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屠格涅夫活了六十五岁,从来没有结过婚,然而他有一位与他终生亲密的女友,那就是当时欧洲著名的女歌唱家波琳娜·维阿尔多,人们通称她为维阿尔多夫人。维阿尔多比屠格涅夫小三岁,出生在意大利,1845年作为歌唱演员跟一个歌剧团到了彼得堡。屠格涅夫喜欢听她唱歌,又爱她美丽,一见  相似文献   

2.
屠格涅夫挨母打李有观编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从小就爱读书,尤其喜欢读诗歌和寓言,并有较强的鉴赏能力。他能真实地谈出自己的观感。想不到因此他还挨过母亲的痛打。屠格涅夫的母亲性情暴躁,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寓言作家伊凡·诺维奇·得米特里耶夫到屠格涅夫家...  相似文献   

3.
如果大自然能为了有人深入了解它的生活并歌颂它而向他致谢的话,那么它首先会感谢米哈依尔·普里什文, 米哈依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这是供城市里使用的名字。在普里什文感觉到犹如在自己家中一般的那些地方——在护林巡查员的农舍里,在烟笼雾锁的河滩地上,在俄罗斯田野的云层和星空下面,人们只不过称他为“米哈雷奇”。显然,每当这个人消失在城市里的时候,人们都会感  相似文献   

4.
伊万·屠格涅夫、保利娜·维亚尔多和玛丽亚·马利布朗友人协会在巴黎出版过一份名为《手册》的科技年刊。其中一期,刊登了一幅从未发表过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画像由法国著名歌唱家保利娜·维亚尔多绘制,但未加任何评注。保利娜·维亚尔多同屠格涅夫是知己朋友。1857年3月,列夫·托尔斯泰同屠格涅夫在巴登巴登共同度过了一段时光,两位作家一起出席了保  相似文献   

5.
甄蕾 《世界文化》2004,(1):11-12
本文要评说的不同国度的两个女性:一个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索·霍桑(1804-1864)在他的《红字》中塑造的女主角海斯特·白兰。一个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伊凡·谢尔盖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在他的《前夜》中颂扬的女主人公叶琳娜。前者是19世纪50年代生活在美国大陆上的英国贫寒移民,后者是19世纪60年代俄国土生土长的贵族小姐。地域相异出身不同,然而她们在争取人类自由、捍卫人格的尊严、开拓婚姻自主的征程中,都以极致之力,显示着自己的韧柔和刚毅。一种感情,一旦负载上了思想和理念,就会变得更加刚烈,勇猛,一往无前。霍桑笔下的海…  相似文献   

6.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国民族音乐“五人团”(又称“强力集团”)的成员之一,他对推动俄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844年3月18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出生在俄国诺夫哥罗德的一个小镇,即现今列宁格勒东南180公里处。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的政府官员,应父亲的要求,1865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进了圣彼得堡海军专科学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学习音乐。起初他随乌科希学习钢琴,1859年又随卡米尔学习作曲。经卡米尔介绍,1861年6月8日他认识了“五人团”的首领巴拉基列夫,这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一生的转折点,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作曲生涯,并在创…  相似文献   

7.
1862年2月屠格涅夫在《俄罗斯导报》上发表了长篇小说《父与子》。小说引起一场激烈的论战。屠格涅夫对此早有所料,但平民民主界对小说的尖锐否定,起初令他很感沮丧。刊登在《现代人》杂志的M·A·安东诺维奇的文章《当代魔王》,说《父与子》是对青年一代的诽谤。屠格涅夫认为无需向安东诺维奇进行解释。然而这位批评家的观点得到大部分俄国进步青年的支持。屠格涅夫认为,对青年的意见不可不重视,因此,他在1862年4月14日以复给诗人K·K·斯鲁  相似文献   

8.
1988年,当乔治·维涅来到法国西南部城市蒙托邦,接任具有百年历史的安格尔博物馆馆长之时,他非常恼火地发现隔壁的办公室里堆满了100多个破旧不堪的纸板箱。箱里装的是属于19世纪的艺术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的遗物。他曾是雅克·路易·大卫的学生,可是,艺术馆里竟从未有人仔细地查看过这些箱子。过了一年,巴黎多塞博物馆的一位35岁的艺术史学者维涅才来查看这些被认为可能装有安格尔用来指导自己学生的一些资料的破旧的纸箱。当维涅打开第一只箱子时,  相似文献   

