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心理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就是知、情和意(意志)。既然如此,那么就应有三种科学来研究它们。知,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意志,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情,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审美教育就是指为了培养人在接受正确理解、评价和创造活动中对美好崇高事物判断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日臻完善。审美教育不仅诉诸情感,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在中国已经提出了很多年,音乐因其特有的情感特性而成为进行审美教育的优质媒介之一。审美教育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个体审美能力,也即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知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应当在教学中借助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审美形态,使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赵晓春 《现代语文》2008,(10):105-10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他认为“没有关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为此,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各种形态对人施加影响,以唤起美感的方式对人进行教育。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认知、情感、意志)全面发展,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目光短浅之功利主义观念的流行,导致重科学轻人文教育的大行其道。此一教育模式对学生内在品德心理结构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如果对此问题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则必将能够帮助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同时也必将能够促使我们认清重科学轻人文教育的危害,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改革的伟业当中。一、品德心理结构三要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是由"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三种成分构成的。品德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因而也必然由知、情、意这三者构成: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语文版的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的分量,而且选取的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古诗文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荷塘月色》教学中,让学生发现朱自清文章的美,固然简单。然而,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其他各种美的形态对于人施加影响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聪明才智和整个精神面貌。审美教育在本质上又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以美的事物来陶冶和感化人的情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变得高尚,塑造完美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陈加理 《学苑教育》2012,(20):34-3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知美、爱美、创美的一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引生入境,在读中感知美、享受美,怡情怡性:披文以入情,设疑启迪;立足教材,抓住美育因素: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审美环境;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美”就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情感融人文本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怎么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科学。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人类是按照美学的规律去改造世界的。审美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直觉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人们辨识并寻求真、善、美的事物,在情感上使人自觉地热爱并珍视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13.
谈美论趣     
美是一个格调很高的上位词,又是一个最为流行的高频词。在真善美三个人类普适价值词汇中,美最难把握,也最容易误解。理解孩子审美过程,培养孩子正当的审美情趣,提高孩子高尚的审美能力,家庭责无旁贷。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说:"真是思维的目的,善是意志的目的,美是情感的目的。"确然,美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它是人一种目的性行为,将伴随人的一生;它又是一个人情感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享受功能,能改善一个人的情操。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是今天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欣赏美的能力教育。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席勒曾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因此,语文教学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生告诉我们:人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三部分。所谓知,是指人们认识客观对象的规律性、必然性的能力;所谓情,就是指审美能力,即一种肯定性的情感评价;所谓意,则是反映主体的意志、愿望的意志力。三者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组成一个健全的心理整体。一旦失去其中某一方面,人的心理状态将会失去平衡,其他两方面也将受到抑制。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生理机能逐渐成熟,心理也处于剧烈变化之中。加之,如今的中学教育“惟智是举”的现象颇为常见,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给社会带来的隐忧不小,如厌学情绪的滋长、犯罪率的上升等。因此,健全中学生心理结构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得以健全呢?  相似文献   

16.
美育,顾名思义,又称美感教育,旨在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趣味,陶冶心灵,健全人格,从而提升人的境界。美育是塑造人灵魂的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完成由本能情感到审美情感再到理智情感的建构过程,因此,美育对人的意义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是美的艺术,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音乐中体验美、感知美,进而使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本文探讨一下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严少卫 《江苏教育》2013,(10):13-15
审美,应是文学教育的主体坚守。在散文教学中应当以"形象的直觉感知美"、"情感的融合体验美"、"联想和想象再造美"为三个基点,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审美对象的情感,再造审美对象形象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必须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决定的。 人格作为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包括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其中,知,是指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情,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情操、情趣;意,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格;行,是指一个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这就是说,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他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该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坚韧的意志品格。  相似文献   

20.
赵其坤 《现代教学》2015,(Z2):60-64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欣赏与表现活动,在学习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艺术教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是通过美的形象以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这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来塑造人的知情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