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三节课,三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分别执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课。——这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展示课。三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结合“预习学案”的“小组合作互助”式学习。其组织形式是以学生的自主预习为前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其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极为充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真实而自然地展开了,教学的各种要素之间实现了充分而自由的交互对话。三位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都没有超过10分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关注课堂数学设计,注重课堂的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是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必要手段。教师必须把课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要“活”起来,让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充分尊重、理解、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
李朝晖 《河南教育》2005,(11):31-31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入到第三年.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以前相比都有着很大不同.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成为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不少教师也许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自己绞尽脑汁想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招”,而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课堂又乱作一团,教师又不得不板起脸来维持秩序,活跃起来的气氛又凉了下去,一节课就这样“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4.
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是“注入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课堂是教师的“讲堂”而非学生的“学堂”。教师基本上占据了课堂的所有时间,而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很少或没有,这样,学生学得被动,成为“接收器”,成为听众、观众,整堂课学生是看教师“演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独立学习、思维的习惯,上课思想常开“小差”,学习积极性差,  相似文献   

5.
一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为体现出“自主”这一理念,教师在学生还没有对课文达到完全解读时,就要求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以及阅读伙伴,整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吵吵闹闹地讨论,教师则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缺乏目的性,实际效益太低。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的“旁听者”。  相似文献   

6.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精神不太理解,加之受自己传统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课堂经常出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假象,学生毫无主见地跟着教师设计的去“探索”,研究的问题是教师提出的,研究的方法是教师告诉学生的,学生照教师的方法去做,没有体验研究过程的情感与价值,没有创新机会。当然,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那么,怎样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仁们斧正。  相似文献   

7.
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是“注入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课堂是教师的“讲堂”而非学生的“学堂”。教师基本上占据了课堂的所有时间,而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很少或没有,这样,学生学得被动,成为“接收器”,成为听众、观众,整堂课学生是看教师“演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独立学习、思维的习惯,上课思想常开“小差”,学习积极性差,教师经常埋怨学生“太笨”,学生反感教师“太酷”,师生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带来学习方式上的变革,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取“目标教学”、“问胚教学”、“对话教学”等方式。在课堂上先设定几个目标、几个问题或确定某些对话范围,再由学生思考回答解决。这样的确做到了让课堂于学生,也实现了一些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殊不知,学生的自主性却有缺失。学生被安排在教师设定好的思维过程中学习,仍是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没有真正发掘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是“注入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课堂是教师的“讲堂”而非学生的“学堂”。教师基本上占据了课堂的所有时间,而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很少或没有,这样,学  相似文献   

10.
面对整个班级开展教学,面列那些个性化的学生们,虽然有些教师按照“学习风格”,把孩子们组合成若干不同的小组,运用合作学习的办法,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但事实上,仍然经常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学到课堂知识,或没有学习收获。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习技巧,学生们并没有掌握它。甚至教师反复强调的知识,一些学生也没有掌握。  相似文献   

11.
一、产生不自觉学习的原因分析 应该做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分析。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广大小语教师对新理念的尝试充满了热情。然而新生事物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会伴随一种偏颇。许多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理念的内涵,只是在跟风走,只能新在表面,新在形式上。比如,有的课上,学生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很难看到学生静静思考,“他主”迹象依旧明显;有的课堂淡化教师的主导,其结果又使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自主是表面的;有的教师误将“自主”理解为预设之外的“节外生枝”,无意义的争辩占用了课上大量时问,应该学的学生却没有学到……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养成,忽略了这一前提,自主学习必然流于形式。而学生自觉的学习则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求,个性化的色彩比较浓,它需要得到实在的帮助,它需要自信以及对未知的兴趣作为动力。反之,缺乏内涵的所谓新形式频繁采用,必然使学生熟视无睹,从而减弱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这样不自觉的行为产生也就不奇怪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我调整、自我计划、自我强化,通过突出自我的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觉学习的问题过去没有解决是因为传统教学的“死板”,现在没有解决则是因为实施新课程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浮躁。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特别是新一轮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这一教学策略。课堂上往往三五个学生围成一桌,讨论甚为激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的高兴,学生学的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活”了起来。然而,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都达到预定的效果,原因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不都很明确。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理论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提供学习情境与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探索、交流,掌握方法,发展潜能。而现实中的数学课堂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启发式教学也被不少教师演绎为“填空式回答”,满堂问一些没有思维价值的“回应式”问题。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观望等待,被动应付,缺少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样的课堂高耗低效,学生课上熬时间,课下忙作业,心理逆反,课业繁重,难以实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吴俊 《教育现代化》2005,(10):74-75
“灵动”指教师教学的智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灵动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发挥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状态,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绮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追求“应试”,把学生当作被动学习机器,或者一味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陈海亚 《广西教育》2012,(1):30+35-30,35
[研究背景】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效课堂”这个词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提起。所谓“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甚至于“负效”的课堂而言的。高效的课堂追求的不仅是教学效果的高质量,同时更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幸福指数”。学生的学习是否自主,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体验到了学习中的成就感,教师是否改变了传统“传道士”的形象而成为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这些都是高效课堂所追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课堂上听不懂,可课后教师单独辅导时,却都懂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起来可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是无效教学,究其原因是:教师课堂只顾“自己讲”,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观念和教法滞后,“满堂灌”、“一刀切”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二是低效教学,即教学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的教不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为目的。面对新课改的要求与现实课堂的实际情况,我们不禁反思,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形式而言的.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不同能力或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组成教学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它能使学生直接参与学习,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促使聋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张其菊 《成才之路》2023,(28):101-104
“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字意识和识字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通常对趣味识字方法较为感兴趣,教师可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搜集趣味识字方法,并针对学生学习需要进行趣味化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化识字教学活动,以提升识字教学效果。图片识字、生活识字、游戏识字、谜语识字、故事识字等都是十分有趣的识字方法,都适合开展识字教学,教师要做好对接教学设计,以有效达成识字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陈颖  刘兆铭 《课外阅读》2011,(6):166-166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答案肯定是五彩缤纷的。我想应该是怎样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和具备相应的能力,其中如何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就显得十分重要。有时候课的类型不同,寻找“兴趣点”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再有不要刻意的寻找所谓的“兴趣点”,有人为了追求课堂“出彩”,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结果华丽具备了,目标没有达到。所以“兴趣点”要设计、要寻找,但一定要遵循自然流畅、水到渠成的原则,切忌不伦不类、刻意追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是这样,只要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找到了,学习效率确实就可以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华章》2012,(21)
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因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实效性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