆具有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减轻学生负担忌两个极端 (1)忌放松式的"减负" "减负"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减负"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少学,而是使学生学得更好."减负"是减轻沉重的负担,把学生从大量"无效劳动"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其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如何实现地理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科学设计全面、具体、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这是地理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最优化的必要前提."全面"主要指三维地理教学目标,不能有所缺失.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既要更新"知识和技能"目标,更要重点加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特别是加强长期缺失的地理美育目标.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为每一节地理课导航.  相似文献   

8.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学是一种劳动,从这一点意义上说,学校就是劳动的场所."据此,稚科夫列认为,从任何意义上说,教学过程都是劳动的过程.动手教育就是这一种教学过程实践说的具体反映.它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地理名称、地理分布等地理知识,其手段、载体就是制作地理模型.通过制作速成地理模型,达到知识的迁移、内化,当堂巩固地理知识的目的.因此,我们把通过制作地理模型来学习地理知识的这一过程称作动手教育.  相似文献   

9.
锦城一成都: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所在地,位于四川中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历史悠久,2 500年前的周朝古蜀王开明九世就在此建都,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而名成都.西汉时,成都的蜀锦驰名天下,故有"锦城"之称.五代后蜀主孟昶时,在城墙上遍植芙蓉,又称为"蓉城".  相似文献   

10.
彭洪 《湖南教育》2007,(9):43-43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识记是理解的前提,是学习其他知识的支撑点与"迁移基地",是发展高一级层次能力、领悟教材思想观点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地理专题网站的开发要求 1.面向不同的使用对象 "中国地理"专题网站分为前台用户使用和后台管理员管理两部分,前台使用的用户分为两种,即学生和教师.  相似文献   

12.
骑楼在泉州近当代社会变迁中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骑楼在泉州近当代社会变迁中的发展规律,对于当代新骑楼建设以及传统骑楼遗产的保护是有重要贡献意义的。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类型学、社会学、人类心理学等理论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得出结论:在泉州近当代社会变迁中,骑楼作为一种由意象和实体组成的类型事物,骑楼意象因为机缘巧合而能同时得到两个社会的心理认同,而骑楼实体则在两个社会中必然会有分异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主要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生存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这个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须选择.地理教育要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上,以"人--自然(资源与环境)--发展"这样一条主线去组织教学."可持续发展"、"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将作为新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全国将有17个省、市加入"3+综合"高考模式.这场深刻的教育思想大变革带来了中国式的"学习的革命".从宏观的背景上来理解,它是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是高考改革的意图,也是中学教学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叶兵 《地理教育》2005,(3):34-35
一、以正合、以奇胜 "明攻为正,突击为奇". 孙子认为:作战必须要有"正、奇"的变化,才能最终赢得主动.因此,当我们面临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到了"山穷水尽"时,不妨以某一方面作为突破口,旁敲侧击,就能化险为夷,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16.
正《地理教育》期刊的封二、封三原"优秀教师风采"栏目现改为"教师心语",意在为全国地理教师提供一个展示风采、交流心声的平台,诚请广大地理教师踊跃参加。要求撰写一份严格控制在500字以内的介绍材料,其中包含地理教学中的感悟、心得、理念等,并附上主要教学成果。材料电子稿并附加1张彩色生活照一起发至编辑部邮箱dljy@cqnu.edu.cn。咨询电话:(023)65362774(办)。  相似文献   

17.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新教材中图象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象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图象的表达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不可能重新经历地球的每段历史,也不可能亲至地球的每个角落去认识世界,但所幸我们有地图,可以通过地图来看世界,通过地图认识地球的过去与现在.地图像人类历史一样古老,而且随着人类的进步不断演变.地图告诉我们的远比指导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内容多得多.地图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微缩的"世界",尽管读者抱有不同的目的,但他们都能从这个"世界"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19.
一、让地图"活"起来 1.图文结合 地理教材的鲜明特点是地理知识图像化,图像系统是地理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地图及各种地理图像形象生动且比较准确地传输大量的地理信息.有些地理知识,如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等,必须借助地图来表示;有些地理知识,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地理过程等通过设计合理的示意图一目了然.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课本的文字系统与图像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地图构建空间概念、理解地理概念、把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学生习惯于利用地图进行综合分析,做到图文互动,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发挥各学科的作用,因此,探索有特色、有价值的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情境对落实地理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有重大意义.文章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将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情境与传统地理课堂情境、思想政治课堂情境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其特征包括融合性、尺度性和过程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情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