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是大规模分省命题的第三年,含全国卷在内,一共推出了17套高考语试题,自然也就有17道高考作题目问世。三年的自主命题,似乎摸到了路子找到了感觉,今年的题目多元与开放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前两年.其巨大的包容性.要写什么都可以拐到题意上去,无论什么地点、时间、人物、事件、领域.都可以绕出一个光明的尾巴、辉煌的结局、理想的未来,从而体现高深的立意、独到的见解。如果硬是求真求实、发自内心,比如上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考生要写出自己对异性同学的真情实感,写出欲望的冲动,这样犯傻遭致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恐怕这次高考就要栽在这篇作上了。  相似文献   

2.
作一直是中考试卷中的“半壁江山”,展望2006年的中考作命题趋势,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已经过去的2005年的中考作试题,从中感受2006年中考作命题的律动。  相似文献   

3.
[全命题作文类] 1.从小到大,我们曾经多次被他人看做“宝贝”、称为“宝贝”。那一声声的“宝贝”.留给我们多么温暖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试题,特别是2008年作文题目,令人清晰地感受到命题风格的变化,正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好一派春色满园的新气象,不仅给人们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和写作的激情,而且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有价值的思考和更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刘振华 《学语文》2006,(5):25-26
一、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出现的背景 1、“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政策,使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的出现成为必然。 至2006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进行了语文自主命题,分省命题要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体现地方特色”为主旨,而各省命题人不可避免地又要在高考试卷中打上自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试题,总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说纷纭的讨论之余,专业、深入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视点”,我们约请多位语特级教师或高考作阅卷专家对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作的命题、立意、体以及考场作的得失和复习备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考前,笔者给某报推出的2006年最后一期高考模拟题命制了作文题,是由一组关于读书的言论和现象引出的“读书”话题。几天后,当高考作文撩开它神秘的面纱时,这个题目竟然和高考题的全国卷之一的作文题目如出一辙,和安徽的题目“读”也形成紧密相连的子母关系。为什么有这种巧合呢  相似文献   

8.
任维东 《广东教育》2007,(3):23-25,33
纵观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17道作文题目,我们发现一种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新题型横空出世,两套全国卷作文试题采用了非常独特的供料题意作文形式。从写作实践看,这种作文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材料作文审题偏难、话题作文开口太宽的问题。这种作文方式,与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作文的内容侧重材料的含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它与话题作文类似,但没有给出话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这样命题的好处是既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同时又有利于减少猜题、押题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2006年的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审视200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时,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话题作文,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不再。全国18套语文试题中,竟有12套试题采用的是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的形式,而采用话题作文命题的仅有6套。作为高考命题的风向标、导航塔的全国试卷,没  相似文献   

10.
【作文题目】 1.片段作文: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不少于200字。(10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在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比如: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小数点,一道小程序,一次小错误,一处小破绽……忽略是常有的,后果有大有小,有些事情忽略了也无大碍.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形成伤害,酿成大错。有些时候,我们正在忽略的,可能就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万众瞩目的2006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已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各省各地的题目可谓异彩纷呈,综而观之,呈现出以下五大特性:第一大特性:开放性开放的国度、开放的时代、开放的视野引领高考的作文题目不再拘禁于一时一事,而是洪阔高远,大气旷达。(一)开放性首先表现在话题的开放如,北京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这个话题的范围相当开放,作为“符号”,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既可以小到日常琐碎,又可以大到历史事件;既可以追溯久远的历史,又可以畅想不远的将来……只…  相似文献   

13.
高考的面纱刚一撩开,人们最关注的就是作文题.如果说2004年高考是分省命题的一次尝试,各地命题的共性还大于个性,那么2005年的自主命题不仅省份更多,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离全国一统的局面更是渐行渐远.多元化的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标志着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结束.所以,从作文命题的整体特点看,2005年的题目可以借用其中两个作文题概括:一枝一叶一世界,今年花胜去年红.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高考数学试题有36套之多,纵观这36套高考数学试题,继续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原则,体现“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命题思想。重视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同时突出主干知识和数学能力的考查,传统题目居多,但也不乏新题,题目的设计对空间想象、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往年有所提高。同时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转化、表达能力要求仍然较高。继续以数学为载体,考查学生在数学概念迁移到不同情景下挖掘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与前几年比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促进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指导高考作文教学将会产生较大影响。认真审视与分析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分析近几年中考600字大作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全命题”中考作文是最基本的命题形式。命题作文,无论作文题目的长短、深浅,熟悉或陌生,抽象或具体与否,所命的作文题目,都具有展现自我、展示个性、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的倾向,题目和要求具有互补性、暗示性、标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每一年,高考作文都是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全国高考中.出现了18个不同的作文题目(其中含备用卷)。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也相继刊登了部分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同时,各地也组织了作家、教师等各行各业的人士.以高考作文为题.写出了很多优秀文章。 我们将这两都分文章集束起来.做一个统一的展示。由于国家相关政策、法律等原因,我们不能将每一种题目的作文都搜集到,但我们相信,目前能够展示给读者的,都是优秀作文的代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好的文章题目是文章的中心,犹如人体之前额和眼睛,往往可以深化文章的主旨,吸引读者的眼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纵观小学生习作的题目,大多数拘泥于传统的命名格式,或者习作结束后才草草拟题,应付了之,缺乏深度与新意,令人担忧。小学生习作题目撰写的策略有:一是巧借经典,彰显浓浓诗意。二是妙用符号,体现童心童趣。三是两极对话,包蕴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19.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唇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相似文献   

20.
孙绍新 《现代语文》2008,(5):103-103
近来,在批阅学生日常作文及考试作文过程中,屡屡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作文题目写得过于偏左或偏右,给人极不雅观的感觉。另据有关资料报道,每年的中考,高考总能见到为数不少的考生,他们还恪守小学教师“要在作文纸的第一行空四格从第五格写起”的写作要求,把作文题目写的偏于一侧。学生的书写表现,不仅因缺少美感而显得很不雅观,还给阅批文章的教师一种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不良印象。这是个挺普通又有代表性的问题,应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同学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