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末到魏晋跌宕起伏的三国文化全景图中,襄阳处在群雄瞩目、星汉灿烂的核心地位。襄阳是三分源头的战略思想库,造就了以诸葛亮、庞统为代表的战略设计师,他们与刘备、孙权等政治家联手,将三分天下的战略策划变成了现实;襄阳是三分天下的战略支撑点,是三分天下的起点与支点,是天下归一的基地与圆点,"三国以来,尝为天下重地";襄阳是三国文化的战略策源地,是汉末三国初年的文化中心,孕育发展起来了独具特色的荆州学派,造就了叱咤风云的人才团队,产生了纵横驰骋在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三国因襄阳而起,襄阳凭三国而名。  相似文献   

2.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9):F0003-F0003
襄阳及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当时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成立了地方史研究室,并聘请武汉大学教授黄惠贤先生担任主任,开展了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襄阳师专学报》从1988年起就开辟了“地方史专栏”,  相似文献   

3.
襄阳先贤习凿齿最早奠立襄阳三国登高文化地位.在习凿齿的如椽笔力下,襄阳三国俊杰的登高行为得到恰当记载和充分保存,襄阳三国登高文化的内核得到凸显和深化.习凿齿关于襄阳三国登高文化史实和史论启示我们,襄阳还应该建立系列的三国登高文化,为襄阳旅游注入“抚乘踌躇,慨尔而泣”的抚襟追思与黾勉功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赵德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57-60
襄阳既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又是借助城市主题建筑传承和发扬三国文化的重要城市,以教育建筑、交通建筑、纪念建筑、文化建筑的主题建筑借助装饰设计来再现三国文化,既构成襄阳城市景观的内容,又不失为襄阳城市建筑环境追求文化地域化、特色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18日,襄阳三国历史文化学会在襄阳市图书馆举行了成立大会,来自全市文教领域的50余名会员参加了大会。襄阳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刘群、襄阳市档案局副局长姚景灿、襄阳市博物馆馆长王先福、襄州区鹿门山开发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刘国传、襄樊学院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毓奎等领导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6.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叶毓中先生精心创作的工笔重彩《全图三国》,是三国题材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制。对于它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从中国画创作艺术和中国美术发展史的角度予以评价,而且可以从三国文化传播史的角度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襄樊学院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组织编撰的九卷本《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已经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读之后认为,这是三国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现今,三国文化已经成为雅俗关注的文化热点,各种类型的出版物纷纷问世。简要说来,三国文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三国时期本身的历史文化,它是三国文化的本源;另一部分是三国之后出现的衍生性文化,它是三国本源文化的流变。仔细审视当今各种类型的三国文化出版物之后发现,数量虽多,但绝大多数属于衍生性文化的范围,而且质量参差不齐。而质量问题当中最为突出之点  相似文献   

9.
许昌地处中原,是三国胜地,汉魏故都,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多年来,许昌学人通过撰写著作、发表论文、出版读物、举办"文化旅游周"、成立研究机构、创办学术刊物等形式,对许昌的三国历史文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学术成果。回顾以往走过的历程,展望前景,今后应进一步整合科研队伍,凝练学术方向;实现基础理论研究与社会应用研究的结合;加强与学术高端的纵向对接和研究机构的横向联合;实现文史之间的学术界定、借鉴和结合;注重选题的精细化及新材料的发现;拓展三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领域;加强三国历史文化的比较研究等。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使方兴未艾的许昌三国历史文化研究,在既有的良好基础上,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8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丰富的襄阳文化。研究认为,襄阳文化的未来定位为以汉水文化为体,以由此衍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所形成的人文环境、人文景观、人文精神为用,以发展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为途径,走文化多元发展之路,最终发展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人文之都。围绕襄阳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等,襄阳地方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地学术探讨,为实现襄阳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的科学、快速发展贡献了诸多智慧。  相似文献   

11.
湖北是三国时期历史人物活动的重要舞台,至今,在湖北地区还留下了许多与三国人物和事件相关的地名。文章通过对湖北地名及与这些地名相关事迹的爬梳,揭示了三国文化在湖北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襄樊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国文化旅游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区分,提炼出三国文化的六大内涵,并从做强三国文化龙头、修复三国文化遗迹、构建三国遗产廊道、规划建设岘山风景区、延长三国文化产业链、跨区域联合旅游开发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襄樊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期,襄阳是魏蜀吴三方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先是曹操夺取襄阳,后来关羽又进攻樊城,再后就是孙吴多次北伐襄阳,最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数年,将襄阳打造成灭吴战争的前沿阵地.魏蜀吴襄阳争战对襄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影响,诠释了襄阳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提升了襄阳的行政地位,造就了襄阳“中国三国文化之乡”的声誉.  相似文献   

14.
四川是我国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如何开发利用好丰富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是四川旅游发展新阶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入手,深入研究了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提出了开发理念,即:凭借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契机,以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结合周边优势资源来达到合理配置、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并针对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探讨了具体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汉水流域是全国三国文化核心区之一:三分鼎立,规划于隆中;三国肇基,得力于夏口;三国终结,策动于襄阳;三国文化,汉水为重。三国文化是汉水流域传统资源的优势文化。培育汉水流域三国文化带必须立足襄阳,打造三国文化展示和传播基地;走出汉水,建设湖北三国文化圈;放眼未来,让三国文化传之后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唐代释家经疏中的三国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唐代佛教经疏和魏晋南北朝及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人物故事的异同,由此要以看出三国故事在历史上的流播和演变,并进而分析了佛家经疏例引故事的成因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文化是三国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是三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典型的代表,对三国文化的形成、演变、传承和流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阳是三国文化较为丰富的地区,归纳起来,共有八大特点:南阳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和成才的摇篮,南阳是三国历史的源头,南阳是魏蜀吴的人才库,南阳有卧龙岗等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南阳卧龙岗祭拜诸葛亮活动曾为明嘉靖皇帝所钦定,南阳有一笔名人与卧龙岗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由南阳人和事而积淀形成了数十个汉语成语,南阳在全国三国旅游线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都载有襄阳县、襄阳郡说,其实,这些都是后人羼入、误抄照搬之说。《通典·州郡七》说:"襄阳,汉中庐县地也。"《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四》引《州郡志》说:"襄阳,汉中庐县地,汉初徙骆越人居之。"《三国会要》说:"《宋志》引《魏略》云:襄阳郡‘(魏)文帝立’。"这表明,两汉没有襄阳县、襄阳郡建置,襄阳县、襄阳郡的建置当起于曹丕。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影响太大,导致一些古籍以讹传讹,积重难返,亟需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20.
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4):134-136
许昌发展三国文化旅游具有区位、交通、经济、旅游价值、市场知名度等条件,但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区域零散开发、缺乏文化内涵和品牌整合、资源可接触性差、精品景点少等突出问题,需进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宏观上,着力推进三国旅游品牌的各区域联合建设;微观上,加快许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功能释放载体建设;同时进行层级营销,大力发掘国内外客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