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银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唐代文史,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唐朝与古代朝鲜半岛文学关系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崔致远研究》(韩国翰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韩文版)、《桂苑笔耕集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与《唐与新罗文化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等专著。目前正在从事亚洲古代汉文学及唐代笔记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周边诸国中,新罗与唐的关系最为密切。有关唐末与新罗的往来,中韩史籍多语焉不详,或付诸阙如,唐末来华的新罗人崔致远的诗别集《桂苑笔耕集》及韩邦所辑崔氏部分佚,真实记录了唐末与新罗官方及民间交往的重要史实,为考察唐与新罗的关系史增添了可信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3.
关于崔致远在唐及第后至归国前的仕宦经史料记载多有出入,尤其是在及第后何时入仕、入仕的方式及入幕后的经历记录相互矛盾,为了更清楚地还原崔致远这一时期的经历,本文从唐朝中晚期的铨选制度入手,厘清史料记载中的龃龉之处,确认李朝徐有榘的《校印桂苑笔耕集序》里的记载更为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曾指出,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关于中和年间徐州、泗州之兵争的记载,“实为最佳史料”。本文通过对《桂苑笔耕集》相关史料的笺证,指出这次“兵争”实际上就是中和年间发生的徐州和扬州两个强藩为了争夺泗州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文章对这个事件做了具体分析,主要分为二个问题:一、徐、泗、扬之争的经过。二、兵争的结局。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桂苑笔耕集》对于唐末历史研究的巨大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韩国9世纪作家崔致远游宦大唐10余年,著作颇丰,回国后状进于唐者达28卷之多;其回国后尚有《上时务书》、《四山碑铭》等多种著作传世。然宋以后除《桂苑笔耕》20卷完好外,其余作品在中韩两国或散或佚,寥若辰星。崔氏现今传世的作品,当以《崔文昌侯全集》所收最为完备,是今日流行的崔氏别集中最好的本子。  相似文献   

6.
在朝鲜历史上,“书院”二字在新罗末年就出现了,此时正当我国唐末五代之际。《三国史记》卷四六《崔致远传》:“崔彦为年十八入唐游学,……四十二还国,为执事侍郎瑞书院学士。”但它是掌管国家机密的事务机关,与后世的书院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宋许景衡《横塘集》原有30卷,明中叶以后散佚。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20卷,缺佚颇多,仅从《东瓯诗集》收入佚诗1首。《全宋诗》、《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辑得一些佚作。今从《东瓯诗集》与《东瓯续集》辑得诗4首,从《四库全书》辑得文3篇,从《永嘉集·内编》辑得文1篇。  相似文献   

8.
32年来月人词共出版5部100卷5000首四创词史最高记录本刊讯当代著名词人、词学家,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中华词学研究室主任、西安诗词学会会长、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月人高级编辑(教授)的第五部词集——《月人词集.五》(2006-2010)共20卷1000首被省文史馆列入陕西诗文研究丛书,由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于2011年4月公开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
元代中后期,皖地宁国(宣城)、徽州二路诗文家辈出,群星灿烂。在宁国诗人群体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显郝的诗文世家,即宣城贡氏。贡奎有《云林集》六卷附录一卷、贡师泰有《玩斋集》十卷拾遗一卷、贡性之有《南湖集》二卷存世。祖孙三代著名诗坛,其各自生平及家族传承,诗文集之板本源流、散佚辑佚、题材内容、艺术价值亟待综理考辨,论证判定。  相似文献   

10.
《盐法疏》、《(致身录)序》、《(牡丹史)序》三篇为焦珐集外文,《赠王东崖先生》、《长至阁中谒拜先师有述》二首为焦弦集外诗。这些集外诗文对人们认识焦珐的诗文创作、经世思想、道教思想、生平交游乃至明末社会、文化诸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值得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11.
权德舆 ,中唐文坛诗文创作大家 ,韩愈等人对其评价甚高 ,并推举其为中唐文坛的“盟主”、“宗匠”。今有《文集》五十卷存 ,其中诗十卷 (含赋三篇 ) ,各体文四十卷 ,规模与韩愈文集相当。读其诗文 ,可以发现其思想成份比较复杂 ,儒、释、道三家兼而有之 ,三者之中又以儒为根本 ,去沟通、融汇释道。  相似文献   