9.
1985年1月29日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诞生一百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众所周知,契诃夫188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随后便当上了私人开业的医生。他认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治病救人。他在一封信中,表面上是开玩笑,而实际上却是十分严肃地写道:“医学是我的发妻,而文学则是我的情妇。”契诃夫的医学活动是在莫斯科附近的奇金和兹维尼戈罗德开始的。他在莫斯科也开过业。在他租来的住房门上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安·帕·契诃夫医生”。在他的办公桌上,墨水瓶和钢笔旁边总放着听诊器和医生叩诊用的小槌子。  相似文献   

10.
我写过一本《马可·波罗》的小书,为此,对这个“欧亚飞鸿”怀有深深的敬畏之情。在不同凡响的生命征程中,马可·波罗以刚毅不拔的毅力一次次冲出死亡的陷阱而走向新生,他以百折不回的勇气一次次跨跃生命的绝境而走向坦途。他跋涉、他奋进于人类文明的丝绸之路;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留下他不灭的脚印;在蔚蓝的海洋上,浮荡着他倔强的身影;在他的第二故乡——中国的编年史上,永远铭刻着他闪亮的名字。《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留给今天这个世界的永不消失的回声!在威尼斯,我希望参观马可·波罗纪念馆。“他没有纪念馆,只有个没人管的…  相似文献   

11.
84岁的罗伯特·佩恩·华伦在睡眠中悄然长逝。他是1986年美国正式授予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曾幽默地宣称,如果是由于写了那些用于礼仪上的诗歌,他宁愿不接受这个称号。“天啊,不,”当时他说道,“我不期望人们将会听到我作诗赞美罗纳德·里根夫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华伦几乎赢得过每一项文学奖。最突出的是,他是唯一的一位普利策小说(《国王供奉的人们》,1947年获奖)奖与诗歌(1958和1979年两次获奖)奖的双奖得主。这位人们称之为“红色的”肯塔基州人,同时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评论家兼教师,他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合著的《关于诗的理解》和《关于小说的理解》深受几代学生的推崇。  相似文献   

12.
    
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搬进老波塔波夫的房子一个月以后,他死了。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还同她的女儿瓦丽亚和孩子的老保姆孤单地住在那儿。这座三间屋子的宅舍,坐落在市镇边缘上的一个小山丘上,俯瞰着北面的河。在房子和如今已萧瑟的花园的那一边,闪现出一片白色的小桦树林。乌鸦从早到晚在那儿呱呱地叫着,成群结队地翱翔在光秃的树梢上头,仿佛在市镇上空笼罩着一片阴霾。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过了好久,对这荒僻小市镇的一切才习惯起来:屋顶倾斜的小房子、吱吱嘎嘎的耳门和宁静的黄昏,还有静得使你听得见煤油灯火焰的嗤嗤声。“我多么傻呀!”达吉亚娜·彼得罗芙娜思索着。“我为什么离开莫斯科,为什么撇开了那剧院和我的朋友们呢!我本来可以把瓦丽亚送到她的住在普希金诺的保姆那里去——那里没有什么空袭  相似文献   

13.
在今天的维也纳,人们很少能听到格鲁克(Christoph Gluck,1714—1787)的作品,但在奥地利音乐史上,这位作曲家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歌剧领域推行的深刻变革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拓展了道路。他摒弃了以往歌剧僵硬呆滞的风格,尽管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曾不遗余力地为这类歌剧写过大量脍炙人日的音乐。在格鲁克看来,歌剧不是用来炫耀“圆润的歌喉”,正如莫扎特十分贴切地形容那些华而不实的唱段那样,它首先是戏剧.著名的启蒙主义学者约瑟夫·封·宗南费尔德在评论《阿尔西斯特》的演出  相似文献   

14.
帕特里夏·马克斯韦尔·司各特和她的妹妹带着两只招人喜爱的小狗住在这幢她的曾高祖从前建造的房屋里。这幢坐落在苏格兰边区秀丽蜿蜒的特威德河畔的房子,可决不是那种只有两间小房的村舍。用“豪华别墅”这个词来形容此处或许更合乎它的身份,因为这正是原来的屋主所向往的。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具有卓识远见,“阿伯茨福德”就是他那深远、丰富,带有浪漫色彩的理想的产物。从外表看,这正是人们所想象的《艾凡赫》、几部威弗利历史小说和《最末一个行吟诗人之歌》的作者要住的房子:塔楼、护墙、雉堞、垛口及堞眼,一应俱全。它结合了哥特式和伊丽莎白时代的建筑格式.唯一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威廉·华滋华斯被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但是,这位在宗教和道德上极为严肃的女王并不知道华滋华斯有过一次爱情背叛,否则,她是绝不会授予他这个崇高的荣誉的。华滋华斯年轻时曾热恋过一个名叫安内特·瓦隆的姑娘,并私下有了一个女儿。他的家族担心这件事会影响他的声誉,便将它小心隐讳起来,达一个多世纪之久。一直到了第一次大战,这段隐情才被人泄露出来。当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乔治·哈珀教授正在巴黎一家医院疗养。在着手准备又一部华滋华斯的传记时,他忽然  相似文献   

