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精湛的艺术技巧融于一体,是培养语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重要资源.人教版高年级语文教材收编古诗共20首(每册5首),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亲自感悟到要真正达到课标对高年级占诗学习的要求,应抓住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小语教材七至十册,选编了34首古诗。高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经历理解、体会、欣赏三个阶段。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懂古诗中一词一句,理解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懂得诗人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情感的,让学生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富于表现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下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理解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是各年段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到了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查字典初步弄懂古诗中一些字词的意思,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与学习方法: 1.抓诗题与诗句的联系高年级课文中34首古诗除有3首用《杂诗》《绝句》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精湛的艺术技巧融于一体,是培养语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重要资源。人教版高年级语文教材收编古诗共20首(每册5首),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亲自感悟到要真正达到课标对高年级古诗学习的要求,应抓住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低年级是儿童学习古诗的起步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古诗学习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一、部编版小学低年级教材古诗选编分析部编版低年级教材共收录27首古诗,编排上注重循序渐进,主要表现为数量和篇幅逐渐增加、体裁从单一到多元、理解难度由浅及深。与高年级教材相比,低年级教材中古诗的选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观看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古诗两首》视频.在这堂课上,林老师做了大胆尝试,让六年级学生重新学习四年级的古诗.为了适应高年级学生,林老师在教学目标上重新调整,凸显了以表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一探究景语,感悟情语 (古筝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首古诗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离别时的情感.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分别时悲伤的心情. 师: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两首诗中有"情"字吗?  相似文献   

6.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古诗教学可使学生丰富词汇、增强语感、陶冶性情、拓宽视野、激发想象。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选编了古诗三首,即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王维的《鹿柴》、王安石的《梅花》。这三首五言绝句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很有特色。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已有一定的基础,此时的古诗教学,应在学生读懂诗意的基础上,重点领会古诗的意境,想象、品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听诵结合,明了诗意古诗教学,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诗歌教学要求是:"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运用各种朗读技巧来体味古诗的意韵是高年级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曾指出:"小学古诗文教学既要重视诗词人文内涵的挖掘,同时,也要注意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然而,在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却存在着理念落后、目标模糊、方法陈旧、训练单一等误区.本文试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旨在探寻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策略. 现象扫描: 目前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课型: "讲解传授型":有些老师认为古诗(词)意境深远、语句精练、语意含蓄,小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于是课堂上通过教师的逐字逐句讲解,分析古诗(词)意思,揭示古诗(词)内容,呈现古诗(词)中心.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分量.苏教版古诗词在课本中所占篇幅比例大约为8%.到了中高年级,大多以《古诗两首》的题目出现。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1~6 年级,共编排了73首古诗,这是小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古诗的内容,大体可分为送别诗、写景诗、言志诗、抒情诗等.教学进入到6年级时,为了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古诗温故而知新,我采用教学一首古诗,连接一首类似的古诗,搭建一个学习古诗的平台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辑录的古诗,都是我国历代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教学时,必须摒弃那种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使学生逐步达到“不需教”的境界。本文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中的《古诗三首》,第十二册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为例,谈一谈小学语文六年制高年级古诗教学的建议。一、重视预习,初步感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于学习上亦如此。古诗写于久远的历史时期,存在了许多难以…  相似文献   

12.
古诗群文阅读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在古诗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小学高年级古诗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利于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小学生学好古诗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在遴选、编排古典诗词时,常以"古诗两首"的方式呈现(人教版高年级也有"古诗词三首"的形式)。入选的古诗词或主题相同或情感迥异或策略相仿,易于学生以联系归类、对比辨析的方式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在洞察编者创编意图基础上,尝试运用整合策略进行古诗教学,达成"1+1>2"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古诗教学应以内容为核心,紧扣诗歌情韵深入整合;以表达为本位,洞察写作方法深入整合;以诗人为线轴,依循创作风格深入整合,借助于整合策略让古诗教学1+1>2。  相似文献   

14.
陈冬梅 《现代语文》2005,(3):28-29,27
"古诗"是魏晋以后人们对汉末流传下来的一批无主名五言诗的总称.据梁朝钟嵘言,他所见者犹有五十九首,梁昭明太子萧统纂集<文选>,从流传的古诗中选出十九首载入书中,而冠以<古诗十九首>,后人沿之,遂成为这十九首诗的专名.<古诗十九首>以其浓郁的抒情特色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曹旭说"<古诗十九首>是一组美丽而悲怆的诗."陆时雍<古诗镜>亦评其是"深衷浅貌,短语长情."<古诗十九首>正是以五言诗的特有形式所抒发的作者内心那种凄凉哀怨悲怆的情感深深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使"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这种悲凉凄怆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学生语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毕业复习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诗文较多,内容各异,复习效果常不尽如人意.以语文S版教材为例:在课本中完整出现的古诗共74首,其中课文中40首,<语文百花园>中34首.对于这些古诗,除了背诵、默写.还要掌握作者、朝代、字词、诗意等.传统的复习方式是学生一首一首死记硬背,老师反复强调、检查,师生都很疲惫,而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改变古诗复习枯燥无味的沉闷局面,使学生乐于积累并积累得更有效呢?我尝试将古诗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融复习于游戏、比赛、研究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语言教材里,编选了大班用的四首古诗。这四首古诗是《一望二三里》、《咏鹅》、《春晓》、《悯农》。除《咏鹅》是句子不整齐的杂言体(长短句)古诗外,其余是句子整齐的五言古诗. 要把古诗教好,老  相似文献   

17.
黄桂林 《云南教育》2003,(25):32-33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只是它比画的蕴涵更丰富。古诗中丰富的形象和意蕴只有通过想像才能充分把握,离开了想像,无论多么优美的诗句也只是抽象的文字符号。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将原安排于中高年级学习的部分古诗前移到了低年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教学古诗须以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感受诗句丰富的形象内涵和情感内涵。现结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五首古诗,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一、调动积累,大胆想像相关的画面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大多通过形象的描述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而这些形象又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观看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古诗两首》视频。在这堂课上,林老师做了大胆尝试,让六年级学生重新学习四年级的古诗。为了适应高年级学生,林老师在教学目标上重新调整,凸显了以表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古筝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这首古诗最感动你的是什么?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离别时的情感。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分别时悲伤的心情。师: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两首诗中一探究景语,感悟情语  相似文献   

19.
这篇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一首是《所见》;一首是《小儿垂钓》.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要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20.
古人童年是多彩的,古诗里的童趣俯拾皆是,令人哑然失笑的同时,又是那样淳朴可爱,妙趣横生.童年是一首首动听歌谣,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篇……现代的父母们,静下心来读一读古诗,让自己保留一份童趣,和孩子的心拉近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