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叶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诗剧《莎尔美》在情节、意象、文体上均有独特的艺术创造。全面地分析《莎》剧的艺术个性和文体风格,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跨越国界的影响,而且对于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王尔德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弗·施莱格尔的浪漫主义莎评在世界莎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浪漫主义文学主张中将莎士比亚戏剧视为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对莎剧艺术成就的认识是世界莎学宝库中的不朽遗产,对我们认识莎剧的艺术价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莎乐美》是王尔德用法文写成的一部独幕悲剧。它无论在主题还是在结构、意象、舞台效果和文体语言等方面都颇具新意,集中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莎乐美》是王尔德用心弹奏出的一曲凄婉的唯美之歌,是王尔德悲剧创作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通过对莎乐美这个唯美形象的塑造,阐释了他创作中的唯美意识,即具有"艺术美"的莎乐美体现了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原则。但褪去唯美这层薄纱之后显露出的则是王尔德对现实社会的妥协,即王尔德借莎乐美的悲剧结局,抒发了他处于困境中的悲剧性唯美情怀。  相似文献   

5.
台湾莎学的发展是在梁实秋、虞尔昌、颜元叔、朱立民等学者的努力下发展起来的。梁实秋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虞尔昌补译了朱生豪未译完的莎士比亚历史剧,合成一套完成的《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出版。近年来,台湾除了出版了多种台湾译者莎作译本外,还出版了多种大陆翻译的莎剧译本和《莎士比亚全集》。颜元叔和朱立民主要从事莎士比亚评论和研究工作,彭镜禧等人的莎学研究在近年来较有影响。台湾的莎剧演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台湾莎剧演出主要以话剧和京剧为主。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莎学交流也日渐频繁。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中对《圣经》典故的援用,认为,莎剧深受《圣经》所体现的基督教文明的影响,对《圣经》典故的巧妙援用,对于增强莎剧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人物个性化,使作品具有深邃的文化底蕴都起到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洪深根据王尔德名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译而成的《少奶奶的扇子》一剧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与艺术成功,但是在当时以新文化救中国的时代洪流中,站在时代前沿的洪深,对王尔德该剧中的唯美主义元素的接受出现了部分的"不应",其结果之一就是无意中将原剧中的唯美主义者奥古斯都勋爵改编为一个中国式的"王八"形象。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作为“世界梦幻工厂”的好莱坞又掀起一股巨资竞拍莎士比亚戏剧的热潮,好莱坞缘何对莎剧青睐有加?与戏剧舞台艺术相比,若原封不动地把莎剧搬上银幕,必会“台气”太重,有损于电影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审美情趣。将其改编成影片时,应该怎样在基本保持原剧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更全面、真实而又灵巧地再现莎剧艺术风貌?本文从莎剧的主题、情节、个性、台词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莎剧向银幕转换出现的些许情况和认识做了总结、阐明。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也是唯美主义大师。童话是他尝试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文体,也是使其被文坛接受的作品。本文以其《快乐王子》童话集为文本,从文体学这一崭新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王尔德童话的词汇句法特征、修辞特征、语境特征和其产生的特殊文体效果。这为挖掘文本的美学价值提供了客观依据,使我们能更好的鉴赏文本,探讨它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麟斐  樊华 《双语学习》2007,(9M):177-178
王尔德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也是唯美主义大师。童话是他尝试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文体,也是使其被文坛接受的作品。本文以其《快乐王子》童话集为文本,从文体学这一崭新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王尔德童话的词汇句法特征、修辞特征、语境特征和其产生的特殊文体效果。这为挖掘文本的美学价值提供了客观依据,使我们能更好的鉴赏文本,探讨它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置换修辞手法在莎剧中屡见不鲜,丰富了莎剧的内容,生动了人物的语言,而且英汉语中的置换修辞格大致可以对等。通过对莎剧《仲夏夜之梦》中英语置换修辞格的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转换修饰位置,保留原修饰方法和转换修辞格三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现在他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有充分的体现,主要包括艺术与形式,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三个方面与其艺术观相对应的王尔德的人生观,在其入狱前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艺术与人生的冲突和融合也就是王尔德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断被以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搬上银幕,本文从莎剧本身的商业化和娱乐性及《罗密欧与朱丽叶》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来论述这部16世纪的诗剧为什么在今天仍然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4.
刘映希 《广西教育》2012,(23):100-102
以《哈姆雷特》两处有关Ophelia的文字翻译为例,通过评析梁实秋、朱生豪、方平和卞之琳的译本,对莎剧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讨论,指出翻译莎剧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和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15.
以《哈姆雷特》两处有关Ophelia的文字翻译为例,通过评析梁实秋、朱生豪、方平和卞之琳的译本,对莎剧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讨论,指出翻译莎剧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和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16.
自莎剧《李尔王》始,在英国文学嬗变中,"李尔的荒原",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背景、意象或文化符号,不仅获得了启发人进行社会批评与艺术之思的功能,而且获得了整合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动力功能。  相似文献   

17.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创作于1600—1601年。直到现在,依然震撼人心,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在带给人们无尽悲痛的同时,作品的艺术魅力尤其征服了读者,并受到广泛的研究。笔者仅从《哈姆雷特》的思想性、艺术性入手,简述莎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从形象、情节、语言三方面,反映出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观的丰富内涵。王尔德的文学创作并非都是“为艺术而艺术”,《快乐王子》既是唯美主义又具有现实批评主义性质,是两者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19.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和文学理论的关系,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唯美主义和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然而王尔德的理论体系不仅仅是这么一点,吴刚教授所著《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综合专门论述王尔德文艺理论思想的专著,从王尔德理论中批评及批评家的功能和位置,艺术和道德,艺术和自然,艺术和社会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王尔德的理论体系。这种研究角度和方法为王尔德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快乐王子     
“快乐王子”是英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剧作家、诗人、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他认为艺术是真实的。王尔德最重要的作品是戏剧创作,主要有《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一个无足轻重的妇人》等,其中很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