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 ,最迟在 18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夕阳箫鼓》的曲名 ,早见之于清代姚燮 (180 5— 186 4 ) 《今乐考证》,而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 (约 1736— 182 0 )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 (现今所见者 ,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 186 0年的传抄本 )。其他一些乐谱中也有记载 ,如清代嘉庆己卯年 (1819) 《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道光壬寅年 (184 2 )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擅槽集》琵琶谱 ,光绪乙亥年 (1875 )吴婉卿的手抄本 ,李芳园 1895年编《…  相似文献   

2.
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年以前就流行于民间 ,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 ,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历史悠久的琵琶曲《夕阳箫鼓》最早的乐谱出自清代琵琶名手鞠士林的手抄谱。最早的曲名见于清代晚期姚燮的著作《今年考证》一书中 ,被列入“江南派琵琶曲目”之中 ,其产生至少应在1820年以前。“箫鼓”是古代的一乐种“鼓吹”的别名 ,是汉代以后盛行的宴乐或军乐 ,主要与鼓、箫、笳等乐器演奏。《夕阳箫鼓》描绘的即是傍晚时刻渔船归来时在船头演奏箫鼓的情景 ,但却采用琵琶来模拟…  相似文献   

3.
任可心 《教师》2012,(6):128-128
《夕阳箫鼓》原是一首著名的传统琵琶大套文曲,明清时期早已流传。根据姚燮(1804--1864)撰写的《今乐考证》一书记载,江南曾流行琵琶曲《夕阳箫鼓》。其曲谱最早见于公元1875年无锡吴畹卿的手抄本。后由郑觐文根据其意境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4.
钢琴曲《夕阳箫鼓》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在20世纪80年代对传统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不仅保留了原曲中的传统审美,也通过钢琴重新演绎了古曲中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真正实现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文章便结合笔者对中国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理解,对其创作特征与演奏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1,16(Z1):67-68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乐曲通过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宛如一幅技法精细、色彩柔和的工笔山水画卷,把江南春天静滥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美景,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使听者心旷神怡。 《春江花月夜》早在1875年以前就在民间流行,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把它收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  相似文献   

6.
从乐府体诗谈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再谈到古曲《夕阳箫鼓》《浔阳夜月》的发展过程,从中探讨音乐艺术、诗词艺术与大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名叫《夕阳箫鼓》的著名琵琶独奏曲,1925年改编为八段,通过变奏手法描绘“傍晚”、“小舟”、“箫鼓”等江上秀丽晚景,借景抒情,激起人们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题记琵琶渐出,出慢而快;箫声轻传,委婉流畅。这  相似文献   

8.
这里通过对《养正轩琵琶谱》中〔将军令〕与《李芳园琵琶谱》中的〔南将军令〕、《汪昱庭琵琶谱》手抄本中的〔将军令〕与《华秋苹琵琶谱》中的〔将军令〕的定弦法、乐段与小标、曲谱及曲谱指法比较,从而发现浦东派《养正轩琵琶谱》中的〔将军令〕应源自《李芳园谱》中的〔南将军令〕。《汪昱庭琵琶谱》手抄本中的〔将军令〕源自无锡派《华秋苹琵琶谱》中的〔将军令〕。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将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钢琴曲,音乐模仿了中国传统乐器箫、筝、琵琶、鼓、笙的音色,通过散板的运用,赋予更加自由的节奏特征,并将其模仿的乐器音色显现地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在发展、传承、创新的角度,梳理出平湖派琵琶在李氏五代的艺术积累中,确立的流派特色和传承基础;在第六代传人朱英的努力下奠定了该派艺术在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并在杨氏三代及朱英的其他学生的整理、汇集中继续发扬。特别指出其代表乐谱《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汇聚南北派众长,独成一体,李芳园在该谱中的创新思想让该流派更具艺术特色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夕阳箫鼓》作为一首经典的琵琶古曲,黎英海先生将它改编成一首钢琴曲,并且大量运用中国的作曲技法,将民族特色与西洋乐器相结合,将音乐的民族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曲子中,作曲家使用许多钢琴技法来模仿传统民族乐器来进行演奏.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其音乐形态、音乐语言及其作曲技法等方面来对其进行阐释与理解.同时也帮助聆听与演奏这首曲子...  相似文献   

12.
抄本即人工抄写的书,是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宽<山海经>抄本是目前发现的明代最早抄本.书抄于成化元年至二年间(1465-1466).吴宽抄本有很高的版本学价值,反映了明代<山海经>版本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文集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其命名方式也多种多样、各有千秋. 1.以文体命名的文集.如:<骈文类纂>,清代文学家王先谦编,选录自先秦至清末的骈文,共46卷,分上中下三编;<骈体文抄>,清代李兆洛编,选录自战国至隋代的骈文,共31卷,分上中下三编,每编又分若干类,为骈文选本中流行较为广者;<词选>,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张惠言编,选录唐、宋44住词人的116首词.  相似文献   

14.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9月,吴曾祺评选的<国文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发行.这是我国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以来第一套供中学堂使用的"国文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南音(泉州弦管)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在长期以来南音曲谱等相关历史文献严重缺失的情况下,目前发掘并公开的<明 刊三种>、<道光指谱>、<文焕堂指谱>和<泉南指谱重编>等明、清南音传本就显得十 分珍贵,为"申遗"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介绍以上明、清南音传本的基础上着 重论述了它们对我们了解、认识明清时期的南音发展状况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  相似文献   

17.
刘德海新编<陈隋>是在传统琵琶文曲<汉宫秋月>(曹安和演奏谱)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除对原曲精髓有所继承之外,刘德海还从段落结构、指法技巧以及审美意蕴等方面进行新编,这体现了他对传统音乐继承与创新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8.
明手抄本<六音字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部闽方言韵书,反映了五百年前福建闽北政和方言音系.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绪言;二、明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及其性质;三、明手抄本<六音字典>声韵调配合表;四、个别韵部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统文化》已被省内许多地区指定为小学必修内容,这套教材内容择取合理,编排精巧,寓教于乐,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理念相得益彰,广受好评。当然,天下物无全美,这套《传统文化》教材也偶有可商榷处,虽白璧微瑕,但教书育人不可有半点模棱两可,故将存疑之处辑录于此。二年级卷1.P13:自夸自败,还增一毁。(还:hái)按:"还"字古音只有huán,此处当据古音。2.P37: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相似文献   

20.
伏干 《文教资料》2008,(7):151-152
教育部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两个文件(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规定,中小学音乐课的内容应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