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设计理念《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歌词,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般的颂歌。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  相似文献   

2.
周英俊 《科教文汇》2010,(11):104-104,154
1设计理念《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歌词,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般的颂歌。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  相似文献   

3.
离离原上草     
唐朝白居易在16岁时就写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前四句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歌颂的是那坚韧不拔的野草,具有无穷旺盛的生命力。然而每年我们接触  相似文献   

4.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国唐代白居易所作,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的前半首。其后半首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不一定尽为人知了。此诗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又以草喻情,贴切自然地表达了朋友之间永恒的情谊。诗句也道出了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即使有着旺盛活力的野草也得“一岁一枯荣”。  相似文献   

5.
刘奇  徐小可 《知识窗》2012,(7X):39-40
<正>《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去鉴赏古代诗歌:一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二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三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体,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包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孔子以"思无邪"概括《诗经》,显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饱含着那个时代劳动人民最温柔、最敦厚的情感。我国古代诗大部分是抒情  相似文献   

6.
吕方源  刘丰丽 《内江科技》2007,28(4):31-31,33
李白的《长干行》是有名的乐府诗,表达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之情,有不少西方诗人把这首诗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国家中广为流传,但是由于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再加上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译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本文旨在探讨译诗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期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这首诗。  相似文献   

7.
《滕王阁诗》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王勃的名篇,为人们所传诵了千百年。然而对于这首诗许多人都存在错误的解读。主要包括对《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关系的误读以及对《滕王阁诗》思想感情的误读。本文旨在依据前人的研究,匡正这两点误读,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183;邓恩(JohnDonne)的著名宗教组诗《敬神十四行诗》(HolySonnets)中的第十四首《撞击我的心吧》为研究对象,尝试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角度分析,品会其宗教诗的魅力。分析发现,邓恩的这首宗教诗音律粗糙,缺少庄重、严肃的词汇,粗鲁的祈使句使用频繁,奇喻和悖论的运用突出了其矛盾心态。邓恩的宗教诗并非表达对神的虔诚和敬仰,而是其悔罪与疑惧心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马志飞 《百科知识》2021,(28):12-15
"鬼斧神工出自然,千雕万刻视待闲,粉身碎骨皆不怕,留得高洁在人间."这首诗怎么如此眼熟?原来,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曾经写过一首《石灰吟》,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后人仿照此诗创作了上面这首《石菊咏》,咏赞一种像菊花一样的精美石头.它便是菊花石.  相似文献   

10.
俞瑾 《知识窗》2013,(12):39-39
一、教材特点《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把自然知识蕴藏在文字当中,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诗歌共有五小节,其中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二、片段实录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后,笔者运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第2、3、4节。  相似文献   

11.
文载洲 《百科知识》2022,(33):13-14+20
<正>根据现存的资料来看,没有任何一部诗歌总集早于《诗经》,它产生于商周之交,到春秋中叶或稍后约五六百年漫长的时代。从已经考证过的《诗经》诸诗的作者来看,也能佐证这一观点。如《诗经》大雅篇的《文王》,这是一首政治诗,为周公旦所作。按照这种观点,该诗成诗于西周。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来看,《诗经》诸诗的内容也反映了从商到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也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这些证据都能大致证明《诗经》一书的成书时间。  相似文献   

12.
汤朝东 《今日科苑》2011,(17):87-95
<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描述了湖州近郊西塞山秀丽山水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这里山光水色情景动人,是一首用诗写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13.
劳动的赞歌     
张宏宇 《科教文汇》2012,(13):I0001-I000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其中《十亩之间》是一首采桑的歌,写几个小伙子相约去看采桑姑娘的情景,体现了青年人劳动的乐趣;《椒聊》是描写一群采花椒的妇女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冉蓉 《科教文汇》2012,(23):66-67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古代赠别诗中最负盛名的一首。全诗写景生动,抒情自然,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具有明显的音乐感和色彩美,体现了王维诗歌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的艺术特点,令人越品越觉余韵悠长,绵绵不绝。  相似文献   

15.
石钟山之谜     
<正>“湖水青青江水黄,人言此水号鸳鸯。钟声忽起波间石,清越偏宜秋夜长。”这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所写的一首诗《泊舟石钟山下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奇怪的景象:一边是清澈的湖水,另一边却是浑浊发黄的江水,江湖两色,清浊分明。忽然,从水波之间的石头里传来阵阵钟声,悠扬动听,恰似一首古曲《秋夜长》。诗中描绘的江湖两色、阵阵钟声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实中真有这样的奇景吗?如果有,这一景观又会发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冯宪 《科学生活》2023,(1):8-10
<正>《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是一首七言排律诗,它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着“诗王”之称的白居易六十余岁时在河南尹任上创作的,属于晚年佳作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八十余年了。该诗看似一首闲适诗,但“以小见大”,突出反映了作者一贯的关心百姓疾苦的人道主义思想。在诗中,白居易借助一件新制的上等绵衣(绫袄),抒发了当时自己心怀天下、体恤民众的情感,在冬天里读来,让人心头升腾起一阵暖意。  相似文献   

17.
提到“鸳鸯”.我们总会想到情侣或夫妇。然而,在我国古代,“鸳鸯”最早是被比作兄弟的。 南朝《文选》中《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写到:“骨肉绿枝叶,结交亦相因。  相似文献   

18.
王平 《科教文汇》2008,(13):161-161
阮籍是魏晋易代之际诗人的代表,也是正始之音的标志性人物。他创作的政治抒情组诗《咏怀》诗是研究他思想及诗歌风格的重要资料,八十二首《咏怀》诗清晰地表明了阮籍内心的矛盾痛苦与思想的转变。同时这也是研究这一历史动荡时期士人一心态的绝好诗歌材料。  相似文献   

19.
郭丽 《世界发明》2011,(5):13-13
顾城有一首诗,叫《远与近》。诗中表达的是一种相对的距离感受。这种相对的距离感,也适合用来描述这次中国挪威艺术家联展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李玉梅 《科教文汇》2008,(7):150-150
《雪夜林边驻足》被其作者本人称作是“一首最值得记忆的诗歌”,也广受读者的喜爱。本文将从语音韵律、选词修持、蕴含意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诗,探索其中蕴舍的哲理,体会诗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