16.
萨尔瓦多·达里可谓通晓哗众取宠的门道。1940年他乘船去美国,当他沿着舷梯走下时,手里舞动着一个8英尺长的法国面包;他应邀去伦敦讲学时,穿着一套深海潜水服,赫然出现在听众前;在巴黎,他驾驶着罗尔斯·罗伊斯牌豪华小轿车来到巴黎大学门前兜风,车上满载着菜花。“每天都让这个世界骇然震动可真不容易,”他曾说。但听他的口气,这似乎并非出乎他的本意。前有故人奥斯卡·王尔德,后有来者安迪·沃  相似文献   

17.
“在写作《查尔特勒修道院》的时候,”斯丹达尔说,“我每天早晨都先看两三页《民法》,好使作品的语气对头。”维拉·凯瑟动笔之前必得阅读一段《圣经》。海明威必须削好十几枝铅笔,才站起身来写作(他曾因飞机失事,腰部受伤,痊愈后总是站着写作;他也用打字机,但只打对话部分)。刘易斯·卡罗尔和维吉尼亚·吴尔夫也喜欢站着写作。爱伦·坡常常将他的暹罗猫置于肩头,然后才挥笔作诗。托马斯·沃尔夫往往先散步多时才着手写作;巴尔扎克总是先喝杯清咖啡;许多作家晨起必先喝点较烈性的酒,以清醒神志。吉卜林没有黑墨水就动不了笔,他曾写道:“我用的墨水必须是最最黑的。假如我后来还象从前那  相似文献   

18.
戴维·赫拍特·劳伦斯1908年从英国诺丁汉大学毕业在戴维森中学教书才3年多就辞去了教职,他想到德国的大学去谋一个教职。他一下就想到了他的母校诺丁汉大学的老师威克利,这位语言学教授曾在德国的波恩大学、弗莱堡大学学习和教书。1912年3月底的一个早晨,威克利告诉夫人弗丽达:他以前的一个学生劳伦斯要来找他帮忙到德国的大学教书,他要请这个学生吃午饭。他说他中午前赶回来。劳伦斯忐忑不安地来到老师家。威克利一直是他敬佩的人。他曾对有过婚约的女友杰西提到过威克利:“他是我喜欢的教授,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他是那么高雅。他倚着椅子…  相似文献   

19.
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坐落在巴黎蒙马特山脚下的一幢楼房里。这所房子过去曾是艺术家莫罗本人的住宅和画室。关于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总是给人一种守旧的感觉。就拿一件事来说,人们不能径直进馆,而是要象登门拜访似地先按门铃,等保罗·比特尔出来开门领你进去。保罗·比特尔是博物馆的管理员。进馆后,他卖给你一张门票,一些明信片,甚至销售几本关于居斯塔夫·莫罗的书籍。保罗·比特尔是最近出版的关于莫罗博物馆近五千幅画的目录的作者。尽管莫罗(1826—1898)晚年曾在巴黎美术学院里教过马蒂斯,罗奥尔及阿尔贝·马凯,并且受到超现实主义之父安德烈·布列东的尊敬,但仍有人认为他在艺术实践上走进了死胡同。对莫罗轻视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他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湟克拉索夫是一个酷爱打猎的人。在他的生活中常常由于紧张的文学创作活动而不可能长时间地离开彼得堡。一旦抽出两三天闲暇日子,他便背上猎枪前往诺夫戈罗德地区转一转。那时候,在诺夫戈罗德省有很多猎物,还有可供狩猎的大狗熊呢!“我总是沿着铁路线打猎,这条铁路好象特意为猎人,而不是为其他人铺设的,”涅克拉索夫在给屠格涅夫的信中写道,“……凄凉的地区,贫瘠并令人难以置信的荒芜,因为火药的发明当时还没有传到这里,当地使用的唯一打猎方法,就是用肚子捕捉鸭子。一个村夫沿着沼泽地走着,一旦看见幼鸭,就想方设法地用肚子扑住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