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萨法维王朝时期,伊斯兰教完成伊朗化过程,以此形成了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为了争夺领土和宗教影响,伊朗与西邻奥斯曼帝国进行了漫长的战争.两国关系制约和影响了伊朗的内政改革和外交战略,强化了伊朗对什叶派的认同.促进了伊朗民族精神的统一,同时奠定了今天伊朗的西部版图和西部边界.  相似文献   

2.
沙皇俄国原是个闭塞的内陆国家。从彼得一世开始的历代沙皇都把征服欧洲作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重点,夺取出海口是彼得一世及其继承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俄国在向欧洲扩张的道路上,遇到了三大障碍:在北方,瑞典掌握了波罗的海霸权,使俄国无法利用波罗的海自由出入大西洋;在南方,奥斯曼士耳其是黑海的霸主,俄国无法通过黑海进出地中海和大西洋;在西方,波兰挡  相似文献   

3.
現在土耳其只占有小亚細亚全部,阿尔美尼亚西部和巴尔干半島东北沿馬尔馬拉海的一角,①这是十六世紀末地跨欧亚非三洲洋洋大帝国的殘形。当时有二十个不同的种族,有三千万以上的人口,左右着欧亚非三洲国际局勢。奥斯曼士耳其人在十三世紀中,侵入小亚細亚只有420帳,②人数很少,他們是封建游牧民族,吸收了塞尔柱土耳其人,团結了伊斯兰教徒創立了强大的軍队,掠夺人民,兼并邻国,在各社会經济基础上經三百余年建立起一个龐大的封建軍事联盟大帝国。至十六世紀末,侵略战爭开始失敗,苏丹和封建主加强对农民和異教徒的压迫与剝削。十七世紀发生不断的广泛的人民起义,土耳其人即加强以苏丹为首的封建专制統治机构鎮压人民;封建主割据势力也逐漸滋长。到十八世紀以后,俄罗斯支援土耳其帝国中被征服人民的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4.
一、土耳其帝国形成的原因: 资产阶級的某些历史学家,認为土耳其帝国的形成与扩張,应归功于前十代精明强悍的苏丹,能够开疆扩土和躬亲庶政。这种主观主义者力求抬高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認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偉人是唯一的原动力,完全否認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他們不了解在历史上的所謂偉人,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要了解帝国形成的原因,就得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关系,以及形成帝国的条件,單純地根据偉人史观是不能說明帝国形成的原因。也有些资产阶級史学家,从社会关系来說明帝国形成的原因;他們認为土耳其人入侵欧洲,不为傳布伊斯蘭教,而都是为了掠夺土地財物和奴隶。这种認識,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 具体讲述奥斯曼土耳其兴起概况及其扩张过程,使学生了解它是继罗马、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使学生认识奥斯曼上耳其对外扩张的结果延缓了被征服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阻碍了东西方的贸易、文化交流。二、重点难点: 重点: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和扩张的原因及其征服后果。难点:军事采邑制度的特点。三、教具: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地图:《君士坦丁堡》略图。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谁?2.为什么说伊斯兰教的产生有利于  相似文献   

6.
土耳其作为中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自18世纪以来在发展道路上具有许多鲜明的特色,它为那些仍在政治动荡中挣扎、在现代化道路上蹒跚前行的中东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土耳其与中国有着相似的经历,土耳其的现代化转型同样对处于转型期面临诸多挑战的中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18世纪以来土耳其的国家发展历程,然后总结归纳土耳其国家发展道路的特点,最后分析土耳其国家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是伊斯兰国家世俗化的典范,其政治文化世俗化道路尤其为中东伊斯兰国家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研究这一课题,首先介绍土耳其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发展历程,然后根据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土耳其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影响,最后对土耳其的政治文化世俗化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8.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修订后增加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节,是十分必要的。讲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衰,有助于了解中世纪西亚、北非、中东和巴尔干地区诸国的历史变迁,对于了解发现新航路的原因,以及沙皇俄国与土耳其在黑海沿岸的争夺和近东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以一节的篇幅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衰落及其对外征服的后果作了交待和分析。对东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和西亚、北非、巴尔干诸国的变化作了介绍,对奥斯曼土耳  相似文献   

