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琳、阮瑀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们以散文见长,其"章表书记"享誉当时;诗歌创作也有较高成就,体现出了建安诗歌的特点;他们擅长小赋,为小赋进一步繁荣也作出了贡献.虽然两人文学成就相当,作品也都呈现出建安文学的总体风格,但由于个体气质及人生态度的差异,两人的风格特色还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年代学角度看,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七年均是建安文学发展和转变的重要年份,文人心态、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前后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安十三年文人齐集邺城,建安文学开始进入创作繁荣期,建安十七年阮瑀之死对建安文人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建安文人的心态由乐转悲;表现在文学题材上便是大量以寡妇为描写对象的哀悼之作的产生,由此拓展了建安文学的创作题材;文学风格上则是哀感之心大于雄深之气,伤生之意多于哀世之情,使建安文学展现出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在建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大赋以后是魏晋小赋的繁荣时期。阮瑀的《筝赋》不仅在篇幅与文采上代表了魏晋小赋的写作特色,更在其思想底蕴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它包含了在汉儒那里得到极大发展的"天人合一"思想,还以筝音为喻说明了在当时颇具代表性的理想人格观。另外,此赋还为中国音乐史提供了一定的筝法演奏资料。此篇小赋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文学史及音乐史上都应受到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建安文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历代对建安文学的评述中众说纷参云的三题加以辨析,对(1)曹操诗作是否真诚,“奸雄”能否有真诗;(2)建安七子究竟是哪七位,有无异说;(3)王粲、刘桢孰优孰劣,刘勰、钟嵘如何评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梳理。  相似文献   

5.
阮瑀和应玚的文质论有相同之处,都肯定了文质并重.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阮瑀重质轻文,应玚重文轻质.两者的文质观表现在创作中,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建安七子诗散佚严重,今编校成集后,部分诗作依然存在作者不确定的问题.本文主要依据俞绍初编《建安七子集》,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简叙和讨论建安七子诗的辨伪状况.其中阮瑀《琴歌》和《诗渊》中王粲的两首逸诗可以确定非其所作,其余五首均缺乏足够的证据,仍然存疑.  相似文献   

7.
以建安七子和三曹为核心的邺下丈人多宴会赋诗,互相诗赋赠答,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学创作团体--邺下文学集团.邺下文学是建安文学的核心,其创作最显著的特征是唱和赠答.邺下文人们的诗赋交往使他们的作品多了些歌功颂德的内容,促进了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使邺下文学在文以气主导下慷慨悲凉诗风与华丽诗风并存.  相似文献   

8.
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东汉末年文学家,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王粲是七子中诗、赋最佳者。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七哀诗》堪称代表,反映了汉末离乱和人民痛苦,对当时军阀割据的局面深表憎恶。《登楼赋》也颇有名。在七子中成就最大,与曹植并称为"曹王"。明人辑有《王侍中文集》,张溥辑有《王侍中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似文献   

9.
10.
一般公宴诗价值极为有限,但建安七子的公宴诗具有独特的价值,不仅是"建安风骨"的组成部分,同时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对我国文人饮酒赋诗的习性、对山水诗的成熟等诗歌发展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陈琳、阮王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们以散文见长,其“章表书记”享誉当时;诗歌创作也有较高成就,体现出了建安诗歌的特点;他们擅长小赋,为小赋进一步繁荣也作出了贡献。虽然两人文学成就相当,作品也都呈现出建安文学的总体风格,但由于个体气质及人生态度的差异,两人的风格特色还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林纾与陈衍     
林纾与陈衍同是近代福州的两位文化名人,他们的志行和学问,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存在差异,既有珍贵的友谊,也存在许多争议。文章从他们的爱国热忱、弘扬传统、诗歌成就、“实业”救国等方面进行学术比较,以期对了解近代文学,寻思那个特定时期和环境中的文化理念乃至历史风云,提供点滴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北宋王谠的《唐语林》是仿照《世说新语》体例创作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在小说的编辑体例、语言风格等方面,既有对《世说新语》学习仿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语言隽永传神,优美流畅,气韵生动,而且在叙事方面也显示了篇幅短小、精炼简约、遗形取神的特征,生动地体现了《唐语林》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4.
姚木兰是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中的人物,林语堂通过对姚木兰的刻画阐释了他对中国人文品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陈朝在历史上以疆域局促而名.以陈后主叔宝之文辞、行事而为后人所道。是文从陈朝开国之君武帝——陈霸先事迹考略入手,在爬梳、董理文献及方志资料的基础上,希冀对陈朝史和陈武帝这位历史人物有一种新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6.
谢艳红 《培训与研究》2009,26(6):29-31,39
前人对于顾炎武古音学的认识,大多从其古音学的形成与影响来评价,或对其在古音学研究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而对顾氏研究上古音韵部体系的方法及这一方法对古音学发展的意义认识尚有不足。笔者通过对吴棫、陈第、江永、段玉裁和顾炎武的古音学研究的比较,认为顾炎武之所以能超越吴棫、陈第分出古韵十部,使上古音系研究走向科学的道路,和他在古音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有很大关系。后来的音韵学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他的古韵分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一部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撰方针,尽可能引述一个词或一个义项的始见例或较早出现的书证,然而仍然存在书证滞后现象。文章主要通过研究《唐语林》,发掘其一些词语对《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方面的补订意义,以期为《汉语大词典》补订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晚清文言小说摘编《斯陶说林》 ,深泽 (今属河北 )人王用臣所撰。王用臣出身于一个缙绅仕宦之家 ,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其家藏书颇丰 ,这些都为《斯陶说林》的编定打下了基础。全书共十二卷 ,五十万字左右 ,其中所择书目 ,有书名的超过一百六十种 ,不少书今已佚失。书中所选作品 ,谐谑之作最多 ,质量亦属上乘。这些作品以妙趣横生的语言 ,或趣 ,或讽 ,或寓 ,或智 ,格调幽默 ,具有特殊的审美效果。另一类野史轶事类作品亦颇具特色 ,其中尤以“闺秀”卷中的作品为佳 ,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女性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