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学”(0ikologie)一词,为1865年勒特(HannsReiter)合并两个希腊词logos(研究)与oikos(房屋、住所)构成。1866年,德国海克尔(E·H·Haeekel),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标志近代生态学诞生。经不断研究、完善,现已发展成研究领域相当广泛的一门科学。中国最早使用生态学一词,  相似文献   

2.
汪文学 《寻根》2008,(4):41-49
由于传统婚姻观念之影响和封建礼法制度的制约,古代中国人的爱情生活是畸形的,爱情活动从婚姻家庭被挤向秦楼楚馆。但是,作为极富诗性精神的古代中国人,尤其是古代中国文人,其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是至为深邃且极富诗意的,流传至今难以数计的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诗词文赋和戏曲小说,就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个性化的爱情感悟和独特的爱情理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挽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功龙 《寻根》2001,(4):100-103
挽歌,就是哀悼死的歌。古代人们在送丧时由执绋挽丧车的人所唱,又称为丧歌。  相似文献   

4.
项永琴 《寻根》2002,(4):6-9
新近拜读了江林昌教授的大作《夏商周明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收获颇多。其中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古代也有两河明”引起了笔的深深思索。认为黄河明是中华明的主流,而长江明是其补充。笔不禁想到“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即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道家思想为其辅助,这二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契合、某种联系呢?笔不揣浅陋,试芹献之,请学界时贤裁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人曾说:“学于古训,乃有获”。又说:“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尚书·说命下》)。学习历史并自觉地总结历史,这是治国安民而致永世太平所必须的,毫无疑义,古人所创立的民本思想,便是我们民族所要总结的珍贵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6.
赵容俊 《寻根》2004,(3):17-21
人类在远古生产活动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是人类科学的根本来源.在人类的初期,巫教与科学交织在一起,愈往前追溯历史,巫教信仰与科学的关系愈密切.巫术必然涉及科学的领域.中国古代的巫术对科学有巨大的影响,尤其在医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保留了不少起源于巫术的影子.  相似文献   

7.
彭华 《寻根》2003,(6):84-85
名片是现代人重要的交际工具,时髦而又不可或缺。推本溯源,名片并非舶来品,在中国古已有之。名片,古称“名谒”、“名帖”、“名纸”、“名刺”、“门状”、“门刺”、“飞帖”、“手刺”、“子”、“下官刺”、“爵里刺”、“长刺”、“名”、“刺”等。至迟在汉代,名片已经相当流行了。据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陔余丛考》卷三十“名帖”条)。宋高承编纂、明李果校补的《事物纪原》卷二也说:“汉初未有纸,书名于刺,削木竹为之。后代稍用名纸。”根据《史记…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艺术设计的重要形式语言,色彩美学是中国设计史和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理论范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定了自己的色彩结构。汉代刘熙《释名》曰:“画,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哲学对爱的问题有着多维的探索和深刻的认识。早在春秋时期 ,儒家就提出了“仁”的哲学。《论语·颜渊》载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儒家所谓爱 ,第一 ,爱有差等。“亲厚 ,厚 ;亲薄 ,薄。”(《墨子·大取》)对亲厚的就厚爱 ,对亲薄的就薄爱。爱依血缘关系的亲疏而有等级之别。第二 ,泛爱。“爱父 ,其继爱人 ,仁也。”(《郭店楚简·五行》)仁是把对亲之爱加以推广。“亲至 ,薄不至。”(《墨子·大取》)有最亲的 ,却没有最薄的 ,爱是普遍的。第三 ,诚。“诚于中 ,形于外。”(《大学》)爱是内心情感自然的流露 ,不是“作”出…  相似文献   

10.
曹智 《华夏文化》2004,(1):54-55
中国是艺术的国度,传统音乐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没有音乐的民族不仅缺乏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而且是孤独寂寞、了无情趣的。自原始社会起,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就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天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和灿烂辉煌的古典音乐,尽情抒发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饶有情调。  相似文献   

11.
胡发贵 《寻根》2006,(5):32-36
著名学者赵俪生先生在《说〈吕氏春秋〉中的一股思潮》(《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吕氏春秋》中出现的一种“很新鲜、很奇特”的政治观念,这就是“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论。不过赵先生认为这一思想只是昙花一现,秦以后,因君主专制的关系,它就成为“绝学”了。其实,秦汉以降日益加强的封建专制,并未能窒息公天下思想的滋生与蔓延,相反,历史上不断有仁人志士鼓吹“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在明清之际甚至还出现了颇为壮观的天下为公的思潮。  相似文献   

12.
黄河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念海 《寻根》2002,(4):4-5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处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久长。  相似文献   

13.
申永峰 《寻根》2006,(5):80-85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这出自《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诗句,描写了2500多年前一对夫妇晨起时的絮语。妻子说:鸡叫了。丈夫说:天还没亮呢。妻子又说:看天空中,启明星多么灿烂。丈夫答道:该去弋猎那翱翔的凫雁了。诗中所说的“弋”,是一种古老的射猎方式。弋射又称作“缴射”、“弋”,简单地说,就是用系着绳子的箭射猎飞鸟,它是以箭矢的牵引把绳子抛射到空中,靠绳子束缚飞鸟脖颈、羽翼的办法来获得猎物。弋射早已失传,不过,考古工作中发现不少与弋射有关的图像和实物,为我们了解这种古老而神秘的…  相似文献   

14.
古代剽窃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家骅 《寻根》2009,(3):26-31
近十多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剽窃丑闻不绝如缕,屡见报端,其中有无名博士,也有知名教授,人数之多前所未有。闲来读史,发现我国古代剽窃的故事亦复不少,但剽窃者的胆量、手法似乎皆逊于今人。稍加钩稽,适可见剽窃一事始于何时,今昔对比,亦可知道德风尚之变迁。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以古鉴今,或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5.
卫绍生 《寻根》2005,(5):88-92
魏晋文体论兴起之后,对诗歌体式的探讨就成为诗歌理论家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梳理各家对诗歌体式的探讨,不难发现,在各体古典诗歌的起源问题上,大抵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以零星出现的散句为依据追溯诗歌体式的起源,一是以出现较为完整的诗歌体式为依据论述各体诗歌的起源。现今所能见到的六言诗起源诸说,大抵也表现为上述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八大山人     
郑晓江 《寻根》2002,(6):20-25
在南昌市,千里赣江如一条澄澈的玉带透城而过,长期以来,民间流传有一句古话:“七门九洲十八坡,四湖原本通江河”。就在这古老的大街小巷城里城郊,5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横空出世了一个天才,他就是中国写意画大师八大山人。  相似文献   

17.
说扑满     
申永峰 《寻根》2008,(5):58-63
现今各种材质、各样造型的存钱罐琳琅满目,既是教育儿童树立勤俭观念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家居的点缀,因而一般家庭都有一个甚至若干个此类物品。在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存储钱币的器物是“扑满”。  相似文献   

18.
蔡丰明 《寻根》2005,(5):43-49
斗动物游戏是通过引逗或驱使某些动物进行相斗而达到娱乐目的的一种游戏形式。这类游戏的特点,就是参与游戏活动的主体不是人而是动物,而游戏者本人只是作为一个观赏对象参与其中,从动物的斗赛活动中得到某种快乐。由于有了生性特点与人类颇为不同的各种动物的加入,便利游戏活动变得更加引人入胜,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19.
郑慧生 《寻根》2010,(4):94-97
商代甲骨文中有女字、母字,其形体中描绘出了古人的坐姿。西周的金文中也有这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