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信奇趣     
夏俊山 《初中生》2007,(23):13-14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炼:"0!"赵树理这样做是要求儿子自立,也算是教子有方.  相似文献   

2.
书信奇趣     
《初中生》2007,(Z6)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炼:"0!"赵树理这样做是要求儿子自立,也算是教子有方。据说,马其顿王菲力浦攻击斯巴达城时,传书给被围在城中的斯巴达王说:"如果我们攻破你的城,我们就放火把它夷为平地。"斯巴达王的回信只有两个字:如果!  相似文献   

3.
“文革”中,著名作家赵树理被关在“牛棚”里。一天,一个“造反派”手棒一盆鲜花,高兴地从外面跑进来,一眼见到赵树理,叫道“:赵树理,过来,过来,你看这盆花好看不好看?”赵树理思索一下,便摇头摆手:“我看不好看。”“什么?你竟敢说不好看!什么意思?老实交代!”赵树理无可奈何地说“:既然要我老实交代,只好实说了。这盆花确实很好看,不过常听你们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如果我说好看,你就会把花给砸了,怪可惜的,所以我只好说不好看。”赵树理的幽默@刘慧文  相似文献   

4.
1946年美国作家贝尔登慕名拜访赵树理:“你的书销行这样广,得到的稿费和版税一定非常多吧?”赵树理说:“不,我并不计较报酬,我们实行的是供给制。”这使贝尔登大大激动了:“嘿,如果在我们美国,你早就成了富翁!”赵树理笑着说:“我们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要求作家的标准便不同———写作,这就是我为党的事 业工作、为工农群众服务的战斗岗位!”赵树理的稿费@林兵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赵树理方向”作为切入点,分三部分论述赵树理悲剧产生的原因。一、赵树理自下而上自我形成的文化观念、自我执拗的“固守”原则,与“方向”的规范要求发生深刻矛盾;二、“方向”确定的目的和对“方向”本身的期待,与赵树理代民立言、忠于事实的宗旨相矛盾,造成对赵树理的排斥;三、党的政策的失误,与赵树理“顶风文学”的尖锐碰撞,导致赵树理被放逐。  相似文献   

6.
《中文自学指导》2010,(6):92-92
由上海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纽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现代中文学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重读赵树理: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0日-2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蔡翔、张旭东、黄子平、千野拓政、董之林、贺桂梅等海内外数十位赵树理研究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围绕着“中国革命与赵树理难题”、“赵树理在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地位”、“赵树理文学的形式探索”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讨论尤其集中在赵树理作品的形式与中国革命内在问题之间的复杂联系而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7.
李平 《当代电大》2004,(7):44-47
1)了解:(1)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在解放区文艺界受重视的情况,以及赵树理获得“赵树理方向”的背景和原因。(2)赵树理在建国前后创作的不同情况。2)掌握:(1)赵树理在40年代后期获得的广泛赞誉和当时人们认识上的局限。(2)赵树理在50—60年代所作出的努力和他受到的褒贬毁誉,以及人们对赵树理的评价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父子信     
1960年,大作家赵树理住长治戏校,对“三关排宴”进行修改并协助排演。赵树理的大儿子赵广元当时任芮城县委宣传部长,每月工资五六十元,生活比较困难。他给赵树理写了一封要钱的信。信写得很精练:“父:钱!儿。”不几天,广元接到父亲的来信,打  相似文献   

9.
周扬的双重身份,使他在评价赵树理小说时既能高屋建瓴地看到它的价值,又深谙艺是“党”的艺而有所规避。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中,周扬既确定了赵树理在解放区艺界“方向”性作家的地位,又有意识地对赵树理小说中的不和谐音进行了消解,赵树理的作品在大量普及时,赵树理追求的价值被逐渐置换,赵树理的真实面目逐渐远离了读。  相似文献   

10.
某一天,“山药蛋”来到赵树理的坟前哭诉: 山药蛋:老赵,老赵, 你可知道我的苦恼? 我在文坛上红火四十年了, 如今冷了“锅灶”! 赵树理:算了,算了, 你不说我也能想到。当年小二黑领的是结婚喜报, 如今小芹按“五保户”关照。  相似文献   

11.
“农民作家”赵树理的小说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走红”与受冷落。这与时代和创作本身密切相关。不同的境遇引发对赵树理的小说的重新认识和再评价。当下赵树理的小说的价值犹在,依然有着熠熠闪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的创作因“歌颂”了解放区的新生活被认为是《讲话》精神的体现。但是,这是对赵树理的一次误读。赵树理一直坚持走为农民创作的道路,他的作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在形式上与《讲话》的倡导一致。赵树理作品并不以“歌颂”为主,这是赵树理在解放后陷入写作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近年(1995-2001)来赵树理研究获得了新的视角、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在:文化与文学的链接、对话;比较视域更为广阔,视角更为丰富;站在“世纪”的平台上审视、反思赵树理现象;创作研究量多质高;宏观研究成果突出。赵树理研究企盼新的研究话语和建立新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的“民间的立场”和“知识分子”文化身份,是造成他个人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龃龉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恰恰被当时那些将赵树理创作树为“方向”的理论家所忽视或遮蔽。赵树理拥有的两重“文化身份”,使他置于一种“中介”的地位,起到沟通知识分子和农民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文化身份”的独特性,恰好为当今学界研究“知识分子”与“权力话语”之关系,提供难得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魏霄 《中文自学指导》2006,(6):65-66,42
本文分析了四十年代被树立为“赵树理方向”的赵树理丈学创作的特点,并且通过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关于“大众化”问题的论述的分析,结合“大众化”问题的历史和时代背景,试图解释《讲话》中提倡的文艺作品“大众化”、“与工农兵结合”的真实含义,从而分析当时被认为最好地体现了《讲话》精神的赵树理的创作思想与毛泽东所提倡的“大众化”的实际内涵的相同、差异与分歧之处,并部分涉及到了这种差异影响下的赵树理的当代命运。  相似文献   

16.
2006年9月24日,是“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赵树理学馆”在赵树理家乡山西省晋城市开馆。晋城市联党组书记郭国光说,建“赵树理学馆”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来自农村、了解农民、热爱农民,并用自己的笔写出了农民的爱和恨的人民作家,是为了在新时期继续发扬赵树理精神,  相似文献   

17.
对身份定位的漠视往往造成批评与言说对象的错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赵树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该文通过考察赵树理对文学的最初选择、创作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及其最终对小说形式的放弃这三个阶段,得出结论:从主体的角度来说,越树理对“作家”这一身份缺乏自我认同感;但从文学创作的客观事实来看.赵树理的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当代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文本。这是评价赵树理文学作品的一个基点。  相似文献   

18.
昔日辉煌的赵树理方向与今日赵树理研究界的相对冷清同样是令人关注的文学现象。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评论介入、创作心理及读者群的转换几个方面去分析赵树理的创作“命运”,并在此基础上体验赵树理创作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以1959年为界,赵树理在解放以后的小说创作,其修辞行为呈现为前后否定的状态。“现实”“历史”与“权力”是构成其修辞语境的三个重要因素。赵树理在其小说本中,通过对这三在修辞预设与动机、修辞语境与策略、修辞效果与检测等方面作用的不断调整,使其主体性始终贯穿于修辞全程中。赵树理创作的独特性,在其修辞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交织状态里,被体现得极为明晰。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的创作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政治文化机制。它由三部分构成: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情节的“胜利故事”模式;歌颂基调。赵树理创作模式是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