12.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4岁应神童举及第,但仕途不遂,40余岁仍官盈川令。有《杨盈川集》10卷。杨炯虽不是唐代诗人中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所传诗作也不多,但一首《从军行》使他在初唐诗坛不同凡响,这首诗代表了唐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他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年少时,家境贫寒,常以打柴度日,由于他发奋苦读,才思敏捷,少时即以文才名世。其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尤以《别赋》、《恨赋》为后人称道,今存有《江文通文集》四卷。江淹中年入仕途,曾任主薄、参军、郡丞、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等职。齐朝时官至吏部尚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为醴陵侯。62岁去逝,梁武帝穿丧服,举哀礼,赐予他谥号为“宪”。江淹故里在今民权县江集树,据现在《…  相似文献   

14.
1982年为编写《是文物同》,特聘请龙潭退休教师湛志葵光生为主纂。初稿完成后,湛老回龙潭,临走时赠我《倦游楼诗文集》(卷六)残书一本。当时因工作繁忙,无通顾及。1987年后,因某种原因而得用,放将文集中的“龙潭八景诗”和“龙潭山水歌”整理成章。《倦游楼诗文集》为湛百瑞著。《淑浦县志》载:“湛百瑞(字国卿),龙潭人。清·宣统元年(1909)举孝廉方正,咨送朝考。”1924年任湖南省参议,后任营盘山高等小学校长。善诗、词、歌、赋及书法,著有《倦淤楼诗文集》共六卷。龙潭“崇实书院”至今仍保留他宣统元年所书“大学之基”…  相似文献   

15.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北宋元?诗人郭祥正存诗约1400余首,收辑在其诗集《青山集》的诸多版本中,《青山集》在长期流传中,其版本众多,所收诗文在内容、数量上也不尽相同。其次,《续集》或七卷或五卷,为《青山集》最大疑点,经考辨乃为宋人孔平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遣悲怀》三首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为追悼亡妻韦丛所作的组诗。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元稹登科授校书郎职,并与二十岁的韦丛成婚。宪宗元和四年(809)七月,韦氏病卒,时年二十七岁。爱妻“忽分形而独飞”(《祭亡妻韦氏文》)后,元稹悲恸至极,陆续写了许多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的悼亡诗。他后来在给白居易的信中说:“不幸少有伉俪之悲,抚存感往”,“成数十首,取潘子悼亡为题”(《元氏长庆集》卷三十《叙诗寄乐天书》)。  相似文献   

18.
朝鲜古代小说的滥觞,是9至10世纪的《新罗殊异传》中的志怪、传奇一类的作品,如《竹筒美女》《首插石楠》《虎愿》《仙女红袋》(又名《崔致远》或《双女坟)》等。在这些作品中,《仙女红袋》和《金现感虎》(又名《虎愿)》中的女性形象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善良、宽容的品质和忍辱负重、坚韧持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梁份《怀葛堂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前十四卷为杂文,末一卷为诗十二首,漫游杂录十一条”,《清史稿》谓梁份“著有《怀葛堂文集》十五卷”。今存于国家图书馆之《怀葛堂文集十四卷诗集一卷》(以下简称国图本),殆为清修《四库全书》时江西巡抚采进本,署“南丰梁份质人著,同学诸子校”,特多评语,附于各篇之后。书前有姜宸英、王源序,前十四卷收文共一百四十七篇(其中《送朱修龄序》缺首页,  相似文献   

20.
张燮年表     
晚明作家张燮诗文集五种,多达二日多卷。张燮又著有《东西洋考》,辑有《汉魏七十二家集》、《初唐四杰集》(骆集一种生前未及刻)数百卷,又拟编《唐贤七十二家集》、《闽中艺文志》,未竞。笔者撰著《张燮年谱》二十余万字,另成《张燮年表》一篇,先飨读者。《年表》没有详细考证,也没有更多书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