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与日本不无关系,文章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日本因素对孙中山民族主义信念的影响;日本因素如何影响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孙中山民族主义中济弱扶倾的精神和“恕道”精神与日本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国柱 《现代语文》2007,(6):90-90,84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的演说家、口才家。他以演讲这个强有力的武器,宣传革命思想,联络有志之士,组织革命团体,发动革命斗争。在《孙中山文集》中,十之七八是演说辞、谈话录。他的演讲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语言风格明快典雅,再加上他"中华英雄"的人格魅力、潇洒谦和的君子风度和风趣幽默的口才机智,使他的演讲独具魅力,成为中国说学史上一笔丰厚而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的缔造,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愈挫愈奋,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停步过程振兴中华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封建的新三民主主义,是孙中山晚年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革命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早期革命思想是在克服传统思想,抛弃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发展民主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的,到1906年底才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之后提出来的“社会革命”纲领。它是三民主义学说体系中鲜明显示其所属阶级特性和所处时代特征的组成部分。民生主义在旧新民主革命历史阶段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土地和资本两问题为其核心内容。民生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社会革命纲领和战斗旗帜,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向,代表了中国广大民众摆脱贫穷落后与建设富强国家的意愿,不愧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影响的经济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仅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建设中起过巨大进步作用,而且还对我们今天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秀茹 《天中学刊》2001,16(4):76-78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革命活动中,非常重视联络国内外洪门会党,他联络国内洪门进行多次武装起义,造成风云激荡的革命形势;对国外洪门的联络,使得华侨地区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策源地,革命经费的主要来源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孙中山独特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他的革命思想和人格魅力中最突出的亮点,同时也是后世的研究最感困惑的问题这一,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修正,充实、完善这一思想,使其永葆鲜活的生命力。虽然这一思想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但是,它的内涵是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值得我们不断的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他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旗帜。而民族主义又是三民主义的灵魂。本文仅就民族主义的渊源和演进过程、孙中山提出“革命排满”和“民族自决自治”的是非以及民族主义的现代意义几个方面,做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从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新的视角对孙中山的有关思想及实践进行了探讨。认为新爱国主义是其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其爱国统一战线思想及实践不断发展,逐步成熟,达到很高境界,在革命进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并且有始终一贯性、大公无私性、时代进步性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对民族形成和区分的自然力理论,奠定了其民族主义观的基础。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有着对朱元璋民族主义观的承继,又因国情的变化而有所扬弃。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有着动态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着其作为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根据时局灵活应变,将革命的阶段性、策略性结合起来的韬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孙中山,在檀岛度过了人生最为宝贵的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民主革命的思想在此萌芽,兴中会在此建立,华侨对革命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14.
和平观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和平观的内容主要包括:重新唤醒、解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赋予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将民族主义与世界和平理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予以合理解释。在实现和平的手段上,孙中山指出,应当以建立共和政体为根本方式,以民众力量为根本依靠力量。他同时主张坚决打破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军阀这两大实现和平的障碍,强调道德对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和平主义战士,孙中山以毕生之力践行了自己的和平观。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封建主义化和西方资本主义化由冲突到融合的过程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把反映民族情感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反对民族压迫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而逐步成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主义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和。在今天,民族主义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如何正确评价民族主义,如何处理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利益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坚持理性的民族主义,从政治民族主义逐渐转向经济民族主义,充分利用世界明发展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作法。  相似文献   

16.
张之光 《历史学习》2003,(10):11-12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于同年11月经上海绕道日本,扶病北上。为什么绕道日本呢?教材没有作深入说明,给学生留下疑问。笔者查阅资料,摭拾成文。一、联合日本对抗西方列强的外交战略构想是远因孙中山从事革命以来,一直幻想取得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支持。1922年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现实,加上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英美支持直系军阀打败日本扶持的奉系张作霖,掌握了北京政权,打碎了孙中山争取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革命的幻想。孙中山转向对外联俄的同时,产生了利用西…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最早是从澳门迈出国门,认识世界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在香港求学期间,澳门是其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的重要基地;香港西医学院毕业后,首次从澳门踏入社会,在澳门等地从事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革命活动。澳门是孙中山最早从事革命活动的策源地,也是他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日本独特的岛国环境造就了日本独特的民族特质,而这种独特的民族特质的根底就是日本人的“孤岛情结”。这种“孤岛情结”在日本的电影艺术中打下了明显的烙印,使得日本的电影表现出了明显的民族特色。而日本电影艺术中所反映出的类似于歇斯底里的人性扭曲值得世人的警惕,对于具有多次侵略历史的日本我们应给予密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思想理论,其内涵有一个丰富完善的过程和从功利到理性的飞跃,开放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特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终极追求。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而之所以能兼纳两种不同,与他生活的时代社会和个人特有的经历有关。在推翻皇权专制的过程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今后处理国内各民族的关系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恢复民族精神"的强调,加速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添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向近代民族发展和进步。其"反帝"主张的明确提出,弥补了早期民族主义的缺陷,推动了中华民族反压迫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政治家、革命者,一生对基督教笃信不疑,他认为政治重于宗教,提倡政教分立,而“宗教富于道德”,故又主张“以教补政”,他制定的临时约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并且平等地对待其他宗教。孙中山还拿宗教和科学对比,认定“科学较优”。我们从孙中山身上看到了作为革命先行者的他有着宗教徒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