9.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十六世纪发展到极盛,十七世纪开始衰退至十九世纪已全然衰落而趋解体。欧洲列强为抢占这个庞大帝国的“遗产”并树立各自在远东的优势地位,展开了长期的外交与军事角逐,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称之为“东方问题”的严重而复杂的国际争端,乃至成为整个十九世纪外交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初,希瓦汗国建立后很快与俄罗斯帝国产生了关系。从16-17世纪,两国的政治经济交往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从18-19世纪,除了贸易之外,俄国逐步使希瓦汗国在政治上臣属于它,对希瓦汗国发动侵略。19世纪下半叶,希瓦汗国最终成为俄国的附属国。  相似文献   

11.
During the rapidly changing political atmosphere of the 1910s, the practice of sanctioning scholastic knowledge began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yearly selection of textbooks due to political contingencies. The study shows the procedures of approval and disapproval practised by the Grand Council of Education and the Copyright and Translation Office through archival pursuit i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material is constituted by documents of the textbook selection commissions for approval and disapproval practices, and rejection petitions written by textbook authors, as well as the incorporation of supportive primary sources such as records of parliament sessions, and critical books and articles on education from the Second Constitutional Period (1908–1918). Tracing a path through the Ottoman archives, the study pursues the frictions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the Office in the political ambience of the period and exposes the inefficiency of modern bureaucratic units crippled by favouritism and corruption. Thus, it reveals that the well-organised curricula and guidelines in modern schooling did not always yield uniformity. It contributes to questioning the overemphasised impact of modernisation of education, which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smooth progression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2.
As a result of developments in public education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 Ottoman state, pedagogic professionalism began to direct school studies by setting scientific discourse against conventional epistemology. However, the strong conviction that the late Ottoman Empire was secularised progressively over years leads to the neglect of the tensions and conflicts in active authorship, and nullifies the role of textbooks as battlefields for ideolog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ensions and resistances to modern knowledge that were deemed to be transferred in a smooth transition from the old to the new epistemology,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literatur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scursive views in the general history textbooks. The contrasting conceptions of history, the first man, civilisations and tribal societies demonstrate the failure to form standard school knowledge in the Second Constitutional Period.  相似文献   

13.
古琉球王国与中国有着长期交往和密切联系。到明代,前后持续长达300余年的倭寇之惠对中琉关系影响巨大。倭患使明政府的册封和琉球使团在华朝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并影响到中琉之间封贡贸易的进行。琉球政府协助明朝驱逐、抗击倭寇,促进了中琉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明代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人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同时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嘉靖年间,作为明朝藩属的安南政局动荡,引起了同宗主国之间关系的紧张。明朝内部,对如何解决安南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最终决定由毛伯温率兵出讨。明政府采取军事威慑、政治瓦解的方针,最终妥善解决了安南问题。这是明朝处理边疆问题的一次崭新的尝试,为妥善解决番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承载了重大的政治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讲,隐士的存在是一个政治问题。明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及由此引起的士人与皇权的激烈冲突,是这一时期隐士数量较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明代官箴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重视官员的从政道德,注重官员的修身养性,而且还涉及官员从政的方法与规则,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明代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鸣凤记》是明中期三大传奇之一。在此剧中,作者以史董之笔开时事剧之先河,着力刻画了严嵩一党的骄奢淫逸、横虐残暴,展现了"双忠八义"的忠勇刚强,又通过间接描写隐晦地表达了对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讽喻之意。《鸣凤记》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在敷演时事的同时,又道出了历代士人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9.
明代封建皇权极度膨胀,在司法审判权方面主要通过奏裁、复核等形式使之权力进一步扩大,并形成明朝宦官参与司法,代皇帝行使审判权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从先秦到宋元已有女子擅长文章辞赋的记录,但明代能文的女性人数以及文章存世的文献数量显然更为丰富,她们在文章诸体上显示的才力也较为多彩多姿。与吟咏性情的诗词相较,论辩序跋赞戒等文体似更需要以擅才学、广社交为条件。明代女性抱有撰文的热情,且名篇如林,这与她们在家庭内外文学生活氛围的局部改善有关,以至敢于肯定"著文章"并非女子的"分外事",由结社带来的社交空间也增加了文章应世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